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社会友好型企业的探索者

作者: 李韬 童聪聪

姜明:社会友好型企业的探索者0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题。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就是今天的时代主题,也是每一个企业的必答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企业既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也有社会责任、道德责任。任何企业存在于社会之中,都是社会的企业。社会是企业家施展才华的舞台,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

从全球来看,2019年美国“商业圆桌会议”发布的《公司宗旨宣言书》提出,股东利益不再是一个公司最重要的目标,公司的首要任务是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公司不仅要向客户传递企业价值,也要积极投身社会事业。

时代越来越强烈地呼唤着社会友好型、义利并举型企业家群体的出现。

2021年12月21日,全国工商联“2021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发布。天明集团董事长姜明凭借长期的努力与贡献,以全票当选为全国8位优秀企业家之一。天明集团荣登“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100强”榜单,排列第63位。

姜明为什么能入选?他所创办的天明集团为什么能登上百强榜?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万涓之水必有其源

“2020年度中国公益人物”的颁奖仪式上,曾对姜明作出这样的评价:“他不是资产最多的企业家,天明集团也不是营收最高的企业,但他是在慈善公益里投入比例最高的企业家之一。他自觉践行先富帮后富,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人生56年,姜明没有登过富豪榜,却成为“中国慈善排行榜”100位上榜企业家之一,应巴菲特、比尔·盖茨邀请出席阳光文化基金会组织的慈善沙龙;创业29年,天明集团没有登过财富榜,却荣登“福布斯中国慈善榜”,位列河南榜首。

1966年,姜明出生在河南信阳固始县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事欲善其终,必先固其始”,这是固始县名的由来,也是姜明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蒙。

3岁时,他用奶奶给的3分钱,买了3块糖,自己舍不得吃,都分给了小朋友。

7岁时,他在本子上写道:“要有蜡烛的精神,点燃自己,照亮他人。”

16岁时,他认识到:“一个人来到世上,就应该做一点对国家和人类有益的事情!”

26岁时,他创办了天明公司,并提出了“创百年天明老字号”的远大目标。

30岁时,他追求:“有姜明的世界和没有姜明的世界,有一点小小的不同!”

利他的品质从小就烙印在姜明的内心。正是因为一贯为他人着想,姜明从8岁开始就被选为班长,在学生时代还历任少先队大队长、团支部书记、学生会主席,被评为河南省三好学生、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河南省优秀毕业生等。

1995年,他被评为“河南十大杰出青年”。

2020年,他被评为河南省民营经济“出彩河南人”标兵。

56年人生,48年先进。姜明是大家公认的根正苗红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德才兼备的共同富裕带头人。他是市场经济的弄潮儿,却始终不忘听党话,跟党走,报党恩。他是全国第一个提出“创贵”的企业家,企业家不仅要创富,更要创贵,所谓“贵”就是有文化底蕴、家国情怀、社会担当,促进共同富裕。他的每一步,既是创新开拓、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一步,也是主动担当、回馈社会的一步。

家国情怀融于血脉,社会担当深植灵魂,夯实了姜明的企业家精神的底座,更筑起了他的社会责任之路的基石。

心怀“国之大者”,

做对国家有益的事

姜明常说,一个企业家,一定要做对国家有益的事。

什么是对国家有益的事?

姜明的理解是,党和政府支持、老百姓受益的事,就是对国家有益的事。

他始终把自己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自己的梦想、天明的梦想融入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中,坚持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

1993年,在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的感召下,姜明作为河南省体委最年轻的副处级干部,毅然辞去公职,投身商海,创办了天明公司,在《河南日报》发布开业广告:“除了伪劣假冒,承接一切广告。”

百年梦想,千般曲折,万般奋斗。创业29年来,姜明一路探索,从天明广告、天明城建、天明投资、天明双创、天明中医健康、天明民权葡萄酒,到今天拥有员工5600余人、资产逾128亿元、累计纳税40亿元的天明集团,姜明追求“责任诚信、百年天明,不是明星、要做恒星”,秉承“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的理念,循天道、行人道、遵商道、走正道,信念如磐,初心如故。

姜明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还在多个社会岗位上发挥作用。

作为连任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最高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最高人民检察院特约监督员,公安部特邀监督员,第十二届全国工商联常委,第十届民建中央委员,姜明始终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积极履职、建言献策,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

心怀“国之大者”,于姜明而言,就是竭尽所能,在每个社会岗位上忠于职责,把一个个职务内化为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责任和担当。

2014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姜明等36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合署名提出废除集资诈骗罪死刑的议案,获得表决通过,中国金融博物馆将此作为永久展示。2022年全国两会,姜明提出加强中医药人才资源保护的建议,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20年间,姜明先后提出《发展慈善事业构建和谐社会》《让“诚信”成为全社会共识》等数十个议案和建议,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媒体发表了《企业家心里要有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民营企业家大有可为》等文章,践行“胸怀家国、心系人民”的职责使命。

姜明发起创办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已连续成功举办19届,成为中国企业家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盛会之一;他发起的全球青年豫商领袖成长论坛,已成功举办5届,作为论坛主席和导师,共评选并培养出50名青年先锋人物;作为河南省民营经济维权发展促进会会长,他带领民促会累计办理企业维权案件1200多件,帮助民营企业维权总金额超5亿元;他连续14年担任北京河南企业商会会长,帮助河南在京招商引资多达千亿元;他发起创办的中原金融博物馆,成为河南金融界、经济界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

荣誉是对责任的肯定,对担当的馈赠。数十年来,姜明相继获得“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进个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民建中央脱贫攻坚突出贡献奖”“全国工商联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100强”等荣誉称号。

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企业才有不竭动力。姜明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心系“民之切者”,

做对人民有益的事

民养吾之身,吾以身许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激励着姜明坚守人民情怀,做强做优企业,并以张謇等民族企业家先贤为榜样,学习其自觉担当道义的精神,努力办好企业的同时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回报社会。

为百姓福祉铺设健康之路,让中医药惠及大众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我们要发展中医药。”

中医药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

对中医药,姜明是这样理解的:“一个人没有健康的体魄,是没有幸福的;一个民族没有健康的体魄,是没有希望的。振兴发展中医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中医兴,中华文化兴,中国兴。弘扬中医文化,传承中医国粹,传播中医理念,让更多的人工作更有精神,生活更有品质,生命更有长度,是我一辈子要做的事情!”

2018年6月18日,在天明集团成立25周年之际,姜明将中医健康确定为天明集团主业。2019年全国两会,姜明提出恢复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的建议,受到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19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就此事专程到天明集团进行调研。2020年4月9日,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2021年两会期间,相关领导对姜明“发起恢复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给予点赞和肯定!”

作为中医文化的传播者、健康生活的倡导者,姜明研读《黄帝内经》,思考总结中医“治未病”的感悟,一曰:求医不如求己,最好的医生是自己;二曰:人是可以不生病的;三曰:人生病是可以自愈的。他带领天明中医团队编著《长寿之道》《养生之道》《健康从食开始》三本书,集百家之长、融百家之智,传播中医养生理念,助人健康长寿,深受大家喜爱;开设了“天明国医”和“天明国药”公众号,阅读量超百万;还在凤凰网开设了天明中医频道,访谈名老中医,助力中医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姜明的带领下,天明集团中医健康主业稳扎稳打:开设中医馆,专注艾灸理疗;开设坊五味药膳餐厅,以“医厨同道”理念探索健康从食开始;研究“药食同源”预制菜,让健康药食进入百姓餐桌;研发中药产品,致力于提高人体免疫力;推动天明中医战略,形成集“中医校、中医院、中医馆、中医餐、中医药、中医号”六位一体的中医生态圈。

让自己不受罪,让家庭不受累,为国家节省医药费,让人民更健康,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让共同富裕更有保障。姜明说:“我致力于让中医文化走向世界,惠及大众。”

为乡亲铺设共同富裕之路,用葡萄酒敲开致富门

中国已经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民营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也被赋予了新内涵,民营企业家要在促进共同富裕上有新担当。

姜明对共同富裕有着深刻体会,“企业家要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先富带动后富,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姜明选择了葡萄酒。

2018年2月9日,天明集团响应中央“振兴实体经济”的号召,在河南省委、省政府“豫酒振兴”的行业政策下,并购重组了拥有60年历史的河南老字号“民权”葡萄酒,提出“复兴民权葡萄酒,振兴黄河故道产区”,打造中国人喜爱的葡萄酒。

民权葡萄酒是中国葡萄酒的奠基者。1958年,国家计委为了贯彻落实毛泽东主席在第二届全国糖酒及食品工业汇报会上“要大力发展葡萄和葡萄酒生产,让人民多喝一点葡萄酒”的指示,在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投资建设了新中国第一个葡萄酒厂—民权葡萄酒厂。

习近平总书记曾到宁夏和广西视察葡萄和葡萄酒产业。2020年,他在调研贺兰山葡萄种植基地时指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葡萄酒产业大有前景。”

发展葡萄酒产业,带动更多农民种植葡萄,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有利于脱贫攻坚奔小康,更有利于乡村振兴。复兴民权葡萄酒不仅是一份炽热的事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自此,姜明与一抹“葡萄乡村绿”和一抹“民权河南红”结下了不解之缘。

并购4年来,姜明带领团队以全球视野、国际眼光、用户导向和匠人匠心、追求极致的企业精神,携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围绕葡萄产业链条,实现了一产葡萄种植,二产生产制造,三产销售服务,四产数字科技的有机融合发展。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探索建立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生产、一体化销售的经营模式,被评为“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园”“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葡萄酒产业链的打造,发展特色产业,稳就业,惠民生,带动了当地12000户农户脱贫,户均年增收超过5000元,助力民权县“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

民权葡萄酒,昔日的黄河明珠,今日正乘着“双碳”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的东风,再现荣光,向着“惠及百万民权人、千万商丘人和亿万河南人”的目标不断迈进。

一群人,一条心,一件事,一辈子,一直干,一定成!姜明正满怀信心带领团队,让“民权河南红”成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常青树!

心存“业之新者”,做对双创有益的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