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大沙漠生态屏障“合龙”

我国最大沙漠生态屏障“合龙”0

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28日电11月28日上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新疆于田县,随着最后宽50米、长100米沙地栽上胡杨、梭梭、红柳等固沙苗木,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实现全面锁边“合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已在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构筑起一道长达2761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将片片绿洲连点成线。剩余285公里空白区域集中在沙漠南部风沙危害最深、条件最恶劣的区域。

今年以来,新疆把补齐285公里“缺口”作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综合采用工程固沙、生物治沙、光伏治沙等科学治沙技术,在固沙阻沙的同时,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沙产业,助力惠民富民。

“与流沙赛跑,必须阻沙、固沙双管齐下。”中铁建发展集团承担了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35公里锁边固沙任务,该项目负责人朱开封介绍,他们通过高立式沙障、草方格、宽林带三道防线构建起“固沙+阻沙”综合防治体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塔克拉玛干沙漠绿色阻沙防护带锁边“合龙”顺利完成,将强化当地生态屏障功能,保障农业生产稳定性,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今后,新疆将进一步巩固提升锁边成效,为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总面积33.76万平方公里,环绕一圈达3046公里。

援纳

11月20日是世界儿童日,第十六批中国援纳医疗队的4名队员一早就来到了距离首都温得和克20多公里的弗兰斯艺术培训中心,为在此就读的45名生活在贫民区的孩子进行身体和口腔健康检查,并给孩子们准备了学习用品、绘画工具和食品。

防艾

联合国相关机构11月底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度,全球范围内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约130万。在我国,艾滋病感染年龄分布呈现出年轻化和老年化的“两头翘”趋势。随着这两拨群体成为艾滋主力军,艾滋感染增长率有了明显的增速,艾滋病防治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今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图为11月29日,在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龙泉湖公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向市民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

控糖

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旨在呼吁将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幸福感置于护理的核心,进一步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联合国糖尿病日的活动,以创建一个相互支持的全球糖尿病社区,并倡导更好的护理方法,不仅要关注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还要关注他们的精神和情感需求。图为11月14日,山东省荣成市新世纪广场社区会客厅,医护志愿者为社区居民免费测量血糖和血压。

1000万辆!

11月14日,在湖北武汉拍摄的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1000万辆达成活动现场。当日,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1000万辆达成活动在湖北武汉举行。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年度1000万辆。

保护红树林!

11月20日至21日,中泰红树林生态保护系列活动在泰国攀牙府举办,中泰双方代表在泰国攀牙湾国家公园为中泰红树林共同保护示范区揭牌。示范区位于攀牙湾沿岸,面积311公顷,中泰海洋部门将开展红树林脆弱性评价、生态修复空缺分析、自然教育、红树林种植等工作,并将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在红树林保护和修复方面开展深入的协作与交流。

文物回国!

11月9日,国家文物局传出消息,56件流失文物艺术品近日从意大利回归祖国怀抱。该批文物艺术品主要为我国甘肃、青海、陕西等地区的出土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其中,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彩陶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提供直接物质资料,汉代、唐代陶俑和元代陶兽提供了当时社会安定富足与开放包容的实物见证。

帐篷安家!

11月28日,在加沙地带中部城市代尔拜拉赫的海边,乌代·奥莱瓦(右一)和他的家人在临时帐篷旁。巴勒斯坦人乌代·奥莱瓦今年35岁,是3个孩子的父亲。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他和家人被迫离开加沙城,之后多次流离失所。6个月前,他们流落到代尔拜拉赫,住在海边帐篷里。3天前,海水涌入他的帐篷,打湿了随身物品,随后,狂风吹毁了帐篷,奥莱瓦和家人只能暂时借住在亲戚家的帐篷里。奥莱瓦依靠慈善厨房提供的免费食物生活。他说,战争让他饱受折磨,他希望战争结束后,能再次回到加沙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