孙正开:八旬“老兵”的“国防情”

作者: 凤亮 王翠娥 王武章

孙正开:八旬“老兵”的“国防情”0

他的脚步,始终在寻访收集红色文化的路上;

他的镜头,一直在捕捉红色文化的印记;

他的笔触,从来没有离开过革命故事;

他的宣讲,影响着几代人,传承红色精神,凝聚爱国力量——

83岁的孙正开是河北省沧州河间市的一名退休人员,更是一名退役老兵。20多年来他走遍了多个县市,自费近10万余元购买了摄影摄像设备,录制了国防教育视频素材1000多个小时,拍摄照片10万余张,编写制成了国防教育MTV、专题表演等数十部电视专题片。完成了《冀中革命斗争史料》《冀中革命斗争图志》等240多万字的红色书籍编写。

孙正开先后被评为河北省和沧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河北省千名优秀退役军人、河北省文化热心人、沧州市国防教育先进个人等称号。

抢救红色文化初心如一

“当时附近村庄的群众主动送来米面鸡鸭,拿出最好的东西慰劳战士,一时间军民热情高涨。”孙正开说:“一二〇师的指战员个个作战勇敢、艰苦朴素,给河间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部队转移时,群众都送出老远,往战士手里塞干粮、鸡蛋,还有不少群众踊跃送子参军。”这些都是孙正开听曾经亲历过战争的老人们说的,那些话不仅被他的录像机记录下来,还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里。

1999年5月,一直致力于红色文化研究的孙正开退休后,几乎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搜集、记录、抢救这些宝贵的红色记忆上。“那些老人们已经上了岁数,他们对当年的记忆要及时记录下来,刻不容缓。”他一刻没有停留,说干就干,用自己的摄像、照相设备,先后采访了吕正操、廖汉生、孙毅夫妇等老前辈。这些老英雄们都曾在河间战斗,并与白求恩一起在河间生活过。此外,他还拜访了白求恩在屯庄的房东薛金梅、经白求恩治好头疮的张玉生、白求恩在齐会战斗抢救伤员时的助手刘文同等20多人,获得了第一手鲜为人知的史料。并收集了白求恩使用过的各种物品,为研究、纪念白求恩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和历史资料。“他们是历史的见证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那段历史记录下来。”孙正开说。

为了更好地让人们了解历史、记住历史,孙正开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大量的梳理,先后制作了《齐会歼灭战》《战友啊老槐树》《白求恩在河间》等10多部专题片。还开展了《纪念齐会歼灭战胜利》《抗日战争胜利》等大型图片展,为“白求恩旧址纪念馆”“冀中抗日烈士纪念馆”“齐会战斗纪念室”“后黑马张庄纪念室”提供了自己现存的全部图文资料,并撰写了陈展大纲。

孙正开笔耕不辍,还编写了《河间红色文化资料汇编》《河间红色教育基地总览》《120师冀中纪事》《河间战事》,河北电视台、河间档案局也设专室收藏了老人捐献的全部照片底片和录像带,成为开展国防教育的珍贵史料。

开起“红色”直播影响千万人

“今天直播的内容是《120师在河间》。为了传播红色文化,我拍过专题片、写过书、办过展览、举行过讲座,没想到老了老了,还搞起了直播!” 2020年12月28日上午,孙正开在自己家里,通过“快手”进行冀中红色文化直播。一场直播下来,近两个小时,老人依然谈兴很浓。

孙正开对河间的红色历史了然于胸,怎样让更多人了解烽火岁月的英雄故事呢?他也赶起了时髦——开直播。他讲河间红色故事如数家珍。依托重要人物、重大事件,把红色故事对现实的指导意义,用生动语言和真情实感讲给大家听。

齐会村口老槐树的故事,孙正开早已解说过无数次。为了把这个故事讲得更好,他认真列好提纲,反复揣摩措辞,将自己的感动的强烈情感,告诉每一个人。直播中,很多观众备受鼓舞,流下激动的泪水。

近两年,受疫情影响,清明节、“八一”建军节、全民国防教育日等一些国防教育重要节点的活动由线下转为线上。孙正开利用这个时机,编写了大量革命战争故事、革命英雄故事,连续通过本市融媒体中心,以“微课堂”的形式在全市进行直播,把国防教育搬上网络“大舞台”,红色宣传产生了更广泛的影响。

了解革命历史,才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才能让人们牢记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孙正开的网络直播很受欢迎,成为河间市的一个品牌,让大众在红色精神的感召下,心系国防建设,积极投身强军伟业。

讲述红色故事春风化雨

2022年3月4日,孙正开来到第一实验小学,为学生上开学第一课——《讲红色故事》。孙正开用一例例真实的事件,勉励同学们要进一步提高国防意识,以“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为榜样,不断锤炼自身国防素养,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爱国之行。孩子们纷纷表示,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时刻保持国防思维,努力提高本领,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此外,孙正开还经常带孩子们一同前往齐会战斗贺龙指挥部、齐会战斗旧址、黑马张庄朱德总司令指挥所、冀中革命烈士陵园、白求恩手术室旧址等河间市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现场为孩子们讲述那些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齐会战斗时,这附近有一个大水塘,水比较深,石桥是人们进出的重要通道。战斗打响后,这座小石桥成为战斗的重要阵地。” 在齐会战斗纪念碑不远处,孙正开指着附近那座小石桥给孩子们讲解。作为当年齐会战斗的主战场,齐会村拥有战斗原址、历史图片、文字材料等较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为保存遗迹,缅怀历史, 2005年建立了齐会战斗纪念碑和纪念室,其中,就有大量孙正开通过采访抢救下来的红色图片。通过展示大量珍贵历史图片,详细记录战斗的全过程,大力弘扬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和爱国主义精神。

齐会村口的老槐树经历过当年齐会战斗的枪林弹雨,虽历尽沧桑,但树身上的弹痕还依稀可见。老槐树下,孙正开为孩子们讲述齐会战斗和老槐树的历史,白发苍苍的老人与朝气蓬勃的孩童们构成了一幅红色文化传承图。

红色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国防意识不断加强。一个孩子代表一个家庭,以“小手拉大手”形成全市全民关心国防、建设国防的风尚,进一步提振了社会各界国防教育的“精气神”。

孙正开还应邀到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宣讲《河间红色文化》,一段段红色故事、一件件红色文物、一张张红色照片,让干部群众的思想受到触动、灵魂受到洗礼,在红色传承中赓续红色血脉。

一位“老兵”,一个梦想,一条闪烁着红色之光的传承路。孙正开已经把生命融入了红色的血液中,用自己的光和热,影响着更多人,筑牢国防的坚强堡垒。

(责任编辑:吴维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