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用雷锋精神育人的实践路径

作者: 王立娟 韩锦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有效发挥雷锋精神育人功能,既是雷锋精神时代价值的生动体现,也是学雷锋活动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是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探索和研究有效发挥雷锋精神育人功能的实践路径,对于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迫切需要用雷锋精神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和长远发展的战略资源,培养时代新人已然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和保障。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我国能否占据主动,越来越取决于时代新人的素质。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经过60年的传承和发展,雷锋精神已经成为几代国人心中的一种重要价值取向、道德准则和精神财富。雷锋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一环,与时代新人的价值追求具有内在统一性。因此,充分发挥雷锋精神的育人功能,也是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

发挥雷锋精神育人功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雷锋精神深度契合。雷锋热爱党和人民、忠于祖国、回报社会的感恩品质为当代公民提供了“报国爱党”真实情感的动力来源;雷锋坚守岗位、高效工作、勤奋钻研的行动品质为当代公民提供了“爱岗敬业”职业精神的行为标准;雷锋信念坚定、忠诚执着、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为当代公民提供了“忠诚守信”高尚人格的践行样板;雷锋乐于助人、团结协作、谦虚豁达的合作品质为当代公民提供了“团结友善”人文理念的典型示范。雷锋的事迹贴近生活,真实亲切,让大家感觉到雷锋精神“时时能学,人人能成”,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新时代用雷锋精神育人的实践路径

打造雷锋精神育人标志性基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雷锋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红色旅游产业规划、文化产业发展、老区建设、乡村振兴等结合起来,科学整合项目,精心组织实施,促进雷锋文化资源的良性和深度开发。比如,辽宁雷锋干部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就是一个重要标志。这个干部学院被中组部列入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目录(全国共72家),成为辽宁省唯一一家独立办学的党性教育干部学院。学院以短期培训为主,设计有专题教学、现场教学、访谈教学、情景教学、体验教学等教学形式,拥有由全国重大典型、知名专家、雷锋故事亲历者组成的强大师资力量,以及覆盖全省的30余个现场教学点。学院提供教学菜单,可根据需要选课、订制,有针对性地配置1-7天的教学课程。自2019年9月28日开班至2022年3月下旬,已面向全国开展短期教育培训,累计培训13万余人次,目前已经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实践基地和重要平台。这是有效发挥雷锋精神育人功能的一次大胆尝试和创新实践,让雷锋精神育人功能的强大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开展学雷锋活动提高育人实效。一要注重机制创新。创新机制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作用,开展新时代学雷锋活动是一项思政工程,民心工程,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活动组织过程中,要形成合力、共同发力,做到活动有组织、干事有队伍、行为有规范、落实有措施;二要注重手段创新。开展新时代学雷锋活动,既要有宏观的指导,也要有具体的手段来支撑和推动。强化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对标先进找差距,形成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的比、学、赶、帮、超局面;三要注重载体创新。要突出载体大众化,在顶层设计上既要有“规定动作”,也要有“自选动作”,还要根据不同群体,不同职业,不同岗位的特点,区分策划好活动载体,真正把学雷锋活动融合到道德实践、生活实践、工作实践、学习实践中,做到人人知雷锋,学雷锋,做雷锋,让雷锋精神在全社会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充分释放雷锋文化资源育人价值。积极探索创新雷锋文化资源在育人过程中的有效路径。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努力让雷锋文化红色资源全面走进思政课堂、站稳用雷锋文化育人的主阵地。

目前,抚顺雷锋学院已开发了一批特色课程和精品路线,为传播红色文化、开展党性教育提供了重要依托。雷锋纪念馆、雷锋小学、雷锋中学等都是传承雷锋文化的重要阵地。要顺应受众认知需求,运用现代手段,注重现代表达,让收藏在各类博物馆、纪念馆里的文物、书写在文献里的雷锋故事活起来,让雷锋文化资源更能打动人心。要认真研究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规律,通过多种表现形式的立体组接与有机融合,强化传播技术、手段与方法创新,拓宽雷锋文化传播的途径与领域。

(作者王立娟系抚顺雷锋学院党委专职副书记;韩锦伟系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仇学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