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家村变“热”了

作者: 魏洁

编者按:

乳山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赋予了这座胶东小城深厚的红色基因,成为乳山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和强大引擎。

近年来,乳山市扎实开展党建联建工作,以组织融合推动区域资源融合,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村庄形成“红色朋友圈”“利益共同体”,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当记者一行人来到乳山市南黄镇冷家村时,首先看到的是村民们正在村委会门口有序办理银行卡。随后,镇党委宣传委员、副镇长于丽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起冷家村的巨变。

冷家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冷青林,是一位被称作90后的“小书记”,虽然年纪轻,但做起事来魄力十足。2021年4月,他上任后,带领新班子大刀阔斧地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让曾经后进的冷家村变成了温暖的先进村。

“冷书记为了得到村民们的信任,让村民们感到安心、放心,他把自己的小家从城里迁到了村里,孩子上学也从城里转到了村里。”于丽感慨地说。

冷家村喜人的变化,归结于冷青林的“三聚”政策:聚心、聚力、聚才。

上任伊始,冷青林就给班子建立了三项制度:支部周四议事、党员月度评价、村民季度评议。通过制度建设,冷家村多年遗留下来的急难愁盼问题全部妥善解决;建立“信用+暖心食堂”互助养老体系,成立了乳山市第一家暖心食堂,为33位老人解决了一餐热饭问题;今年村里又建成暖心大礼堂,进一步丰富了“信用+村级治理”体系。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冷家村利用开展“三资清理”和“黑地清查”行动,收回违规多占土地150亩,整合后建立了400亩规模化粮食种植示范园,经过几次调整,在南黄镇共富党建联盟的帮助下,引进山东省农科院培育的黑黏糯玉米,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为村集体增收打通了新路径。

面对人才匮乏、创业活力不足等问题,冷家村从抓班子、育人才、提素质三方面入手,不断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激发振兴活力。在外做电商的冷伟芳,看到家乡农产品商机后,回村发展,每年为村合作社、群众代销农产品货值超10万元。今年,又有3名青年返乡创业,负责微店销售和抖音直播,为村里的产业振兴开拓致富路。

2022年冷家村集体经济收入由10.8万元增至25万元;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小目标是破35万元。跨村联建、培育壮大黑玉米产业、打造电商平台,同时带动联建片区经济共促、协同发展,冷家村愈发显得生机勃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