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老人”咋成了“慈善品牌”
作者: 朱博闻
“磨剪子嘞,献爱心!”天刚亮,一个慈眉善目的老人就推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吆喝开了!
被笔者用手机拍到镜象的老人名叫吴锦泉,男,汉族,1929年12月生,中共党员,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天生港镇街道五星村村民。
吴锦泉出生在一个乐善好施的农民家庭。年少时,吴锦泉跟祖母学会了磨剪刀。晚年,吴锦泉一边种地,一边操起磨刀旧业,每天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走街串巷,开始5角钱、1元钱地挣,一天最多只能挣10元8元。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吴锦泉萌发了捐款念头,将自己近3个月磨刀挣来的钱全都捐给灾区,共有1元硬币902枚,5元纸币20张,合计1002元。从那以后,吴锦泉热心慈善的脚步就再也没有停下。
2008年至今,他先后捐款共20余万元。同时,吴锦泉也获得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中国公益良心奖”、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好人”“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江苏省第六届道德模范”、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他的事迹曾多次被央视等中央媒体专题报道,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
吴锦泉用善心和行动感染鼓励着身边人。2011年5月,他所居住的五星村成立了“锦泉一元爱心社”,1000多户农民先后捐款14.54万余元。南通市红十字会于2012年创建了“磨刀老人微公益基金”,截至目前,基金共收到各界捐款200多万元,“磨刀老人”也被注册为江苏省首个公益商标。
(责任编辑:仇学平)
上一篇:
对新时代学雷锋的两点感悟
下一篇:
江苏省射阳县的“书法拥军志愿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