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党的创新理论做好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上)

作者: 曲青山

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根本任务是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作为党史和文献工作者,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如何认识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对做好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如何认识和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如何用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和指导工作?如何把握做好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的基本原则?把这些问题想清楚、弄明白了,就会把主题教育不断引向深入,就会推动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做好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的特殊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作了深刻阐述。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对做好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和把握。

第一个层面,学习贯彻好这一重要思想,是做好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的应有之义。这是从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职能职责的角度来讲的。对党史和文献工作者来说,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不仅是政治学习、政治要求,也是业务学习、岗位要求。

首先,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职能定位来看,无论是“构建党的理论研究综合体系”,“促进党的理论研究和党的实践研究相结合”,还是“打造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高端平台”,都突出了党的理论研究这一重要内容,都表明了党的理论研究是党中央赋予我院的重要职责。而要搞好党的理论研究,当然先要学习好党的创新理论。

其次,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历史沿革和工作成果来看,更能清楚地得出这一结论。原中央党史研究室成立于1980年,多年来,撰写出版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二卷,《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等,为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重要教材。原中央文献研究室成立于1980年,多年来,编辑出版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集,撰写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年谱、传记,还编辑了建党以来系列重要文献选编等。党的十八大以来,编辑出版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论述摘编、选编和著作集,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供了基础文本。原中央编译局成立于1953年,多年来,编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选集、文集,列宁全集、选集、专题文集,斯大林全集、选集、文选,等等,承担中央重要文献对外翻译,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和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工作和工作成果一直以来就是为党的理论武装服务的。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我院职能职责所在,就是党史和文献工作者天然使命所在。

第二个层面,学习贯彻好这一重要思想,是做好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的内在要求。这是从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内在规律的角度来讲的。对党史和文献工作者来说,无论是搞党史研究、文献编辑,还是从事著作编译、宣传教育,研究的、编辑的、编译的、宣传的,都是党的理论和党的历史。因此,从党史和文献工作的内在规律上来讲,就有一个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理论与史学的关系问题。

学习理论有什么用?为什么搞党史和文献工作要学习理论、强调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呢?清朝一位著名学者曾说:“先读经,后读史,则论事不谬于圣贤;既读史,复读经,则观书不徒为章句。”意思是先读经书,再读史籍,以经论史,评论古人史事,就不会与圣贤相悖;研读史籍,再温经书,以史解经,加深对经的理解,就不会仅限于章句字面的含义。这实际上强调的是理论经典对史学研究的重要指导意义,有利于帮助我们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在世界四大文明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三个文明都中断了,只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从未中断地传承到今天。这其中,中国史学起了重要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一个传统。中国史籍卷帙浩繁,仅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就有3249卷、4000多万字,此外各类史书更是不计其数。这在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与之相比。中国史学著作的体例最早是编年体,《春秋》就是这种体例。司马迁在《史记》中创立了一种新体例——纪传体。南宋人袁枢撰写《通鉴纪事本末》,使用了纪事本末体。中国史学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留下的大量史书主要是这三大体例。到了近代,西学东渐,西方一些研究史学的理论方法传入中国,出现了新史学。梁启超等人借用西方的理论方法研究中国历史,提出了“鸟瞰式”或“飞机式”的研究方法。他强调研究中国历史不能只为帝王将相作家谱,这是看不清历史规律走向的。看历史就“好像乘飞机飞空腾跃,在半天中俯视一切,看物摄影,都极其清楚”,也就是说看历史要有宏观感,这实际上接近于后来讲的要全面地、历史地看问题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给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提供了一个锐利的思想武器观察世界、观察历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历史,李大钊、蔡和森、瞿秋白、李达等人写出了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著作,形成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第一个高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爆发后,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等一批史学家写出又一批马克思主义史学著作,形成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第二个高潮。范文澜写出《中国通史简编》后,毛泽东同志非常高兴地说:“我们党在延安又做了一件大事……我们中国共产党对于自己国家几千年的历史有了发言权,也拿出了科学的著作了。”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就是给研究者一个望远镜、显微镜、解剖刀。没有这个理论武器,只能看到现象而不知道本质。新中国成立后,在历史研究方法上有过一个争论:研究历史应该用什么方法,到底是论从史出还是以论带史?这两种不同观点争论得很激烈,而这两者不可偏废。毛泽东同志说,中国历史上有两部大书,一部是《史记》,一部是《资治通鉴》。《史记》的特点之一,是写完一个人物后对其进行点评,常见的形式是“太史公曰”。《资治通鉴》在叙事之后,在关键处也附有“臣光曰”,评价其得失,以为鉴戒。撰写党史著作,不能只是堆砌史料,需要从史料中得出结论。这就是以论带史、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这样的史书才能吸引人,才能使人得到启发、受到教益。之所以强调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强调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因为这是党史和文献工作者开展工作的看家本领。

第三个层面,学习贯彻好这一重要思想,是做好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的根本指针。这是从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性质的角度来讲的。党史和文献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思想性都非常强的工作。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既是忠实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要求,也是精准掌握政策、扎实推进工作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就党史和文献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深刻回答了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的根本指针。

关于党史和文献工作的地位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史工作是党的全局工作和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强调党的文献事业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大量文献,特别是党的主要领导人的重要文献,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治党治国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对这些文献进行编辑、研究和宣传,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史和文献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关于党史和文献工作的原则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史研究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是一门具有鲜明党性的科学。强调党史研究要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党史研究者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和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性的统一。强调文献工作要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在政治上把好关,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强调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党史工作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也是每一个党史工作者应该履行的政治责任。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史和文献工作必须坚持的正确政治原则和政治立场。

关于党史和文献工作的主责主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一如既往把深化党史研究作为第一位的任务进一步抓好,把精品意识提高到推动党的文献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来重视。强调整个党史工作做得怎么样,关键看党史研究水平高不高,成果多不多。强调要把党的领袖人物宣传好、维护好,把党的文献编辑好、出版好,把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好、阐释好。强调要认真总结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经验,特别是我们党处理复杂局面、进行科学决策的经验,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好务。强调要加大经典著作编译力度,要深化经典著作研究阐释,推进经典著作宣传普及,让理论为亿万人民所了解所接受,画出最大的思想同心圆,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史和文献工作的职责任务和着力点。

关于党史和文献工作的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以此为指导去进行党的历史研究和党的历史经验总结。强调要坚持用历史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和唯物辩证的观点,正确看待党走过的路。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强调要吸收借鉴古今中外史学研究的有益经验和方法,还要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党史研究的手段、方法、载体,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史和文献工作必须坚持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关于党史和文献工作的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人才资源是党执政兴国的根本性资源。强调要坚持既出成果又出人才,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强调党史工作只有不断培养造就大家、名家,才能实现精品力作荟萃。强调做好文献工作,关键在人,在干部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强调要稳定和加强现有队伍,大力培养优秀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抓紧培养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积极改善人才成长环境,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史和文献工作人才培养的努力方向。

关于党史和文献工作的组织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对党史工作的领导,是党要管党的重要内容,是各级党委的重要职责。强调注重从党的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不断开拓前进,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强调各级党委要进一步重视党史工作,切实摆上议事日程,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关心和支持党史部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党史部门在党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史和文献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的重要性,为做好党史和文献工作提供了重要组织支撑。

总之,对党史和文献工作者来说,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做好工作的岗位需要、本职内容,也是做好工作的理论基础、思想武器,更是做好工作的根本遵循、行动指南。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和文献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理想信念、使命情怀、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自觉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的根本在于把握其立场观点方法

习近平同志在担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时,同一名大学生谈到在梁家河读《资本论》时的经历,其中一条重要体会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厚的读薄,薄的读厚”。“厚的读薄,薄的读厚”,秘诀就在于熟练掌握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第一,抓住了立场观点方法,就抓住了理论学习、理论武装的灵魂。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学习、掌握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论断,这个要求适用于所有党员干部群众;第二个层面是把握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要弄清理论的出发点是什么、它是如何思考的、怎样得出结论的,这个要求对领导干部尤为重要,如果不会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就不能发挥作用。对于党史和文献工作者来说,如果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不能上升到第二个层面,党史和文献研究成果就只是叙述历史现象,搞不清楚背后的原因,无法说服人。党史和文献工作者不仅要学习、掌握理论内容,更要理解、把握其立场观点方法。这可以从佛教中土化的历史过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过程中窥见一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