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关键育种技术 提升种业创新能力
作者: 崔秀娜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发展出路在于科技创新。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上,要持续支持生物育种、智慧育种原始创新,突破关键基因和关键育种技术,提升种业创新能力。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稳定国家大局中发挥了“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超过1.4万亿斤,山东省粮食产量1100亿斤,人均1000斤以上,但是进口粮食仍然高达1.58亿吨,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良种、良田、良法、良机、良制配套是粮油作物稳产、增产的关键。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方面,要加大力度推广农业重大品种、重大技术,支撑粮油作物增产增效。
以“齐黄34”为例。大豆是较为敏感的短日照作物,一般品种的适应范围只有1—3个纬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培育的“齐黄34”的优点不仅在于高产、稳产、营养价值高,更重要的是它耐旱、耐涝、耐盐碱、耐荫,审定区域跨20个纬度。目前,“齐黄34”已经在安徽、山东、河北、河南、江苏、陕西、山西、北京、天津、甘肃、贵州、四川等20余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推广223万公顷,单产最高达5511千克/公顷,是中国实收单产超过4500千克/公顷次数最多的大豆品种,也是我国审定种植范围最广的大豆品种。
种子是粮食实现高产的基础。“齐黄34”作为农业农村部多年的粮油主导品种,推广形式也在持续创新。2024年4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青岛清原种子科学有限公司签订了“齐黄34”大豆品种独占生产经营权许可协议。下一步,双方计划共同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华南地区开展“齐黄34”的示范和高产创建,对示范和高产创建点进行跟踪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组织现场观摩、实打验收,召开区域性推广大会;同时推进在东北春大豆晚熟区和长江流域的试验、引种和扩区审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