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兵妈妈”的拥军情

作者: 张晶

九旬“兵妈妈”的拥军情0

“八一”建军节前夕,曾荣获山东省枣庄市首届“十佳兵妈妈”称号的蔡敏义老人,在家忙着整理近期缝制的200多双棉布鞋垫,准备寄给戍守边疆的军人。

“我现在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前几年一天能做五六双,现在做得越来越少。但只要我还能蹬得动缝纫机,就会一直坚持为部队官兵做鞋垫。”蔡敏义说道。

据悉,蔡敏义制作的棉布鞋垫一只就需要六七层布料,至少得让缝纫机“跑”24趟。她已坚持做了近20年鞋垫,先后缝制了5300多双送给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劳动模范、志愿者、环卫工人等,被大家誉为“鞋垫妈妈”。5300多双棉布鞋垫摞起来大约32米,相当于10层楼的高度。

今年94岁的蔡敏义是山东省蓬莱人。18岁时她就参加革命,与丈夫一起征战大江南北。参加完淮海战役后,她转业到地方工作。儿子长大后,她把儿子送到部队;孙子长大后,她又让孙子参军报效祖国。

1987年,离休后的蔡敏义来到枣庄市龙山路街道定居。1954年12月入党的她,始终不忘初心,时刻牵挂着弱势群体,每当遇到民政部门组织为失学儿童、困难家庭等捐款时,她都积极参与。2004年以来,她先后资助两名面临辍学的儿童(分别来自山东省枣庄市和甘肃省舟曲县),直到他们完成学业。

与部队有着割舍不断情缘的蔡敏义,心中总想着能在晚年为部队官兵做点“小事”。后来,她想到了做鞋垫,于是就到商场买来布料,开始在家一针一线地学做起来。一位邻居来她家串门,看到她做的鞋垫,说道:“老姐姐,哪有用这么贵的化纤布料做鞋垫的,花钱多还不吸汗。”“的确,我怎么没想到呢!”她自责地说道。

她重新到商场选购纯棉布料,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制起来……为了多做一些鞋垫,她又购买了一台缝纫机。自从有了缝纫机,她家的灯在整个小区就成了开得最早、熄得最晚的那一盏。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里,她就坐在缝纫机前,弯着腰、低着头、眯着眼,按照不同的鞋码剪布料,蹬着缝纫机做一双又一双鞋垫。

2010年3月,蔡敏义把缝制的500双棉布鞋垫寄给西藏边防部队官兵。当地邮政部门工作人员了解到她的善举后,主动上门为她免费办理了邮寄业务。不久,西藏边防部队官兵给她寄来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一件挂毯和一条哈达,并在感谢信中称她为“亲爱的蔡妈妈”。“当我看到这6个字时,感动得泪流满面,我做了这么一点小事,他们却给我如此温暖的称呼。”后来,蔡敏义把那条珍贵的哈达送给前来看望她的一名女兵。

蔡敏义家中只有几件普通的老式家具,房间里最显眼的“摆设”就是颜色各异的棉布、针线、鞋垫和尚未做好的鞋垫,她把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全部投入到制作鞋垫和各种捐款上。她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荣立枣庄市委、市政府“创建国家双拥模范城”三等功;2019年被山东省委组织部评为“发现榜样”优秀党员先进个人。

“做鞋垫给我带来了快乐,带来了幸福。我做得实在太少了,可组织给了我很多。”蔡敏义满面笑容地说道……

(编辑/崔秀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