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配“外卖封签”让消费者吃得安心
作者: 王航
2021年12月29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发布《餐饮外卖封签规范使用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明令各地应指导督促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规范使用外卖封签,并加强日常检查,自2022年3月1日起,对检查中发现未使用封签对配送食品予以封口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正的,按《浙江省电子商务条例》规定依法查处。此外,《指引》亦明确规定,使用订书钉、透明胶等简易封口的不作为外卖封签。
对于浙江省市监局明确要求餐饮企业采用外卖封签的做法,网友们交口称赞。网友们之所以如此支持,正是因为被一些外卖员恶意使坏的行为吓怕了。而强制外卖封签,相当于是给外卖食品加了一道“防护栓”,让大家看到了外卖安全卫生的希望。
如今,每到饭点,大街小巷上都活跃着外卖员的身影,点外卖早已成为大多数人的日常操作。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但随之而来的安全和卫生问题也让不少人忧心不已。时不时地,总有外卖小哥偷吃客户外卖的新闻发生,甚至有外卖员出于报复心理故意往外卖里私自“加料”。虽说类似的事件只是个案,却足以让消费者极度倒胃口,产生“还敢点外卖吗”的顾虑。
针对部分外卖员的恶劣行径,不少人呼吁在外卖包装上加上封条,一旦拆启便无法恢复原状,从而防止外卖在运送过程中被人为拆启或意外破坏。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或是出于成本考虑,或许是为了懒省事,绝大多数商家都不把“外卖封签”当回事儿,往往只是将包装袋随意一绑了事。
而此次《指引》的出台,一方面切实压实了商家在外卖封签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又是对外卖员的约束。外卖不封签,配送员有权拒绝配送,消费者有权拒绝签收,而市场监管部门更可以据此作出处罚,从而倒逼外卖封签成为行业标配。外卖小哥接了单取了餐,那确保标签完整的责任就落在了自己身上,标签不完整或者破损可能就意味着单子白跑,从而防止个别心理不健康的外卖员给外卖“加料”。一张小小的“封签”,是对商家和外卖员的责任倒逼,守护的是消费者的用餐安心。
规定是好规定,但要想让好规定发挥真效用,还需要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和外卖员群策群力,实现共治。新规定的出台,必然会遇到落实方面的难题,这就要求消费者和外卖员能够对未规范使用外卖封签的商家及时举报,市场监管部门也要及时跟进,有举必究。与此同时,市场监管部门更要主动出击,突击检查和长效监管并举,倒逼外卖商家形成习惯,确保每一份外卖都能安全封签,让消费者吃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