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平县让孩子在“爱”与“被爱”中健康成长
作者: 路秀娟
康平县把大力弘扬和践行雷锋精神作为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关爱未成年人的有力抓手,深入开展“我是雷锋”实践活动,捧出爱心温暖童心,让雷锋精神在康平大地上落地生根。
开学思政第一课,播撒雷锋精神的种子。2023年3月3日,对康平全县中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有着特别意义的日子。在县教育局组织下,全县25所中小学校2.8万名师生在线观看了“弘扬雷锋精神 凝聚奋斗力量”春季开学思政第一课暨全省教育系统学雷锋活动启动仪式,师生们肩上顿时增添了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以雷锋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思政课教育活动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县中小学校迅速展开,雷锋精神在校园里激荡起爱的春潮。
在向阳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郭伟为全校师生上了一堂“弘扬雷锋精神 传承传统美德”主题思政课,教育和鼓励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践行和传承好雷锋精神,努力成为一名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已成为全县中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的有效载体。
叫响“我是雷锋”,为贫困儿童点亮“微心愿”。“圆梦微心愿”是由县文明办和共青团康平县委联合主办的践行雷锋精神、关爱贫困儿童的爱心行动。近年来,该活动坚持通过倡导党员干部、社会爱心人士、志愿者认领困境儿童微心愿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小”需求、实现“大”梦想。一本装帧精美的《十万个为什么》、一个崭新的足球、一套漂亮的学习用具……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雷锋精神的温暖可贵,更让他们感受爱心、传递爱心。
今年,共青团康平县委已经收集并实现了552个孩子的微心愿,在关爱贫困儿童中叫响“我是雷锋”。康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沈阳市同德公益组织,为困难儿童捐赠3000多册爱心图书;县妇联帮扶的7名贫困大学生得到华易公益基金会资金支持,华易公益基金会还为全县6646名女学生捐赠了卫生健康用品;由历届县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组成的“康平好人联盟”,资助9名困难学生,捐资捐物1万元。
心理援助志愿服务,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线。康平县面向青少年开展心理援助志愿服务,不断拓宽心理关爱阵地,打造“我是雷锋”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9月15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教育局、省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温暖童心 守望成长”康平县留守儿童品格智慧研讨拓展系列活动。省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副会长、省绘画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何彩霞,以“绘画治疗”为主题对参会教师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为加快康平县实施家校社联动共育、推动开展留守儿童心理成长援助志愿服务提供大力支持。
近年来,康平县以教育系统为基础建起1支社会心理援助志愿服务团队、8支家庭教育服务指导团队、1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团队、1支心理危机干预团队、25支学校心理帮扶团队,通过开通援助热线、蓝信封解忧杂货铺、信件心理邮箱等多种倾诉途径,为有心理援助需求的学生提供线上线下心理疏导及援助。截至目前,全县已举办50多场学生在线心理健康档案测评、留守儿童绘画游戏、沙盘游戏、留守儿童夏令营等团体辅导活动,走进学校开展校园欺凌危机干预活动,累计为640名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在线测评。
持续爱心接力,儿童“益”站温暖留守儿童。康平县的爱心事业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沈阳市普助公益事业发展中心、沈阳市无相爱心助困服务中心两家社会服务机构,与康平县10个行政村正式签约建设乡村儿童“益”站。这两家社会服务机构不仅派人对村里的孩子进行课后托管服务,辅导孩子完成作业,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定期开展以“圆梦行动”为主题的活动,围绕“上学梦”“知识梦”“科技梦”“体育梦”“读书梦”等进行课外拓展活动,开阔孩子们的眼界,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7月,沈阳市普助公益事业发展中心联合沈阳工业大学志愿服务队,走进二牛所口镇刘家窝堡村,开展为期11天的暑期支教活动。目前,康平县儿童“益”站项目已运行近5年时间,有近万名留守儿童在“益”站中感受童年快乐、感受关心关爱、感受雷锋精神。
(责任编辑:魏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