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崇德
2010年10月1日
中国“嫦娥2号”发射
“嫦娥2号”是中国探月计划中的第二颗绕月人造卫星,也是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原为嫦娥1号的备份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
“嫦娥2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突破并掌握了一大批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为后续实施探月二期工程的“落”和“回”,以及下一步开展火星等深空探测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中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进程又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
1909年10月2日
京张铁路正式通车
京张铁路是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一条干线铁路,它连接北京丰台区,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宣化等地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200公里,1905年9月开工修建,历时4年建成,是中国首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修建的铁路。建造时为克服山路坡度,发明了著名的“人”字形铁路,2018年1月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京张铁路的姊妹铁路——京张高铁,2019年12月30日也开通运营,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设施 ,也是中国第一条采用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世界上第一条最高设计速度350千米/小时的高寒、大风沙高速铁路。
1877年10月3日
李鸿章筹办开平矿务局
李鸿章,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开平矿务局即开平煤矿,是清末洋务运动开始后官督商办的大型新式采煤企业,位于滦州开平,现唐山市开平区,是洋务派开办的重要民用企业之一,旨在辅助军事工业。开平矿是洋务派所办的采矿业中最有成绩的大矿,有力地抵制了洋煤的进口。
1957年10月4日
人类首次成功发射人造卫星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升空飞行。“斯普特尼克1号”,又称“卫星一号”,由苏联火箭专家科罗廖夫利用导弹改制而成,在轨运行92天,绕地球飞行约1400圈,运转6000万公里,于1958年1月4日脱离轨道坠入大气层烧毁,从此宣告人类航天时代的到来。
这颗球体卫星其貌不扬,它的本体是一只用铝合金做成的圆球,直径为58厘米,重近83.6千克。圆球外面附着4根弹簧鞭状天线,其中一对长240厘米,另一对长290厘米。尽管3块银锌电池占据了它自身约60%的重量,且额定功率仅为1瓦,但这些都不妨碍它在发射后的3个星期内以20.005和40.002兆赫的频率向地球发送无线电波信号。
2015年10月5日
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说,由寄生虫引发的疾病困扰了人类几千年,构成重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应用在治疗中,使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12月10日,屠呦呦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领取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7年10月6日
亚洲最大图书馆开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简称国图,是亚洲最大的图书馆。它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高粱河畔,占地7.24公顷。它的馆藏丰富齐全,藏书达3119万册,古籍善本有200余万册,包括著名的“四大专藏”。
1969年10月7日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病逝
陈寅恪是中国著名国学大师,他从小熟习国学典籍,而后在海外各国留学13年,精通多种语言,学贯古今中西。他因出身名门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1843年10月8日
《虎门条约》签订
1840年至1842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以清朝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而告结束。战后,英方利用清朝政府对国际惯例和己方利益的无知,引诱清方就通商口岸的各项制度在南京和广东继续谈判。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10月8日,清朝钦差大臣耆英、英国驻华全权公使璞鼎查各自代表两国政府在广东虎门签订《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又称《虎门条约》。先前公布的《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作为《虎门条约》的附件,也正式成立。
由此,在“约束”侨民的幌子下,各通商口岸成为英舰自由往来的码头,在此后的中外战争中,各通商口岸成为清朝无法设防的城市。《虎门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主权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进一步损害了中国的权益,给中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1912年10月9日
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出生
钱伟长出生于江苏无锡,是中国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学家,他在力学和应用数学研究领域建树颇丰,有中国近代“力学之父”和“应用数学之父”之称。他参与创建北京大学力学系,开创了中国大学第一个力学专业。
1951年,钱伟长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力学研究室;另与钱学森合作,创办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1984年,创办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
1911年10月10日
辛亥革命纪念日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辛亥革命的发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中国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2012年10月11日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县河涯乡平安庄(现为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中国当代作家,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代表作有《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食草家族》《酒国》《丰乳肥臀》《红树林》《檀香刑》《四十一炮》《生死疲劳》《蛙》等。 2012年10月11日,获诺贝尔文学奖。
1492年10月12日
西班牙独立
1492年10月12日为西班牙独立日。西班牙地处欧洲西南部,与葡萄牙共同分享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人说他们的国家形状像一块熟牛皮。该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国土面积50.6万平方公里,其海岸线长约7800公里。其首都为马德里。1973年3月9日中西建交。
西班牙民风奔放热情,当地人喜爱斗牛,并且热衷跳弗拉明戈舞。同时也是吉他之乡,近代古典吉他就发源并兴盛自西班牙。正式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行握手礼,与熟人相见时男朋友之间常紧紧地拥抱。足球是深受西班牙人欢迎的运动,其中皇家马德里、巴塞罗那、马德里竞技等球队是世界顶尖水平的球队。
1884年10月13日
国际标准时间确立
人类对时间的定义与测量,是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从日晷到沙漏,从机械钟到原子钟,人类对时间的精确度要求越来越高,格林尼治时间作为全球标准时间的基准,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历史与技术内涵。格林尼治时间,简称 UT,是指位于英国伦敦的格林尼治天文台所在地的标准时间。为什么国际标准时间要用格林尼治时间呢?这源于 19 世纪末,由于全球各地使用的时区不同,导致了交通、商业、通讯等领域的混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884 年,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经度会议上,决定将地球划分为24个时区,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基准,从而使全球的时间统一。
北京时间和格林尼治时间有什么差异呢?北京时间是中国的标准时间,比格林尼治时间快 8 小时。这是因为中国位于东八区,而格林尼治时间位于零时区。当格林尼治时间早上 8 点时,北京时间已经是下午 4 点。
2004年10月14日
爱丁堡获“世界文学城市”称号
2004 年,爱丁堡成为世界第一座文学之城,它是英国著名的文化古城、苏格兰首府,位于苏格兰中部低地的福斯湾的南岸,面积260平方公里,是重要的运输枢纽、航空港。
爱丁堡名字源于苏格兰语,意思是“斜坡上的城堡”。作为苏格兰的政治、文化中心,爱丁堡始终用文化营造一个最优雅的城市。爱丁堡的文化资本哪一件都堪称杰作,价值连城。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在此地诞生到《福尔摩斯探案集》,从《艾凡赫》到《金银岛》,从《迷》到《哈利波特》,从诗人彭斯到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可以说件件都是艺术瑰宝。从艺术资本上讲,爱丁堡的艺术节更是精彩纷呈、不同凡响。爱丁堡拥有50家出版社,是世界出版业的中心;它还拥有一个世界级的图书节——爱丁堡国际图书节,初步评估爱丁堡在文学产业每年创造的经济价值约在220万英镑。
2003年10月15日
中国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神舟五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神舟五号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轨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顺利完成各项预定操作任务后,其返回舱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内蒙古主着陆场,其轨道舱留轨运行半年 。
神舟五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梦想,是中国航天事业在21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1846年10月16日
人类首次公开使用乙醚止痛
麻醉学起源于19世纪40年代,在世界外科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1846年10月16日,美国医生威廉·莫顿首次在美国现麻省总医院的一间圆顶大厅成功实施了一例乙醚麻醉手术,为了纪念这一近代麻醉史的开端,每年10月16日被定为世界麻醉日。
今天,医学家们探索更安全、更有效的麻醉方法的脚步依然没有停止。我们应当感谢一代又一代麻醉工作者,站在无影灯后的他们无私奉献、开拓进取,让外科学告别了血腥和痛苦的至暗时代。也正是他们守护在每一名手术患者身边,将麻醉直接导致的死亡率降低至二十万分之一。
1849年10月17日
波兰钢琴演奏家肖邦逝世
肖邦是波兰著名钢琴家。他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7岁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足20岁已出名,可惜39岁便英年早逝。他一生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
1891年10月18日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出生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培养了大批人才,被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和“万世师表”。他的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育不能脱离生活。代表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等。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55岁。
1936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