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加沙,以色列面临重大外交压力
新闻事实:
以色列国防部部长加兰特11月13日说,随着以军全面占领加沙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已失去对加沙地带的控制”。以军当天早些时候发表声明说,自以军开始在加沙地带发动地面进攻以来,以空军和地面部队对巴勒斯坦武装组织目标进行了4300次攻击行动。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军队袭击加沙地带已造成超过1万人死亡。玻利维亚政府10月31日宣布,考虑到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对巴勒斯坦人民犯下的罪行,玻利维亚决定与以色列断绝外交关系。此外,包括智利、哥伦比亚、约旦、巴林、洪都拉斯、土耳其、南非等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宣布召回驻以色列大使甚至全部外交人员。
点评:
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自加沙地带对以色列境内军民目标发起突袭并扣押大量人员,点燃了新一轮巴以冲突的导火索。以方随后展开反击,从10月27日晚开始,以军加大空袭力度,同时扩大地面行动规模。以色列军方甚至要求加沙北部地带上百万居民撤往南部地区。
自哈马斯2007年控制加沙地带以来,巴以之间已多次爆发武装冲突,形成了冲突、停火、再冲突的恶性循环。每次冲突,以色列都会凭借自身的武力优势,奉行“10﹕1”的报复措施。但这一次,以军的反应明显超出界限,其持续空袭加沙地带,切断当地水、电、燃料等供应,并限制外部援助物资的进入,给当地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发言人阿什拉夫·齐德拉11月13日表示,加沙地带北部医院“几乎全部”停止服务,目前仅加沙城的阿赫利阿拉伯医院能提供“有限的服务”。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此前曾叹称,在主要冲突地区的加沙地带,民众正面临“雪崩式的灾难”。
以色列这种明显超出自卫限度的军事行动,无异于对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的“集体惩罚”。而其对位于加沙的难民营、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办的学校、法国文化中心、多家媒体所在办公大楼实施空袭,以及使用违反国际法的白磷弹等做法,更引起国际社会的公愤。因此,尽管由于美国的偏袒,安理会未能通过有关巴以局势的决议,但联合国大会紧急特别会议却高票通过了巴以局势决议,呼吁立即实现持久的人道主义休战,停止敌对行动,要求各方遵守国际法,保护平民。
除相关国家的断交、召回驻以色列大使等动作外,美国以及欧洲多国也连续数日发生支持巴勒斯坦的游行集会。在以色列内部,许多人也对以军的行动持质疑态度。以色列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半受访以色列人认为应谨慎对待针对加沙地带的地面行动。以色列政治分析人士卡罗琳娜·兰茨曼表示,以军的行动是对以“土地换和平”为核心原则的《奥斯陆协议》的冲击,使以色列陷入重大公共外交危机之中。
在多方压力之下,就连一直支持以色列的美国也有点看不下去了。11月6日,美国总统拜登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通电话,讨论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军事行动“战术暂停”的可能性。显然,以色列如果继续一意孤行,美国很可能削弱对以色列的支持力度。
还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阿拉伯国家在官方层面目前并没有援助巴勒斯坦的军事行动,但这轮冲突也给阿以关系正常化进程带来严重冲击却是显而易见的。目前,沙特已暂停由美国推动的沙以关系正常化谈判,阿以关系改善势头短期内很难恢复。若以军对加沙的地面战持续日久,以色列恐将在国际上面临更加被动的局面。
(典冰供稿 责任编辑:吴维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