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市射洪坝街道蜀阳社区“曾大爷老党员工作室”——“最美志愿者”的执着与坚守
作者: 陈婵婵 李凤紊
一副破旧的白手套,一身鲜亮的红马甲,老党员曾玉林穿行在大街小巷间,走进需要帮助的人家……曾玉林是简阳市射洪坝街道蜀阳社区的党员志愿者,退休后就住在蜀阳社区蜀州花园小区,居民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曾。
老曾参加志愿服务超10年、年度服务时长360小时、为1200多户居民提供水电免费维修服务……这一连串数字背后是对66岁的老曾平凡生活的生动记载,也是对他那份执着与坚守的最好写照。
这一修,就是10年
2013年,蜀州花园安置房分房入住,国营糖厂曾经的下岗工人又聚到了一起,安置房里多数住着六七十岁的老年人,电灯坏了、水管漏了,他们往往束手无策。
曾玉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说,“我才56岁,因为是烧焊的特殊工种,也退休了,我比他们小几岁也是小嘛,我就想我帮忙换个灯、修个水管嘛。我本来就是工人,也还爬得动、蹲得下去”。
有一次,凌晨两点,曾玉林接到报修电话,他立刻穿衣起床出门维修,他说,“要是不着急,谁也不会半夜打电话”。回到家的时候,虽然衣服被爆掉的水管淹得又湿又臭,人也冷得直打哆嗦,老曾的脸上却笑眯眯的,“解决了问题嘛,当然高兴”。就这样,比别人小几岁的老曾,开始了自己的义务水电维修,而这一修就是10年。
在多年来为大家义务服务的过程中,老曾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居民所熟知。后来,无论哪个社区的居民向老曾报修,即使不属于服务范围,他也会义无反顾地上门免费维修;遇到距离较远的居民向他求助时,他更是自行支付来回的车费,从不计较得失。
守护“家的记忆” 守护文明
2018年,蜀阳社区开始打造公益一条街,老曾又成了大忙人,他不仅要挨家挨户收集社区居民对公益一条街的意见并汇总上报,还被大家推举担任工程施工监督员。为了做好监督工作,老曾经常在施工现场一待就是一天,最终打造出了居民满意的公益一条街。开街后,老曾就成了整条公益街的水电义务维修工,公益街上的文化活动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阅览室等地方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老曾又发现了公益街上糖厂文化展厅的新问题。糖厂文化展厅展陈着糖厂的发展历史,承载着蜀阳社区居民“家的记忆”,但由于没人负责值守,不得不经常关闭着,于是老曾又主动要求义务值守糖厂文化展厅。他在展厅旁放了几张桌椅,早晨买菜的老姐姐可以在这里歇个脚,下午老哥儿几个可以在这里下象棋,傍晚家里无人照看的小朋友可以在这里写作业。渐渐地,老曾值守的文化展厅成了居民们歇脚聊天的联络点,虽然地方不大,作用却不小。
就这样,老曾一直牢记党员使命,守护着蜀阳社区的这条公益街,并成为了简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个守护者。
传承红色精神,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
到了2020年,蜀阳社区入住的居民越来越多。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曾玉林的身体状况已不如从前,他渐渐感到有点力不从心,但他不愿意自己守护的文明公益就此消失。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曾玉林和蜀阳社区党组织商议成立了“曾大爷”老党员工作室,吸收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志愿者,组建了志愿者服务团队,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再后来,他又和社区党组织一起,充分结合居民的兴趣爱好,分别组建了太极队、象棋队、手工编制队等公益组织。各种兴趣队伍链接了邻里,和谐了关系。无形中,志愿服务队伍也在不断扩充壮大。
在“曾大爷”老党员工作室的带领下,红色精神得到了更好的传承,文明守护也从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卫生巡视、文明劝导、摊位整治、治安巡逻,他们成了最美的志愿者。
“我是党员,我要守护好我的入党初心,完成好党组织交给我的任务”,曾大爷满脸真诚地说道。正是凭借着这一份坚守和执着,曾大爷展现了公益人“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座城”的决心和勇气。
(责任编辑: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