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将领:一粥一饭恒念清正爱民(下)

作者: 孟红 贾丹

八路军将领:一粥一饭恒念清正爱民(下)0

刘伯承:“前方战士没有饭吃,冬天没有棉衣,打仗没有子弹,你说这白糖我能吃下吗?”

在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中,师长刘伯承同政委邓小平率领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浴血太行山,开展灵活机动的山地游击战,深入发动群众,团结一切抗日力量,痛击了日本侵略军。同时也流传下一件件清正爱民的模范事例。

1938年腊月,在河北邯郸香城固战斗前,恰逢春节来临,为让老百姓吃上饺子,刘伯承亲自布置部队搞好警戒,又指挥部队从侧面把敌人“牵引”到偏僻的深山沟,以保护老百姓到枣林里包饺子吃。乡亲们心生感激说:“如果不是刘师长派队伍站岗,俺们哪能吃上饺子过大年啊!”

1942年的一天中午,刘伯承正准备吃饭,房东托人送来一颗足有十斤重的大西瓜。心中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刘伯承这一次照例打发警卫员把西瓜退了回去。

然而,不一会儿,房东又把西瓜送来了。刘伯承觉得有些奇怪,便再次叫警卫员把西瓜送还给房东。

谁知刘伯承刚放下饭碗,房东就又抱着那个大西瓜进来了,一个劲儿说这是自家种的瓜,既甜又沙还解渴,千说万说让他收下。

见对方如此“执着”,刘伯承更奇怪了,感觉里面定有缘由,便派人下去调查,看看房东家近日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果然,事出有因。傍晚,派出去调查的人回来汇报说:“村里正在搞减租减息,减到房东的头上了,房东想走刘伯承的‘后门’,搬刘伯承的面子给村干部说情。”

刘伯承了解事情的原委后,当晚就让警卫员把房东请来,一面对房东宣传八路军不能拿老乡一针一线的革命纪律,让他把西瓜拿回去,一面和他拉起家常:“听说政府颁布了减租减息的法令,这是个好法令,谁也要遵守,咱们八路军也要遵守这个法令。任何人不能违反……”随即,刘伯承又详细地讲解了减租减息的一些道理。

房东听着刘伯承的话不对头,便心不在焉地寒暄了几句,抱着西瓜回去了。

房东走后,刘伯承对警卫员和在场的几名八路军干部说:“房东送西瓜,是腊月二十三请灶王爷吃糖的办法,灶王爷吃了人家的糖,就得向玉皇大帝说人家的好话。”

刘伯承这一番饶有风趣的话,引起了在场同志的深思。

1942年12月,适逢刘伯承军事生涯第31年之际,迎来了他50岁的生日。其时,尽管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空前残酷,但是中共中央为表彰他的革命功绩、鼓舞敌后军民的斗志和以宣传手段震慑敌人,还是决定并指示在太行抗日根据地,为刘师长举行庆寿活动。

刘伯承得知师政治部要为他祝寿的消息后,心里十分不安,始终不愿意说出自己生日的具体日期。政治部工作人员就设法去问刘伯承的爱人汪荣华打探“情报”。汪荣华深受刘伯承低调、谦逊作风的影响,也不肯轻易说出刘伯承的生日。政治部只好自行决定,择期12月16日为刘伯承过生日。

就在大家精心为他筹备祝寿活动时,刘伯承却因一场感冒,卧床休息。

师部工作人员关心刘伯承的身体健康,动用师部的情报站,从日军占领区买回两斤白糖,作为祝寿贺礼,提前送到刘伯承床前。

刘伯承没有收,批评说:“前方战士没有饭吃,冬天没有棉衣,打仗没有子弹,你说这白糖我能吃下吗?”

这两斤白糖,是专门给师长买的,司令部的人难以说服刘伯承收下,只好去请来隔壁住的邓小平。

邓小平非常关心刘伯承的身体,就帮着劝说,想让刘伯承收下。可是,邓小平无法以个人名义说服得了他,最后只好以“党委的决定”要求刘伯承收下白糖。

刘伯承无法拒绝“组织的命令”,只好收下,可是第二天,他就让警卫员把这两斤白糖,转送给了根据地医院的伤病员。

有一天,刘伯承下部队检查工作。他来到一个旅的司令部,这个旅的领导都下基层了,旅部值班员快步迎上来:“报告师长,我是值班员——作战股股长刘鹏旭。”

刘伯承随意地坐在一张椅子上,同刘鹏旭聊起基层工作:“现在,部队都转到哪几个地方驻扎啦?”刘鹏旭如实回答:“3个团都在武乡拐一带:两个团在山上,一个团靠河边。”

刘伯承又问:“部队是喝哪里的水呀?是河水,还是井水?”这个问题完全出乎刘鹏旭的意料,他愣了一会儿,便大而概之地回答:“一个团是饮用河水,另外两个团基本上都用老百姓的井水。”

刘伯承继续认真地询问:“那两个团,到底有几个连是用井水的?不能只是基本上,要搞清楚。”刘鹏旭这下答不出来了。

刘伯承沉吟片刻,说:“回头再了解一下吧。”接着,他语重心长地说:“你知道吗?这一带老百姓喝水很紧张,真是滴水贵似油啊,部队喝水的事情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我们千军万马,围在人家的小水井旁边喝,老百姓怎么办呀!”

刘鹏旭听了连连点头,脑子里不停地转着:师长赶来这里,就是为了吃水的事,他时刻关心着群众的利益啊。

刘伯承郑重地叮嘱说:“告诉你们旅长,部队不要与民争水。那是人家老祖宗留下的。我们要照顾群众的利益。”他略作停顿后,又谆谆教导说:“越是战争环境艰苦,越要注意到这一条。那两个团不要再喝井水了,小伙子们年轻力壮,让他们到漳河里去挑,把井水留给老百姓喝。”刘伯承讲完,就站起身来,再一次提醒道:“刘鹏旭同志,要跟部队传达清楚,关心群众的利益可不是小事情啊!”

刘伯承就是这样时刻关心群众的利益,永远把人民放在心中。他在一次题词中写道:“勉作布尔什维克,必须永远与群众站在一起。”甚至1942年当小女儿出生时,刘伯承还取“密切联系群众”之意,给女儿取名叫“密群”。

聂荣臻:“部队所有伙食单位都不能在村庄附近采摘树叶,要把它留给群众吃,宁可自己饿着肚子,也不要与民争食。”

1937年10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由五台山南下。奉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命令,政委聂荣臻率领一部分部队和军政干部共3000余人,留驻五台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1月7日,以五台、阜平为中心的晋察冀军区成立,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晋察冀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开创的首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以山西东北部和河北的冀中、冀东为主,包括察哈尔、热河、辽宁三省的一部分,行政上分为北岳、冀中、冀察、冀热辽4个区,地域广阔,战略位置重要。其创立、巩固和发展,对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和全国持久抗战起了坚强堡垒作用,被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其间,聂荣臻竭智尽力领导推进根据地各方面建设,同时谱写了风清气正、立党为公、军民一家亲的感人篇章。

1938年春节前夕,聂荣臻尊重当地群众的风俗习惯,动员全体机关干部、驻军,积极开展爱民活动。他们帮助驻地五台县金岗库村群众担水扫院,砍柴修房……

聂荣臻还注重整个村庄的卫生工作,命令警备连和八分队战士冒着严寒,清除大街小巷几十年来的垃圾障碍,平整路面,清扫街道;让战士们去山上砍来松枝,搭起牌楼,挂上彩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金岗库村呈现出几十年来未曾有过的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农历腊月二十八清晨,聂荣臻在村口散步时,迎面遇见担水的杨大爷,关切询问:“杨大爷,你老起得真早哇!过年的事准备得咋样啦?能不能吃上顿饺子?”杨大爷回答说:“能,能。白面的吃不上,吃顿莜面饺子也满可以了!”

聂荣臻笑了笑,转身吩咐了警卫员几句话。

杨大爷以为他们在谈工作,就连忙挑起水桶走了。

大年三十下午,杨大爷正在家准备帮老伴包野菜莜面饺子时,只见聂荣臻的警卫员走了进来,将一大碗胡萝卜拌羊肉的饺子馅和3斤多的一包白面往炕上一放,说:“大爷,这是聂司令员让我给你送来的。”

杨大爷赶忙说:“这,这咋行哩!聂司令员工作那么辛苦,为军民操劳,还是留给他吃吧!”执意不肯收,硬让警卫员把东西拿回去。

“这是聂司令员从他那一份伙食里匀出来的,你非收下不可,否则,我咋向首长交代呀?”警卫员一边解释一边使劲挣脱杨大爷的手,麻利地一溜烟跑走了。

望着警卫员远去的背影,杨大爷的双眼感动得模糊了,他心想:聂荣臻司令员和八路军真是人民的贴心人呐!

率部移驻河北省后,聂荣臻一如既往体恤民情。为感谢河北省平山县蛟潭庄村乡亲们给转移的部队捐献粮食,聂荣臻将边区粮票发给了他们。新年到了,聂荣臻带领军区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人员挨家挨户看望住有部队指战员的房东,向他们恭贺新年,欢庆新春。他发动部队指战员为老百姓写春联,把含有“福禄寿喜”“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等吉祥寓意的大红春联贴到家家户户门上。春节那天,聂荣臻和夫人张瑞华登门向群众拜年,群众感激致谢:“共产党、八路军真好,聂司令员这样大的官亲自给我们拜年,哪朝哪代也没见过哟!”

1942年春,天灾导致青黄不接,为渡难关,部队和老百姓只能采野果、摘树叶(柳树叶、榆树叶)来充饥。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的炊事员也在村边采摘树叶,聂荣臻得知此事后严肃批评了炊事员,并立即责成政治部专门发了训令:“部队所有伙食单位都不能在村庄附近采摘树叶,要把它留给群众吃,宁可自己饿着肚子,也不要与民争食。”

边区人民清楚部队的生活也很艰难,在万分感激的同时纷纷要求聂司令员解除这一命令。

人民群众对部队的理解、体贴、关怀与爱护之情,让聂荣臻感动不已。

在饥饿面前聂荣臻要求子弟兵严守纪律,坚定不移地让食于民,把群众利益视为最高利益加以保护。

在聂荣臻等的坚强领导和晋察冀边区军民的共同努力下,边区部队咬紧牙关挺过了艰难的日子。

据抗战时期随父亲从北平来到晋察冀根据地而在河北阜平城南庄读书的王悦撰文回忆:有一回反“扫荡”,部队没有吃的。一天,喜从天降,他们居然捡到一只老山羊,当时他们饿急了,吵闹着想杀了羊填肚皮。可管理员说,这是绝对不行的,聂荣臻司令员有令,非得找到失主不可。就这样,不但没吃成,行军时还得赶着一只老山羊。这样的军队,老百姓当然心服口服拥戴八路军,像戎冠秀那样的子弟兵母亲又何止千万。我亲眼看到披麻戴孝的妇女带着孩子来顶替刚刚在战场上牺牲的丈夫,又看到老母亲用旧席子卷起牺牲的儿子大哭一场,便立刻又到村口去放哨……

全民族抗战时期,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是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晋察冀边区政府驻扎时间较长的地方。后来,据阜平县城南庄一位叫张建忠的老乡说,他奶奶讲,一次,他家的鸡跑到聂荣臻居住的院子里,把刚刚做好的饭啄得乱七八糟,警卫员上前追赶,一不小心把鸡打死了。

聂荣臻当即毫不留情地严厉批评了那个战士,并让他写了检讨,最后还提示他损坏群众的东西要作赔偿。

事后,这个战士在一名干部带领下来到张家赔礼道歉,并送给老奶奶一块银元。张建忠说:“奶奶把这块银元一直保存了很长时间,后来家里孩子上学实在没钱,才交了学费。”

以上虽是数件聂荣臻吃喝小事,彰显的却是他求廉行廉持廉的高风亮节,求廉:不为孤芳自赏,只为与人民血肉联系;行廉:不为口碑载道,只为忠诚履职;持廉:不为青史留名,只求俯仰无愧。

贺龙:“不住老百姓的房,不要老百姓的粮,不安老百姓的锅;红军吃野菜,革命打天下。”

全民族抗战期间,贺龙师长率领八路军第一二○师开辟与建设晋绥革命根据地,为陕甘宁和晋绥两个根据地的建设作出杰出贡献,尤其是他领导的晋绥根据地作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屏障,为保卫党中央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贺龙所部之所以能常打胜仗、屡建战功,除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严明的军纪外,还与他以身作则、清廉无私、人民至上的优良作风分不开。

1940年、1941年和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贺龙在指挥边区军民粉碎敌人军事“扫荡”的同时,又领导晋绥军民开展了打破敌人经济封锁的斗争。

一天下午,司令部副官处的张明才领着几个战士在刚刚收过西瓜的地里播种秋菜,贺龙衔着烟斗笑眯眯地走过来说:“你这个鬼精灵,又在这‘聚宝盆’上打什么主意呢?”张明才说:“才收完西瓜,正好赶茬种秋菜嘛。”贺龙说:“唔,打算得蛮不错呀。看来你倒真是一把种田的好手哟。可惜你今年种的大西瓜一个也没吃得上呐。”

“这可怪不得我哟!”一提起这件事,张明才憋了一肚子的“委屈”就像开闸似地倾倒出来:“西瓜刚开园那阵子,大伙儿真心实意地挑了十几个好瓜给司令部送去,想让首长们尝尝鲜。可你不但不收瓜,反倒把我猛地批评了一通,硬让我们把收的瓜拿到城里卖了。这不,卖瓜的钱都装在我口袋里啦。你要想吃瓜,得等到明年才行!”张明才边说边调皮地拍了拍口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