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天下事
2010年10月1日,中国“嫦娥二号”发射
当天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嫦娥二号卫星是我国首个人造太阳系小行星,也是我国航天器飞行距离最远的一次“太空长征”。它从月球轨道出发,探测拉格朗日点,积累了大量对太阳的探测数据。
1979年10月2日,《辞海》三卷本出版
《辞海》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辞典,它融合了一个世纪好几代学人千锤百炼的结晶,是中华书局创办人陆费逵决心编纂集中国单字、语词兼百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大辞典。
2008年10月3日,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举行
世界智力运动会是由国际智力运动联盟(IMSA)发起,旨在扩大包括桥牌、围棋、国际象棋、国际跳棋、象棋等棋牌类智力运动项目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和影响的国际性体育赛事。第一届世界智力运动会2008年10月3日在中国北京举行。2017年4月,国际智力运动联盟宣布,麻将正式成为第六个世界智力运动项目。
1957年10月4日,人类进入太空时代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随后前苏联、美国展开了长达20多年的太空竞赛。我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太空时代主要源于军事备战,于2010年结束。第二太空时代始于2004年,科学占据主要地位,探索人类在太空生存的可能性等问题。
1900年10月5日,中国女作家冰心出生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中国近现代诗人、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1919年8月《晨报》上发表了冰心的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后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99年2月28日,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赎罪日战争、斋月战争或十月战争,是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发生的一场以色列与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是以阿冲突的一部分,也是冷战时期的一场代理人战争,对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四次中东战争也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打击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宣布石油禁运和提高油价,引发了1973年的石油危机。这场危机也使得阿拉伯国家获得了巨额的石油收入,增强了他们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病逝
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中国著名国学大师,从小熟习国学典籍,而后在海外各国留学13年,精通多种语言,学贯古今中西。他的研究范围甚广,对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古代宗教史、西域民族史、蒙古史、古代各民族语言、敦煌学、中国古代文学,以及史学方法等,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并称为“清华国学四大导师”,又与王国维、章炳麟并称“近代国学三大师”,被誉为“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1848年10月8日,《国际歌》曲作者出生
皮埃尔·狄盖特(1848年10月8日~1932年9月27日),法国共产主义者,工人作曲家,生于比利时,后移居法国里尔,一生主要从事家具制作和花木加工业。曾领导工人业余合唱团,任指挥,并写词作曲。1871年6月,欧仁·鲍狄埃为《国际歌》作词,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6月为其谱曲。
1874年10月9日,万国邮政联盟成立
万国邮政联盟,简称“万国邮联”或“邮联”,是商定国际邮政事务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其前身是1874年10月9日成立的“邮政总联盟”,1878年改为现名。其总部设在瑞士首都伯尔尼,宗旨是组织和改善国际邮政业务,促进此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发展。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自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19世纪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1968年10月11日,阿波罗7号升空
阿波罗7号是阿波罗计划中第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整个任务时间达11天,环绕地球轨道。此次任务是土星1B号运载火箭的首次载人发射,也是美国的第一次三人太空任务。
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日
哥伦布日,又称哥伦比亚日,是纪念哥伦布于1492年首次登上美洲大陆而举行的节日,时间是10月12日或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
1884年10月13日,国际标准时间确立
国际标准时间确立之前,各地均有地方时,如果以此记录国际某些重大事件,极易搞混。1884年10月13日,天文学家就提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且又方便的记录方法,那就是以格林尼治的地方时为国标标准时间。
1957年10月15日,中国首座跨长江大桥通车
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长江大桥,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的美誉,1955年9月1日动工兴建,1957年7月1日完成主桥合龙工程,1957年10月15日通车运营。该桥上层桥面为双向四车道城市主干道,下层为双线铁轨,2013年3月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46年10月16日,人类首次公开使用乙醚止痛
19世纪美国牙科医生莫顿,在行医过程中因病人无法忍受在没有麻醉剂的情况下拔牙而进行了无数次的探索研究,后来朋友建议他可以使用乙醚进行实验,实验使他大为满意。1846年10月16日,经与外科医生合作,他们用乙醚成功实施了一台颈部肿瘤切除手术。自此,乙醚麻醉成为全世界各家医院手术室里不可缺少的药品。
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鲁迅逝世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1520年10月21日,麦哲伦发现麦哲伦海峡
麦哲伦,葡萄牙探险家、航海家、殖民者,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险。1519年,率领船队开始环球航行。1520年10月21日,找到了一条通往“南海”的峡道,即后人所称的麦哲伦海峡。1521年4月27日夜间,在菲律宾死于部落冲突。船队在他死后继续向西航行,回到欧洲,并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
1988年10月22日,工会十一大在京召开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1988年10月22日至28日,工会十一大在北京召开,到会代表1516人。大会提出工会在全国深化改革中的主要任务,确定工会改革目标、原则和要求,通过《工会改革的基本设想》等决议。
1922年10月23日,开滦煤矿工人罢工
1922年10月23日,清晨6点,开滦五矿5万多名矿工在劳动组合书记部的领导下,开始举行声势浩大的反帝总同盟罢工,提出增加工资、改善待遇等6条要求,遭到矿务局无理拒绝并扣压工人代表。10月26日,罢工受到军警开枪镇压。28日,罢工持续25天,以失败告终。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
《联合国宪章》是联合国的基本大法,它既确立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组织机构设置,又规定了成员国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处理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该宪章的生效标志着联合国的正式成立,也为世界各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共同遵循的纲领和准则。
1825年10月25日,伊利运河落成
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之一的伊利运河,连接哈德逊河畔和伊利湖,全长843千米,沿途经过30多个船闸,河道宽12米,最初的深度约1.2米,耗资约700万美元(约合现在的1.6亿美元)。它的建成让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格局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推动美国历史进程起到了关键作用。
1889年10月26日,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出生
从研制“两弹一星”所需的铀矿,到发现石油使我国一举摘掉“贫油国”的帽子,再到地震的预测和预报,他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仅是科学界的一面旗帜,更是廉洁自律的典范,他就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他用毕生所学诠释了何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在北京病逝。
1927年10月27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1927年10月27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到达井冈山茨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井冈山道路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从此星火燎原,从胜利走向胜利。
1886年10月28日,自由女神像揭幕
1886年10月28日,自由女神像在美国纽约贝德罗岛落成揭幕。两国关系友好的法国给美国送去一尊自由女神像,该雕像由著名的法国雕塑家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操刀,内部钢铁支架由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埃菲尔铁塔的设计者)设计制作,从法国漂洋过海,最终在纽约自由岛安家落户。自由女神像高93米,身穿开滦五矿工人大罢工时使用的旗帜。新华社发长袍,头戴冠冕,右手高举着长达12米的火炬,左手则紧抱象征美国《独立宣言》的书板。其内涵,代表的是自由、民主和人权的普世价值。
1863年10月29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成立
这一组织为非政府人道主义机构,由巴登、法国、意大利、荷兰、俄国、瑞典、西班牙等多国合作完成,总部设于瑞士日内瓦。它的成立,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并在《日内瓦公约》和国际法中被赋予特殊权利和法律豁免权。其主要任务是保护国内武装冲突和国际性武装冲突中的受害者,这些受害者包括战伤者、战俘、难民、平民以及其他非战斗人员。
1989年10月30日,“希望工程”设立
“希望工程”的宣传照片“我要上学”让中国人记住了那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
1989年10月30日,中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的基金——希望工程,在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发起下建立,并宣言:只要中国还有一名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希望工程的崇高使命就不会结束。
2014年10月31日,第一个世界城市日
世界城市日是联合国首个以城市为主题的国际日,由中国政府倡议并设立。该倡议源自2010年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发布的《上海宣言》,提议将世博会闭幕日10月31日定为“世界城市日”,以延续世博会的理念与实践,激励人类为城市的创新与和谐发展而不懈追求和奋斗。其设立背景是为了应对全球城市化进程中的挑战,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每年的主题均为城市发展的关键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