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短剧硬控爸妈
01“爸妈们”成为短剧新簇拥
综观WETRUE短剧热度榜日榜前10,其中就有3部是中老年短剧,《隔辈亲之千亿萌孙来报恩》更以热度485W登顶榜单。
被儿子儿媳嫌弃扫地出门的农村老太太,在回乡路上意外捡到一个孩子,没想到竟是首富的亲生儿子,从此人生得以逆袭——一颗珍珠20万,一件旗袍价值十亿,私人飞机做代步工具,一部电话手表操控一个商场……这是短剧《隔辈亲之千亿萌孙来报恩》的情节。不孝儿子、恶毒儿媳、刁蛮亲家、富豪孙子要素齐全,爽点痛点齐飞。
从前,短剧的主角长相英俊挺拔、青春靓丽,现在是成熟稳重、温柔贤淑;
从前,短剧的反派是恶毒小三、刻薄婆婆,现在是不孝孩子、刁蛮亲家;
从前,短剧的故事是“霸道总裁爱上我”,现在是“霸道总裁爱上我爸妈”
…… ……
甜宠式短剧更让中老年们“欲罢不能”。
8月29日开播的《闪婚老伴是豪门》,可以作为“中老年甜宠短剧”的代表之一,上线后连续5日位居热度榜第一。截至10月28日,《闪婚老伴是豪门》在抖音话题量超25亿,28次登上WETRUE热度榜。《闪婚五十岁》《五十岁保姆嫁豪门》的抖音话题量也分别超7亿、6亿。
夸张的情节配合紧凑的节奏,用户随时随地可以感受到逆袭的爽感。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微短剧用户已占到网民整体(近11亿)的52.4%。而其中,中老年观众正在成为短剧市场的重要力量。
WETRUE2024年Q3 短剧用户年龄段的数据显示,对比7月,8、9月里“40岁+”的短剧用户占比明显增多,越来越多的“爸妈们”成为短剧的新簇拥。
熬夜追剧已经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截至10月28日,《隔辈亲之千亿萌孙来报恩》累计播放超10亿,40岁以上的用户占比达到57.21%,短剧迎来“中老年时代”。
02为激情燃烧的岁月“掏腰包”
让中老年上头的短剧,到底爽在哪里?
腾讯图数室整理了一批热门“中老年短剧”,从中提取它们的一些共性,发现——
从剧名来看,中老年短剧的剧名往往简单粗暴,更偏好直接体现内容特点,如《闪婚五十岁》《闪婚老伴是豪门》等,这些剧名既具有吸引力,也直接指向了目标观众群体。
从故事背景来看,中老年短剧多聚焦于中老年人的现实生活,如家庭矛盾、代际关系、黄昏恋等,这些背景设置使得剧情更加贴近中老年人的现实生活,容易引起共鸣。
从 情节上来看,中老年短剧通常以家庭叙事为主线,包含了“婆媳关系”“离婚”“闪婚”“逆袭”等多种情节,情节设计上往往包含戏剧性的反转与冲突,以及对中老年人情感痛点的触及。
从题材来看,中老年短剧的题材多样,既有女频向的慈母苦情题材,也有男频向的战神题材、霸总题材。保姆、保洁、代驾等职业开始成为短剧主角。
乍一眼看上去是不是有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确实如此。和一般的上头短剧相比,中老年短剧变的是主角年龄,没变的是故事情节和发展走势。
以往的影视作品,中老年是“看不见的群体”,是男女主角的背景板,要不就是维持刻板印象,母亲和恶毒、操劳绑定,父亲和窝囊、无能绑定。
如今短剧大变天,母亲不再是任劳任怨而是勇敢追爱,被霸总宠爱。父亲不再是软弱无能,而是扮猪吃老虎在关键时刻逆袭反转。青春偶像霸总、逆袭爽文套路套用在中老年身上,让中老年直呼上头。
而追剧上头的“爸妈们”,还会为一时的情绪价值自掏腰包。
有些短剧前几集是免费观看,但是剧情一旦发展到关键时刻,便会戛然而止。如果想继续观看,就要为剧集付费。在情绪紧张和巨大悬念的感官刺激下,不少人会选择付费观看,费用从一开始的1元、3元变成19.9元、39.9元不等。虽然这些费用看似不高,但对于一些经济条件有限的中老年人来说,长期累积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爆款短剧《闪婚老伴是豪门》,剧本监制“花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透露,该剧的充值金额在一周达3000万元左右。
短剧编剧沈安也表示,短剧的消费群体有90%是中老年人,特别是40~60岁的观众。《中国微短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也揭示,在为微短剧买单的用户群体中,45~64岁的中老年用户群体的付费行为则更为活跃,超过整体平均水平。
03短剧为何瞄准中老年人?
种种数据发现,微短剧正逐渐摆脱“年轻人专属”的标签。艾瑞咨询报告显示,在2024年的微短剧市场中,半壁江山都被中老年人所占领。40~59岁的用户占比高达37.3%,甚至超过了20~39岁的36.7%。
QuestMobile 的数据也显示,2024 年 3 月中老年短剧观众中,46岁及以上群体占比近四成,且约半数用户月均在线消费高达1000~1999元。
中老年短剧消费旺盛的现象背后,是庞大的银发群体。
根据《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达21.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也上升至15.4%。我国已全面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在大基数的老年人口之上,互联网的中老年用户规模也在逐年增加。根据QuestMobile 2024年3月数据显示,我国50岁以上的银发人群规模达到32585万,全网渗透率达到26.5%。
而且,从互联网人均使用次数和时长来看,50岁以上的银发人群“网瘾”越来越大。2024年3月,人均使用时长达到了135.4小时,折合日均4.36小时。银发群体的数据与00后、新中产等人群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增长空间。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流量争夺战中摸爬滚打的短剧厂牌们,敏锐地洞察到这一点,于是纷纷调转风向瞄准中老年人。把年轻人的相亲改成老年人寻找老伴,年轻人的职场冲突,改为婆媳矛盾,换汤不换药,批量复制爆款。
更何况,短剧的形式,天然契合中老年人的消遣娱乐需求。因为无论是获取资讯,自娱自乐,还是与人社交,“看视频”几乎是中老年人上网最常做的事。
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群体会将时间、金钱、精力从职场和家庭,转移到自我身上。而微短剧大男主、大女主的爽文设定,恰好放大了情感冲突体验,让观众带入主角视角,在网络世界中得到极大的精神满足。
04内容精品化才能真解“老年人困境”
当中老年群体突然成了微短剧的主流付费群体,为这个群体定制内容,是微短剧从业者的“不谋而合”。但在市场初创期,确实出现了不少粗制滥造的作品,内容只迎合中老年人爱看家长里短、狗血冲突的需求,并没有真正从长期主义的角度去开发精品内容。
“花卷”在复盘时表示,《闪婚老伴是豪门》之所以能成功“破圈”,除抓准了老年群体定制内容的市场趋势外,影视质感是其脱颖而出的关键。“之前的老年剧普遍拍摄有些粗糙,让年轻人看到的时候觉得完全不能接受,不是自己能看的作品。但《闪婚老伴是豪门》对标的是过去国产电视剧的制作水准,我们在服化道、选角、灯光、场景等层面去努力,是以经典国产剧的影视质感去做老年短剧。”在该剧的用户画像中,除了老年群体主力,也出现了不少31~40岁的年轻群体。
为老年群体定制内容,并不意味着一味迎合老年人的观看习惯。在过去的市场偏好中,常常默认老年人喜欢看婆媳关系、家族对立,喜欢在家长里短和鸡毛蒜皮的故事里消磨时间,因此微短剧市场出现了不少这样的“定制老年剧”。除了闪婚和霸总主题,老年题材微短剧里还有不少直接展示代际冲突,抢房产、抢资产、恶斗儿媳,甚至在剧里大打出手的作品。对此,监管部门和行业平台从今年开始进一步加强管理,将一些宣扬不健康和非主流家庭观、婚恋观,刻意放大和渲染夫妻、婆媳矛盾的内容先后下架。
在“花卷”看来,老年题材剧要真正理解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挖掘其需求痛点,才能做出真正动人的作品。在《闪婚老伴是豪门》中,这对再婚夫妇没有说过任何一句甜言蜜语,都是用行动去表达爱,“这让人们觉得老年人的爱情更好看”。
尽管平台尚未公布最新的内容储备,从影视剧作品供应中,市场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这两年来,影视剧已经开始出现以老年人群体为主角的作品,如讲述老年人退休再就业的《老家伙》,今年备受观众认可的老年剧《老闺蜜》在央视重播,讲述老年人退休丰富生活的短剧《大妈的世界》在播出后也赢得了年轻人的关注,老年人在影视剧中的刻板印象逐渐被颠覆,真正为老年群体“量体裁衣”的创作正在开始。
除了内容制作端,视频内容的播出平台同样关注到老年市场的变化。今年4月,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就分享了爱奇艺的市场定位,面对消费人群的机构性变化,指出做好“一老一小”服务是未来爱奇艺产品打造的关键,“过去20年来互联网产品一直重在为年轻人服务,当前‘夕阳红’产业已成为‘朝阳’产业,未来要多思考如何让产品服务也适合中老年人使用。”
(谦君综合自《北京晚报》、腾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