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支书” 李学波:只能前进 不能后退

作者: 张守军

“兵支书” 李学波:只能前进  不能后退0

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街道干净整洁、车辆有序停放……一个夏日的午后,大雨刚过,记者乘坐市区公交车走进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安东卫街道北街社区,一幅恬静宜居的画面映入眼帘。

“我们北街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于绳网、塑料加工。从2013年至今,累计建成绳网产业园、绳网市场、中小企业园区、沿街商铺等主导社区产业,每年可为北街社区带来700余万元的集体收入,202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8000元。”李学波言语中的自豪感不言而喻。

安东卫街道北街社区位于204国道沿线以东,总面积0.6平方公里,共有863户、2980口人,党员101人。“带着这么大的村子把村集体产业发展得这么好,你的本事不一般呐。”听到赞叹,这个50岁的山东汉子,少许骄傲中更多的是羞赧。李学波低着头腼腆地说:“其实,我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的人,能当上社区党总支书记,带着北街人一起发展产业奔好日子,向着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迈步,得感谢我曾经的4年军旅生活。”

“军旅4年,给了我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胆量。”李学波坚定地说。

不畏困难——

勇挑“兵支书”重担的担当人

2004年以前,北街村曾是上访村,村内情况复杂,无人愿意挑起居两委的担子。此时,安东卫街道通过公选选出正在经营拔丝厂、生意红火的李学波。面对这复杂的局面,李学波同志没有退缩,思考片刻,向组织答复:“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既然组织信任我,全体居民相信我,我就要发挥好党员应有的作用。”就这样他毅然放下家中年收入100余万元的生意,担任北街社区居委会主任,全身心地投入到社区工作中。

李学波,从2005年初任居委会主任到2013年10月任党总支书记。4年的军旅生活、18年的村居基层工作经历,让李学波身上既有军人的刚毅,又有基层党员干部的朴实,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役军人的使命担当。

作为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学波注重抓班子带队伍,聚焦党建引领,持续提升党组织战斗力。在全区率先创新建立了以党建为引领的“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专职网格员”的红色管理体系,做到了党组织与社区网格管理同步设置,实现了格中事格中办。目前,北街社区已经建成网格党支部5个,楼院党小组8个,有效提升了社区服务水平。被社区党员群众公认是一个头脑灵活、性格开朗、能想事、会干事的好书记。他多次被岚山区委组织部评为“岚山区优秀党务工作者”并荣获“岚山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模范奖”;2020年12月,被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授予“全省百名雷锋式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标兵”称号。

为民务实——

建设幸福北街的守护人

李学波常说:“我自己就是土生土长的北街人,北街人生活好了,我才觉得自己的付出是有意义的。”

为给社区居民一个舒适的生活,工作中,通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逐步完善了小区的亮化、美化、硬化,建设了智慧小区。建立了集便民、科普、阅览、健身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楼,内设有便民服务大厅一站式服务,设有科普馆、科普图书室、科普文化长廊、科普大学、科普e站等。设立退役军人服务站,收集社区内所有退役军人服役时和退役后的生活照片,进行视频播放,叮嘱时刻牢记初心,发扬优良传统。同时,不断提高居民的福利待遇,每年每人400元粮食补助,对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每年发放1200元老年补助,社区每年各项福利待遇总支出约230余万元。投资100余万元,建设了老年养老服务中心,可供老年人休闲、娱乐、健身等活动,对75周岁以上、80余名老人免费提供午餐,为他们提供了极大的生活方便,也为子女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得到了群众的拍手叫好。

疫情防控期间,他具体抓,精心安排、精心组织,各物业小区设立检查点,区域范围内设立了2处核酸检测点,配备了口罩、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物资。疫苗接种工作更是细心周到,对年龄大的老同志安排专人车辆接送接种疫苗。同时,对玉泉中学、明珠路小学捐助50000只口罩用于疫情防控,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学雷锋志愿服务精神。

抢抓机遇——

带领百姓发家致富的领路人

如何提高社区居民的经济收入,让居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成为李学波的心头大事。他心里明白只有让老百姓口袋鼓起来、居民富起来、社区才能好起来。瞄准这个目标,从2013年至今,在北街社区党总支书记的岗位上,李学波打出一套“组合拳”,致力社区经济发展。

一是腾笼换鸟,北街社区旧貌换新颜。自2008年开始,北街社区实施了旧城改造工作,每次拆迁,李学波同志都冲锋在最前头,从学习拆迁政策、制定拆迁方案,再到入户做工作、签订拆迁协议,几乎每天都加班加点到夜里十一二点,饿了吃口方便面接着干,嗓子累哑了说不出话来,在纸上写出他的想法。就这样,在他的带领下,700余户拆迁任务都在规定的时间里,按时、顺利完成。“军令如山,令出必行,当兵的时间观念强……不达目的不罢休”,这些已经深深地刻在李学波的脑海里。

二是建立园区,推动产业聚集升级。网绳加工为北街社区的传统产业,也是岚山区的三大传统支柱产业之一。但是随着城市发展,场地成了限制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一半以上加工企业需要扩大生产规模。李学波在了解企业的难处后,积极为企业跑路子、谋发展,探索出由村集体与绳网置业合作社合作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由政府统一规划了200亩地,建设了集办公、生产、物流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绳网业集中加工园区,彻底改变了过去“散、乱、差”的环境,实现了由分散到集约、变单干为抱团的新局面。

三是打造销售市场,做好经济配套文章。建立绳网园区后并没有让李学波感到满足,而是开始思考怎么能让绳网生产企业有更好的销售平台。经过反复论证,最终在安东卫大集南侧打造绳网销售市场。由村集体投资1000万元,建设了占地30亩、12000万平方米的钢结构大棚。通过广泛发动,征求各户意见,最终吸收96户居民、筹资856万元,由村集体资产入股+社区居民入股的模式,成立了日照市北街置业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建材、塑料绳网、租赁等业务,2022年收益突破200万元。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富的硕果。在居民称赞的同时,北街社区先后获得了“全国法治示范村”“省级文明社区”“省级卫生村”“省级绿色社区”等荣誉称号。谈到现在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社区居民们都非常满意,对李学波也是赞不绝口,连连表示:“李书记就是我们心中最好的书记,我们就是最幸福的北街人”。

(责任编辑:刘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