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言必诚信,行必忠正……

这些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无一不在告诫我们: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

诚信,在诗人眼里,似三月春风和煦,五月花海艳丽;在商人眼里,是宝贵的信誉,无价的财富;在我们所有人眼里都应该是必须坚守的“言必行、行必果“的中华传统美德。

令人惋惜的是,时至今日,还有那么一些人偷税漏税,制假贩假,把诚信抛在了脑后。可喜的是,这些人受到法律的惩治,遭到了世人的唾弃。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美好生活需要诚信,和谐社会需要诚信!

向诚实守信的道德模范致敬!

王刚

王刚,男,汉族,1972年12月生,中共党员,武警新疆总队某支队支队长。

王刚始终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不畏牺牲,在南疆反恐维稳最前沿工作20多年,参与处置10多起严重暴力恐怖事件,参加抢险救灾和重大临时性任务30余次,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作出突出贡献,以实际行动践行报国为民的赤诚诺言。

2002年2月,王刚带领特战队员突击暴恐分子窝点,一脚踢开即将爆炸的爆炸物,与战友合力击毙暴徒4人,击伤活捉1人。2015年9月,他带领官兵在拜城高原山区连续搜剿50余天,顶风雪、蹚冰河、爬陡壁、越沟壑,奋不顾身冲进暴恐分子藏身的山洞,一举击毙多名暴徒,创造了高海拔复杂山地作战全歼暴徒的重大胜利,有力震慑了暴恐分子的嚣张气焰。

2014年,王刚在副支队长岗位上已工作4个年头,有人劝他:“凭着一等功的荣耀,转业在乌鲁木齐安排个职位。”他说:“既然选择了部队,就要战斗到最后一刻、工作到最后一秒。”30年军旅生涯,他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用在部队建设上、用在完成任务上,不是冲锋在反恐战场,就是驰骋在比武赛场,毫不顾及个人得失,用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书写边疆卫士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王刚始终把聚民心、保稳定、促和谐作为重要责任,把爱疆为民誓言融入工作点滴之中,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12次,荣获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最美奋斗者称号,被授予“八一勋章”。

刘习明

刘习明,男,汉族,1959年4月生,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长沙生殖医学医院院长。

38年初心不改,专注不孕症的研究和治疗,为近3万个不孕症家庭实现生儿育女梦想;承诺“不让患者多花一分冤枉钱”,26年来减免患者治疗费用1000余万元,为践行“医者仁心”写下最美注解。

践行初心与诺言,全力攻克不孕不育难题。刘习明在行医过程中,常接触到不孕症患者。1983年,刘习明立下诺言:攻克不孕不育难题,哪怕耗上一生的时间。刘习明遍访全国知名老中医,广读中医典籍,刻苦钻研医术。1995年,刘习明拿出全部积蓄创办了长沙不孕不育专科医院。2008年该院获批试运行夫精人工授精技术。2013年获批正式运行试管婴儿技术。目前医院已形成中医中药、康复理疗、西医手术、宫(腹)腔镜微创手术、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的不孕症治疗体系。

刘习明承诺,“不让患者多花一分冤枉钱”。他严格规范医疗项目收费,“因病制宜”制订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对经检查确诊无法治愈的患者耐心劝导,不做无谓的治疗。他身体力行带领全院医务人员廉洁行医,拒收红包、礼品。他为特困家庭患者减免医疗费,甚至补贴回家路费。26年来,刘习明为4000多名患者减免治疗费达1000余万元。

刘习明常年组织医疗队深入贫困、偏远地区免费送医送药;他在湖南师范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吉首大学、南华大学等大学设立“刘习明奖学金”,目前累计奖励学生460人次、教师52名,奖金合计115.4万元;他为武陵山区等省内90所曾是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累计捐款1850余万元。

刘习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

支月英

支月英,女,汉族,1961年5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负责人。

支月英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她的信念。41年过去了,1100多名孩子走出了大山,支老师却一直守在原处,不曾离开,她是“梦想守护人”。

1980年,年仅19岁的支月英不顾家里强烈反对,只身来到边远山村泥洋小学任教,后又辗转到更为偏远的白洋教学点。从此,一干就是41年。从肩挑手提教学工具步行20里山路,再到一个人骑坏6辆摩托车,她已记不清多少次浑身泥泞、雨中翻车,但为了孩子们,她无怨无悔。她常说:“不是因为有希望才选择在山里坚守,而是因为坚守才能看到希望,我的一生就为了守护孩子们的梦想而来!”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辍学”。这是多年来支月英孜孜以求的目标。有一年开学,发现学生刘强没来上学,支月英赶紧上门家访,一到刘强家就看见他妈妈眉头紧锁,爸爸蹲在地上闷头抽着旱烟。见到支老师来了,刘强哭着喊着要去上学。刘强妈妈哽咽着说:“谢谢支老师过来,可家里实在拿不出孩子的学费啊。”支月英马上从口袋里掏出刚发的工资递给她:“你们拿去用吧,但是孩子绝对不能不读书。”刘强的父亲含着泪接过钱,深深地鞠了一躬……这样的事情,支月英做了一次又一次。除了帮助本地贫困学生外,支月英还经常向外地贫困学生伸出援助之手。

支月英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模范教师、最美奋斗者等称号。

宋金和

宋金和,男,汉族,1947年9月生,中共党员,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公安局退休职工。

宋金和倾尽半个世纪的时间收集日军侵华物证;他推动建成日军侵华罪证陈列馆,躬身力行,为参观者打开一扇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窗口。

历尽艰辛,积攒侵华罪证。从20世纪60年代起,宋金和就开始收集日军侵华时散落在东北民间的物品。50多年来,宋金和历尽千辛万苦,只要发现有价值的资料、物品,他就不计代价地收集起来。

创办展馆,在讲述中唤醒沉睡历史。随着收集到的日军侵华物证不断丰富,一个念头始终在宋金和的脑海中萦绕不去,那就是把这些物证集中展出,让日本军国主义的累累罪行昭示天下,让那些抛头颅洒热血、以生命奋勇抗争的身影永远镌刻在后人心中。2015年,在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日军侵华罪证陈列馆”建成,免费向社会开放。宋金和既是布展员,又是讲解员。为确保宣讲质量,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备课,针对当天参观群体及时调整展品内容,设计宣讲重点。陈列馆开放以来,共接待全国各地参观者7万余人次,举办专题讲座600余场。

初心不改,在传承中彰显奉献情怀。2015年初,因长期劳累,宋金和的身体严重透支。当时正处于建馆关键期,他坚持带病工作。在他的带动下,佳木斯已有很多老同志积极加入到讲述历史、缅怀英烈、教育后人的队伍中来。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主动向组织交纳1万元“特殊党费”,为抗击疫情尽一份力。

宋金和荣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黑龙江省道德模范等称号,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杜海宽

杜海宽,男,汉族,1963年2月生,中共党员,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包头西机务段包头运用车间电力机车司机。

“当一名优秀的火车司机”,这是杜海宽走上岗位第一天就立下的誓言。他36年如一日坚守一线,创造连续36年零违章、零违纪、零责任机破、零责任晚点、零旅客投诉的“五零”纪录,还带出一支业务强、水平高的队伍。

1985年,杜海宽毕业分配到包头西机务段后,坚决放弃坐办公室的机会,来到一线,从蒸汽机车司炉干起。凭着肯钻研、不服输的劲头,他3年内实现从司炉、副司机到司机的三连跳。随着牵引机型的不断升级换代,他总是学在先、冲在前,总结出内燃机车“风源故障20秒快速处理法”、电力机车“察、检、验”三字故障处理法等,成为大家公认的“技术大拿”。

2010年,他开始承担包头至榆林间旅客列车的牵引任务。这段303公里的线路上隧道多、坡道多,他结合线路纵断面和新机型特点反复试验,在操作台立积木测平稳度,总结出“三固定、两测速、一对标”的平稳操纵法,确保行车平稳、安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更是自我加压、担当奉献,主动申请执行非常预备11次,发现、消除安全隐患9起。

杜海宽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内蒙古自治区道德模范、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杨波

杨波,男,苗族,1982年1月生,中共党员,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2010年,28岁的杨波主动报名到“贵州最高村”——海嘎村担任第一书记。他承诺,“海嘎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不下山”。11年间,他先后4次驻村,带领村民兴产业、搞旅游、办合作社,村里人均纯收入达到当初的6倍多,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过去,海嘎村的村民一度住茅草屋、吃望天水。杨波从相关部门争取到项目资金5万元,帮助村里修了30余口水窖,从海拔1700米的大湾水厂提水上山至海拔2500米的海嘎村,解决了村里的吃水问题。

为进一步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他通过四处协调争取,帮村里安装了260多盏太阳能路灯,完成了310多户村民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的“四在农家”改造,全部建成通组路、串户路,还解决了手机移动信号的覆盖问题……

初战告捷,让杨波更有信心,更有动力。当2013年下派第二批驻村干部时,他又主动申请继续驻村。2014年12月,杨波的父亲离世,正在驻村的他没有赶上见父亲最后一面,这成为他心中永远的遗憾。听闻消息,海嘎村20多位村民代表奔波近200公里,自发赶来陪杨波送父亲最后一程。面对情深义重的乡亲,想到海嘎特色民族村落建设、精准脱贫等项目还没有最后完成,杨波处理完父亲的后事,又回到海嘎村,这是他第三次驻村。2017年4月,杨波第四次驻村。根扎得深才能长出参天大树。如今,虽然海嘎村已经摆脱贫困,但杨波依然工作在村,吃住在村,他说,驻村没有完成时,为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

杨波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周飞虎

周飞虎,男,汉族,1971年3月生,中共党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周飞虎始终牢记人民军医的使命担当,在重症医学科工作18年来,先后参加汶川抗震救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国内外重大医学救援任务,用实际行动书写守信践诺、服务人民的生动篇章,被誉为“白求恩式好医生”。

2015年1月,周飞虎参加援助利比里亚医疗队执行抗击埃博拉任务,与队友共接诊患者61例,重症病人救治成功率达80%以上。2016年6月,周飞虎奔赴马里和塞内加尔救治受伤的维和战士,详细制定伤员转运预案,将伤员安全转运回国。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他在北京会诊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病人,为外地患者远程会诊。2020年4月,周飞虎赴巴基斯坦执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任务,并担任赴巴抗疫专家组组长,提供专业指导。

2018年,一位来自山西的老红军腹部术后合并严重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在当地医院曾出现心脏间歇性停跳情况。家属抱着希望来到重症医学科,周飞虎立即组织全力救治,经过两个月的治疗,老红军不仅恢复了生命体征,疾病也得以痊愈。

周飞虎坚持服务基层、服务官兵,多次赴各地参与军内外重大抢救工作,赴外地培训指导基层军医和即将执行援外任务官兵。作为国防科技创新某重点项目主要成员及子课题负责人,周飞虎克服高原缺氧等困难,两上西藏阿里高原,参加野战医院监护病房建设,为高原官兵做好医疗卫勤保障。

上一篇: 见义勇为
下一篇: 敬业奉献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