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奔跑的山寨》看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读罢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湖南省文联原主席谭谈新近出版的纪实散文集《奔跑的山寨》,一篇篇描绘乡村振兴的精美散文,不禁让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全书分为《故乡那座山,老家那个园》《贵水云山》《奔跑的山寨》《回到都市看风景》《目标总在前头》5个部分,收录了作家的千字短文91篇。作品以城里人返乡的视角,跨越城乡的空间之隔、跨越世纪的时间之隔,真实地记录中国共产党带领山区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精准扶贫、攻坚克难,发展养殖种植产业、开发旅游民宿资源、打造新型文化景观等一系列改变落后面貌的生动画面。作者在平静委婉的描绘中,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实惠和乡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又隐含着一份对乡村山寨的深情厚谊。
谭谈在《跋记:留几句话在后面》中写道:收入集子里的91篇短小散文,写的都是真人真事,绝大多数是近年间自己行走山乡,感受党的乡村振兴战略,使广大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的心得,具有鲜活的时代印记。
谭谈的老家在湖南涟源市桥头河镇曹家村。他出生时,深藏在大山褶皱里的村子闭塞落后,极度贫困。屋前的高山是洪界山,屋后的大山虽有个很美的名字,叫“花山岭”,却满山都是坚硬的石头。从石缝中长出的植物,也全是荆棘和荒草。不仅没有鲜花,就连小溪都不愿从山脚流过。开门见山,出门爬山,山道弯弯山道长,是从小植根于谭谈脑海深处的难忘记忆。改革开放后,曹家村村民在党的带领下,真抓实干,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作者在《故乡那座山,老家那个园》中,将老家的今夕进行了对比:曾经的花山岭,满山石头,山里的日子苦涩艰难;而如今,岭上岭下的人们生活富裕,衣食无忧,农民公园、太阳能发电站、老农活动中心、“小天使阅览室”,这些现代科技、文明生活成为山村闪亮的文化风景。作者不禁深情地感叹:天美极了,地美极了,水美极了,山美极了,新时代的生活美极了。
在《奔跑的山寨》一文中,作者将20年前的偏远小县龙山县与现在进行比对:在湖南的最西边,有一个县,叫龙山。它与湖北、重庆、贵州交界。那是一片由崇山峻岭组合的县域。在那些峻岭崇山间,散落着一个个土家、苗家山寨。当时已是20世纪80年代了,还有人栖居在山洞里。有一个村庄,坐落在一座高山上。山的四周,全是悬崖峭壁。上山的路,有如挂在山崖上的梯子。牛爬不上去。而山上耕田、犁地,需要牛啊!村民只好从山下把刚刚出生的牛犊,用竹筐背上山去。恶劣的自然环境,制约着这里的发展。自从国家开始实施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计划后,如今的这里果园遍布。每亩果园能收6000斤优质脐橙。由于果实质量极佳,市场上十分走俏。目前,全村规模化种植已达5800亩,产值5000万元。全村1258人,人均纯收入达3.7万元。当年的这个特困村,现在已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作者马珂,系湖南广播电视台湖南经视纪委副书记)
稿件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