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育桃李

作者: 张修岩

她,在三尺讲台上坚守自己的梦想,让平凡的自己释放不平凡的力量。自1998年从事教育工作至今,她始终奋战在教学工作第一线,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学生。她,就是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小学教师许春雨。

春风为伴化甘霖

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许春雨深受雷锋精神的影响,以螺丝钉般的精神坚守岗位,以夏天般的火热认真工作,以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学生,用满腔的热情感悟教育的真谛,努力成为学生们的好榜样。

许春雨总是把班上的学生称作“春之子”,她说,孩子是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的希望所在,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刻都是春天。孩子们纯真的欢声笑语、简单的一句“老师好”,都会让她欣喜。其实,在那些被她教过的孩子眼里,她也是春天一样的存在。

刚参加工作时,许春雨注意到班里一个瘦弱的小女孩叫敏儿,胆小内向,没有朋友。经过了解才知道,敏儿的母亲在她3岁时就因病去世了,敏儿跟着父亲和单身的大伯生活,父亲和大伯忙于生计很少关心孩子。看到每天沉默寡言的敏儿,许春雨心疼不已,就想办法帮助这个可怜的孩子。于是,许春雨每天到校第一件事就是和敏儿聊几句家常,有时还帮着敏儿梳头,问她吃了什么饭;还送给敏儿一些学习用品,如钢笔、文具盒、作业本,或是一些课外书。随着时间的流逝,敏儿变得开朗了,可以主动和许春雨聊天了。有段时间,敏儿每天下午大课间都会找许春雨读一首古诗,那是敏儿最美好的一段岁月。后来,敏儿上了中学,依旧保持每周和许春雨聊天的习惯。许春雨也依然像大姐姐一样关心爱护敏儿,如今,敏儿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在她心里,许春雨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人。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欣然接受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他们的表现有时远高于我们对他们的期望。” 许春雨回忆起自己教过的郭同学。郭同学的口齿不太清晰,每次课堂上站起来读书时,都会引起其他同学的笑声,可他每次都会认真地读完要求的段落。许春雨观察到,每次他读错字音后都会跺一脚,有时读完大汗淋漓。为此,许春雨把他叫到办公室,想开导他一番,可还没等她开口,郭同学就急忙说:“老师,没关系,我不怕他们笑,您以后还叫我站起来读书就行!”许春雨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眼前这个少年透露出一股倔强和不服输的劲儿,身上散发出对学习的热爱和向上的精神。她原本想拿自己口齿不清的童年与他分享,没想到瞬间被治愈的是她自己。许春雨笑着说:“这不就是师生间的互动成长吗?当我们把爱撒向学生,学生也同时给予我们一束光,无数美好由此而生。”

多年来,许春雨坚持每天用自己的方式与学生们交流:送给他们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友好的微笑,一个暗示的手势……让孩子们从这些小细节中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

无私奉献永无悔

许春雨把雷锋精神融入自己的生活,把帮助他人当作自己应做之事。除了教书育人,她还是一名热心公益的志愿者。

2015年,许春雨通过一个朋友了解到花城义工公益服务中心在菏泽市图书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便加入了这支公益服务队伍,在图书馆做起志愿者,帮助图书馆整理书籍,引导借书人办理借阅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她还经常带着自己的儿子一起活动。她说,做公益不仅能够帮助别人,也能让自己和儿子得到成长。就这样,许春雨像她的名字“春雨”一样,滋润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2015—2018年,她连续4年被评为菏泽市教育系统优秀志愿者。

文明城创城期间,她和队友们不怕脏不怕累去公园捡拾垃圾;牡丹花会期间,她又和队友们维持秩序、宣传美丽菏泽、耐心服务游客;节假日、周末,志愿者的队伍里总能看到她的身影。

新冠疫情期间,当得知社区有几家住户从外地回来,需要居家隔离,许春雨第一时间进行了上报,每天上门为隔离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帮忙倾倒垃圾,还主动当起每户家庭生活必需品的“代购员”。每天天一亮,她便按照“隔离家庭”开出的所需物品清单进行采购,然后大包小包地分发至每户人家。她说:“面对疫情,我们更应该彰显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贡献一名志愿者应该贡献的力量。”

做了十几年志愿者的许春雨,参加的志愿服务活动已记不清有多少次,她说自己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因为她坚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未来!

25年的教育生涯,许春雨用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守护着师道尊严,守护着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可谓教学的骨干、师德的楷模、育人的典范。

(责任编辑:魏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