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报新疆:金凤泽普 胡杨水乡
作者: 孙永杰金秋十月,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金湖杨”景区进入赏秋“黄金期”,吸引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中共泽普县委员会、泽普县人民政府与中国画报协会主办的“画报新疆——中国画报全媒体(泽普县)摄影采访行”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画报媒体、网络媒体近60名记者汇聚泽普,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见证和记录着“金凤泽普 胡杨水乡”的风物之美。
梧桐叶茂金凤栖
来到泽普,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三棵树”。第一棵是梧桐树,也是当地的绿化树;第二棵树是果树,被称为“泽普三宝”的枣子、苹果、核桃,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经济作物;第三棵树则是“金湖杨”,金湖杨景区,是当地旅游产业的核心。泽普县围绕这三棵树,不断发展经济,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梧桐是泽普的一个标志,街道广场、单位院落,小城中随处可见郁郁葱葱、体型高大的法桐。泽普也被誉为“华夏梧桐第一县”。“栽上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这片绿色最终成为泽普的金字招牌,更是提炼出“金凤泽普”的品牌内涵。
走进泽普县金凤泽普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生产区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分拣、包装。自带搅拌勺的泽普枣花蜂蜜、奶香味烤核桃等特产整齐地摆放在陈列架上,吸引着游客们的目光。
在二楼泽普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直播间里,主播们正在推荐“泽普三宝”——红枣、核桃和苹果,并介绍泽普县历史文化、特产背后的故事。生态、文化是“金凤泽普”品牌的特色。
公司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搭建自主研发平台。采取“企业+研发+销售+生产”研发模式,不断健全农副产品加工全产业链,现在全县企业自主研发产品100余种。
如今,泽普县坚持把推进工业化放在经济发展的中心位置,加快推动工业产业集聚发展。以国有企业泽普县金凤泽普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金凤泽普”区域品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持续释放品牌价值,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和美乡村产业旺
近年来,泽普县依托资源禀赋,坚持把特色林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积极培育壮大核桃、红枣、苹果等优势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百姓富裕的新路径。
在泽普县阿克塔木乡奥吐拉托扎克其村的红枣示范园里,记者们一边拍摄采访红枣丰收采摘场景,一边品尝刚刚从树上摘下的红枣,与种植户一起感受着丰收的喜悦。
在泽普县赛力乡,一颗小小的核桃被改造加工、创新升级,变成了工艺美术品、美容美发品、美食营养品,变成当地促进增收的致富“金果果”。
泽普县奎依巴格镇过去的戈壁荒滩,如今被郁郁葱葱的苹果林覆盖。泽普县坚持向戈壁要土地、要产业、要就业、要效益,规划建设特色现代富民产业园4.3万亩,已建成10000亩无支架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基地,主要种植“维纳斯黄金”“秦脆”“瑞雪”3个新品种。
从泽普县朝西南方向出发约32公里,就到了桐安乡。这里是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移民搬迁乡,于2018年9月由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原库斯拉甫乡整乡搬迁至泽普县。
为让这1127户村民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桐安乡政府加快戈壁农业发展的步伐。现有耕地面积1.85万亩,其中口粮田规划面积0.5万亩,饲草料规划面积1.35万亩,全乡经济林1320亩、蔬菜面积390亩。
为了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桐安乡从2020年9月开始打造温室大棚。一座座大棚里,一年四季绿意十足,甜瓜、火龙果、西芹、韭菜等果蔬,不仅可以满足桐安乡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还销售到泽普县周边乡村,目前还尝试引进了火龙果、羊角蜜等水果。
在布依鲁克塔吉克民族乡,优美的旋律,欢快的舞蹈,嘹亮的歌声,熊熊的篝火……尽情地展现了村民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火红照亮了小镇的夜晚。
十年蝶变“金湖杨”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也是金湖杨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十周年。拥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地缘优势的喀什地区泽普县金湖杨景区,就像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泽普县将“金湖杨”作为旅游探索之一,以金湖杨景区为载体,对旅游项目实行“生态、文化、旅游”设计施工一体化打造。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硬件设施服务水平,丰富旅游业态,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金湖杨景区软实力持续增强。
泽普县借鉴乌镇、周庄等村镇成功开发模式,打造了长寿民俗文化村项目。实现多渠道就业,多途径增收,实现“坐在门口做生意,不出村子把钱挣”的目标。
秋季是胡杨最佳观赏季,除了自然景观,景区还实施了全方位的提质扩容,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景点重点区域、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等,并通过融入现代产业元素,打造旅游观光、互动体验等特色网红项目,新增“凤凰之恋”玻璃栈道、网红轨道小火车等,特别是“十一”期间刚开业的胡杨恐龙乐园,一亮相就备受游客喜爱。
金湖杨景区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景区业态,力争打破季节局限,实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推动泽普县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郭笑 设计/牟国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