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平:把慈善作为自己的第二份事业
作者: 熊曙光
“只有把钱花掉、捐掉才真正是你的钱,否则只是一串数字。”这是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江苏最美人物、通鼎集团董事局主席沈小平对金钱最经典的表述。
现任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的沈小平,1999年退役回乡创建通鼎集团,以“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军人作风,将企业从一家乡镇小电缆厂,发展成为国内知名通信产业链全业务集成商和服务商,稳居中国企业500强。20多年来,他将慈善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二份事业,每年拿出利润的5%—10%作为专项基金,利用企业分公司遍布全国的优势,不断提升慈善事业的覆盖面,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防灾救灾、教育支持、古迹保护等方面,累计捐赠超7亿元,书写了一个民营企业家勇担社会责任的最美篇章。
实业行善,
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
对于自己和通鼎集团多次获得国家授予的社会责任类荣誉,沈小平谦虚地说:“我和通鼎集团付出的还不够多,还需要在慈善上有更多作为!”
1963年,沈小平出生于苏州吴江一个普通农家。年少清贫的他,选择在军营这个火热的大熔炉里淬炼自己的意志。退役回乡,他做过驾驶员,当过销售员,创造了单人电缆销售额超2亿元的惊人业绩,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百万元户”。
“跑销售可富一家人,办企业可富一批人。”乘上改革开放的列车,沈小平带领56位乡亲白手起家办起了企业。
沈小平常说,就业和民生是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通鼎集团已解决吴江地区5000多人就业,先后招收安置756名退役军人。成立退役军人“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职工之家,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培养知识型员工……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举措,见证着沈小平以“先富带动后富”的初心。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在行业中率先提出公司“不裁员、不减薪”的承诺,在积极复工复产的基础上,还购置防疫物资送往灾区,用爱心为灾区疫区加油。
根植家乡,善播四方。随着通鼎不断跃上发展新台阶,沈小平的慈善扶贫足迹也向更多领域和更多地区展开,遍布全国23个省、20个国家级贫困县、11个经济薄弱地区。
2021年7月,河南省多地遭遇特大暴雨,在得知受灾地区光缆线路损毁需要大批光缆及配套产品后,沈小平当即拍板:一切为了受灾地区,生产订单排前,受灾地区产品优先发货!通鼎员工加班加点,紧急生产、配货、装车、运输,为防灾救灾赢得了宝贵时间。江西洪灾、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雅安地震、鲁甸地震……在国家重大自然灾害中,沈小平总是第一时间与灾区对接,捐赠光电线缆产品和善款。
善行不辍,在机制创新中汇聚大爱
有人说,企业家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以赢利为目的,被称为资本家;第二重境界,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自觉承担起各种社会责任,被称为企业家;第三重境界,也是企业家的最高境界,以做慈善事业为己任的慈善家。
沈小平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慈善事业进入大众化、法制化、数字化新阶段,应该让善行得到良性循环,促进社会的公平、和谐与福利完善。
为此,通鼎集团发起成立全国首个地方性社会工作基金会——苏州通鼎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同时,建立“三不让基金”用于关爱员工,不让一位员工看不起病、不让一位员工子女上不起学、不让一位员工生活在贫困线之下;成立“联星村爱心基金”,对口帮扶经济薄弱村助学、助老、助医、助困工作的开展;注资1000万元成立苏州首家民企爱心基金——“沈小平爱心基金”,每年拿出公司利润的5%至10%作为专项基金,常态化开展各类扶贫帮困、助学赈灾等社会公益活动。目前,通鼎已经形成“1+3+X”帮扶机制,即1个基金会、3个专项基金、系列精准慈善项目的新模式,从“授人以鱼”的给予式扶贫,升级到通过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管理机制长效运作。
汇聚慈善力量,沈小平不仅着眼内拓,还注重外联。通鼎积极联动各级慈善组织,连续7年投入700万元支持江苏省慈善总会“情暖江苏”活动,捐赠千万元精准帮扶省经济薄弱地区和省内重点贫困人口;累计向苏州市慈善基金会捐资2348万元用于帮扶弱势群体,向吴江区慈善总会捐资3992万元实施精准帮扶。在省外,累计投入近1亿元与湖南慈善总会、甘肃慈善总会等慈善组织携手开展古迹保护、助学助困等项目。
扶贫重在扶智与扶志。沈小平倾心教育事业,帮助寒门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用捐资捐物、校企联合等方式,累计资助130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善播大地,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时不我待。对于沈小平而言,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时至今日,沈小平依旧清晰地记得:2020年8月,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荣邦乡岭尾村党支部书记陈松冒着酷暑赶到吴江,送上一篮村里自产的百香果。他紧握着沈小平的手说,“我们村种植的百香果产量已经达到20万斤,好多贫困户因此脱贫了,今后我们还要做大规模,让更多村民获益。”“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沈小平说,“做好慈善,不是一味地捐款捐物,‘输血’的同时,更要懂得‘造血’,只有支持贫困地区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起来,才能真正走向富裕。”
说出这番话,沈小平是有十足底气的。他在帮扶乡村方面已经积累起丰富的经验:在云南、在重庆、在新疆,从“天涯海角”到西部边陲,沈小平将善种播撒于祖国大江南北。现在,他已经在思考这些乡村的下一步振兴举措。
面对党和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开启,沈小平表示,自己会将慈善作为毕生奋斗的第二份事业,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再立新功。
(责任编辑: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