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我”带头
作者: 卢鹏
当前,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通过政策引导、改革创新、人才培育等方式,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战略举措统称为新时代里的乡村振兴。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中,带头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部分人主要是指那些在农村领域具有领导才能、创业精神、管理能力和技术特长的人,能够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关键作用,带领农民共同发展的人。
2023年6月27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界大咖齐聚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下端士村,参加“守望峨庄四十年”钱捍乡土摄影回顾展。这个原本沉寂的偏远山村,一下子热闹起来。对于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这无疑是一个里程碑。下端士村党支部书记肖玉爱,是最高兴的人之一,她和村民多年来的努力与坚持,终于收获硕果。
肖玉爱一直在外经商,并且实现了“财务自由”,2016年回到家乡下端士村担任党支部书记。
每天清晨,肖玉爱会开上她的奥迪车,后备箱里装上铁锹、镐头、雨靴、暖瓶,接上村里的老姐妹,开到山坡上,唱响山歌,开荒种花。她带领村民流转土地、修路开山、栽花种果、改建民宿,发展特色种植和乡村旅游,让下端士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临沂市沂水县院东头镇西墙峪村党支部书记王成成,与肖玉爱可谓“一老一少”遥相呼应。她在上大学时参军入伍,当兵5年。2019年,王成成参加沂水县退役军人公开选拔农村党组织书记考试,于当年成为西墙峪村党支部书记。
西墙峪是著名的“抗日堡垒村”,也是山东省首批传统古村落,森林覆盖率达90%。但是,西墙峪村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除了种地之外,乡亲们几乎没有什么收入来源。虽然有少部分村民响应政府号召开办了“农家乐”,但只做餐饮,没有游、购、住配套产业,经营方式老旧单一。为了西墙峪村的发展,王成成坦言自己常常在夜里愁得哭鼻子、抹眼泪。
无论头一天多苦多累,每天早上,王成成都要收拾好心情,从老家埠前庄村驱车10多公里,来到大山深处的西墙峪村,穿着适合干体力活的宽大衣服,素面朝天,奔波劳碌。跑项目,搞建设,把西墙峪村向沂蒙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方向打造。
后面采访的两位巾帼带头人,是时任日照市莒县招贤镇西黄埠村“第一书记”钟翠娟和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两泉坡村博云农场贺可云。前一位被村民称为“鲜花书记”,后一位是返乡创业企业家,人称“葡萄妈妈”。“鲜花书记”开直播,葡萄扶贫“云知道”,她们助推村民成立合作社,引进技术培训,利用电商直播平台扩大销售,干得热火朝天。
像钟翠娟一样,“第一书记”在乡村振兴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下端士村“第一书记”李东,来自淄博市交通局,到2023年,他已经干了8年的“第一书记”。李东为下端士村跑资金、做规划,成为肖玉爱的强力外援、得力助手。
乡村振兴带头人身上的那种劲,是一种敢于担当、勇于开拓的勇气,是对父老乡亲、青山绿水的深情,让人振奋,让人感动。
6月20日,央视《对话》节目走进沂蒙山,现场就设置在西墙峪村。现在的西墙峪村,村容整洁,还修建了“彩虹路”,与三年前相比变化很大,这让人既高兴又振奋。
新时代里的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农村改革的重大任务,是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民生改善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工作进展如何,直接关乎到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带头人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自然功不可没。
我很幸运见证了他们的付出与收获,我也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振奋人心的时代和那些感人的历史瞬间,讲好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编辑/刘伟光 设计/蔺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