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扩大我国的“朋友圈”

新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崭新面貌屹立于世界东方,为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型外交关系创造了前提。1961年,画家靳尚谊创作的油画《我们的友谊遍天下》(又名《毛主席和亚非拉人民在一起》,144×155cm,见封底)便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诞生,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与第三世界兄弟国家建立的友情。画作中,20多位亚非拉友人簇拥在毛泽东身边,大家一起开怀大笑,其乐融融。作品造型简洁,单线平涂,体现了当时油画民族化的风格尝试。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资本主义世界内部矛盾也在发展。在与美苏两个大国对抗的过程中,争取“中间地带”成为中国外交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中国还在经济上、建设上大力援助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上得到了这些国家的支持。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毛泽东风趣地表示,是非洲兄弟把中国抬进了联合国。这一时期外交的重大突破,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外部环境,为后来中国对外开放和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基于世界蓬勃发展的形势变化,作出一系列符合实际的判断,对外交政策进行调整,努力争取世界和平。1982年8月,邓小平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时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一贯的,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反对霸权主义,第二句话是维护世界和平,第三句话是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或者叫联合和合作。”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力量,为亚非拉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风云激荡的国际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进步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旗帜鲜明地回答了中国应当推动建设什么样的世界、构建什么样的国际关系,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外交、怎样办好新时代外交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和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我国战略布局全面拓展,同世界上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伙伴关系,构筑起更加全面、更为坚实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我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与世界的互联互动空前紧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朋友多了,路才好走。”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在国际社会赢得了更多的认可和尊重,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在世界上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新中国外交在国际风云激荡中不仅建立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也形成了彰显民族风骨的优良传统。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文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