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

教育部办公厅通知!

学校隐蔽场所监控全覆盖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对各地开展的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防范治理专项行动提出具体工作要求。通知明确,各校要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对欺凌行为进行认定,依法依规进行处理。要制定细化校纪校规,明确不同欺凌行为的相应惩戒举措。要公布欺凌防治电话、邮箱和法治副校长、分管安全工作校领导电话,对来电反映情况落实首问负责制度。每班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学生欺凌防治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掌握预防欺凌的知识和做法。要在楼道、天台、储物间等隐蔽场所,做到视频监控全覆盖。

通知指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面向所有教职员工和家长定期开展学生欺凌防治专题培训,提升识别、应对能力及干预处置水平。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手册,加强对教师和家长教育引导。要在法律咨询、心理辅导、行为矫正、技防建设等方面给予学校必要的指导与支持。

未成年人保护!

9月1日起河南新条例施行

不得占用假期补课,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机制,定期核查学校、幼儿园在聘人员……5月30日,新修订的《河南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河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

《条例》专门对校园保护进行了“升级”,明确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机制,定期开展欺凌防控专项调查,并公布举报求助渠道。学校、幼儿园对聘用、引进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入职报告和准入查询制度,不得聘用、引进存在“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因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因虐待、性侵害、性骚扰、体罚或者侮辱学生等情形被开除或者解聘”等情形的人员。同时,要求学校、幼儿园对在聘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定期开展核查,发现“问题人员”应及时解聘。

《条例》还要求,学校不得占用课间自由活动时间,保证其休息、娱乐时间和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校园体育锻炼时间。学校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学生集体补课等。

数百亿资金支持!

公立医院或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全国公立医院诊疗设备或将迎来大换血。近日,广东、安徽、江苏、河南等多个地区,相继发布了关于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更新的方案。这些方案,源自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中专门提出,推动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是为了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方案》尤其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同时,推动医疗机构病房改造提升,补齐病房环境与设施短板。《方案》惠及全国各级公立医院,包括国内拔尖医院、省域医学高地、城市二级医院、县级医院、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等。更重要的是,《方案》为各级医疗机构设置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方向,避免了资金盲目使用。比如,国家医学中心就是通过适度超前配置高端放疗设备、手术机器人等设备,提升疑难危重症诊疗、关键医学技术攻关等能力;城市二级医院和县级医院所获资金,主要用于医疗设备提质和老旧设备淘汰更新;乡镇卫生院,则是通过配置CT、DR、彩超等设备,提升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设备更新所需资金由超长期国债、地方财政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统筹安排。《方案》出台后,地方相关政策纷纷跟进。据了解,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市出台了相关执行举措,累计支持金额数百亿元。

事关互联网慈善!

贵州出台全国首个省级指导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全省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近日,贵州印发《贵州省民政厅关于大力发展互联网慈善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4个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培育互联网慈善多元化主体;二是积极拓宽互联网募捐渠道;三是加强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能力建设;四是加强互联网募捐监督管理。组织实施“阳光慈善”工程,健全完善监管体系,进一步规范公开募捐活动。将各级慈善组织“互联网+慈善”项目募捐资金监管列为社会组织抽查审计、执法监督、年报年检的重要内容,实施动态监管和跟踪检查,加强互联网募捐项目资金管理。支持捐赠者、受益者、志愿者对互联网募捐项目进行监督,保障捐赠人对捐赠财产使用情况的知情权,着力提升互联网募捐活动公信力。

据了解,《指导意见》是全国首个省级民政部门出台的互联网慈善发展政策性文件,完善了互联网慈善培育、监管、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制度。

上一篇: 整装待发
下一篇: 发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