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栗花”:帮留守儿童走出大山看世界
作者: 陈露 张禾成
“我们这次看大海、逐浪花活动的经费都是社会爱心人士资助的。你们一定要珍惜机会、懂得感恩……”7月11日上午,在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白庙河镇东安河小学举行的“诚信栗花——助留守儿童看世界之青岛行”出征仪式上,爱心校友、也是“诚信栗花”志愿服务项目发起人之一的汪盛富,正在给即将出发的学生们进行诚信、感恩和安全教育,来自该校四至六年级的30名品学兼优学生,身着印有东安河小学志愿服务队队徽的统一校服,精神抖擞,整装待发。
“我们学校9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长期以来,他们只看见山中的花开花谢,没有看到过外面的精彩世界,甚至常年见不到在外打工的父母。”该校校长江小波说,他从2010年担任校长以来,一直在探索如何用创新方法及课程体系,帮助这些学生们树立大志、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感受亲情、激发动力。
2013年的一天,他与汪盛富等几位校友聊起留守儿童、学校的板栗园,深受启发,决定用板栗园架起山区孩子通往外面世界的桥梁。于是, 2014年,江小波带着爱心人士组建了一支32人的志愿服务队,启动了“诚信栗花——助留守儿童看世界”的志愿服务项目,通过网上“认领一棵板栗树”活动,打造爱心农场,筹措爱心经费,帮助留守儿童实现“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梦想。
志愿活动一经启动,武汉、北京、西安、上海等地的爱心人士纷纷认领东安河小学的板栗树。2014年,“诚信栗花”首次助留守儿童看世界活动主题是“领我板栗花 武大看樱花”。在樱花烂漫的三月,近百名孩子来到武大校园,感受着武大浓厚的人文气息,“今天参观武大校园,明天报考武汉大学”成为许多学子的心声。2015年,志愿者们带领30名留守儿童到南京、上海、杭州,与长年在外务工的父母见面……
连续10年,大山里的孩子们赏过武大、清华的花,看过长江、黄河的浪,登过西安、长沙的楼,爬过湖南、江西的山,相继走进北京、上海、武汉、西安、青岛等地,参观了各地博物馆、革命圣地,登上了东方明珠,参观了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的校园、科技馆,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陶冶了情操,增长了知识,更是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增长本领、报效祖国的热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井冈山,那里有许多动人的革命故事。所以,我要珍惜革命先烈们用生命给我们换来的幸福生活,勤奋学习,掌握本领,长大后为家乡和社会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第二次参加活动的该校六年级学生肖梦琪说。
春天,爱心人士认领板栗树;夏天,留守儿童走出大山;秋天,志愿者带着学生们打板栗、剥板栗,将沉甸甸、香甜可口的罗田板栗寄给爱心人士,履行“寄板栗、讲诚信,懂感恩”的承诺。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认领学校板栗树的队伍中来,帮助留守儿童圆梦远行。截至目前,东安河小学的板栗树认领从最初的10棵发展到现在416棵,累计接收板栗认领款50多万元,走出大山的留守儿童从2014年的80人到今年共计358人,志愿者人数从最初32人发展到现在的194人。2022年,“诚信栗花”志愿者项目获评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银奖、湖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赛金奖。
爱心板栗花,助娃看天下。东安河小学校园的笑声多了,越来越多的孩子敢大胆地走上讲台分享自己的人生梦想,并勇敢地追逐梦想。“‘诚信栗花’不仅带山里的孩子领略了外面的精彩世界,更是在他们的心灵种下了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奋斗自强的种子。下一步我们继续壮大志愿者队伍,将这一小事情办出大教育的特色道德培育做法,推广开来,不断拓展深化。”白庙河镇党委宣传委员方世辉说。
(责任编辑:陈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