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清正本色的彭真
作者: (山西)孟红 贾丹
彭真一生坚守初心,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群众、保持着人民公仆的本色。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身居北京市首任市委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要职却从不以权谋私,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全身心投入祖国的建设大业。身上集中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大志、淡泊名利,用尽毕生心血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的初心使命和清正本色。
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
彭真认真领会和践行毛泽东实事求是哲学思想的精髓,即“要客观、全面、本质地看问题”的观点,身体力行地做了一辈子。
1937年,彭真到延安参加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会议期间,毛泽东的一段话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毛泽东指出,看问题,第一要客观,不要主观;第二要全面,不要片面;第三要看本质,不要只看现象。只要客观、全面、本质地看问题,就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争论,党内许多问题就好解决了。1941年冬,时任中央党校教育长的彭真问毛泽东:党校是不是应该有个校训?毛泽东说:“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彭真根据这个校训,制定了党校的办校方针:“一、实事求是,不尚空谈;二、坚持真理,随时修正错误;三、把自己的言行当作客观事物来对待。”从此,实事求是成为彭真在革命活动中一以贯之的指导方针。
北平入城式是全国解放军的入城式,接管北平具有新中国奠基礼的意义。对于如何接管,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都给予细致指导,并一再叮嘱。1949年2月1日,入城式开始之际,时任北平市委书记的彭真对接管干部讲话,他铿锵有力地说:“我们作风要实事求是、老实朴素……要以劳动生产者的作风改造北平,不许贴条子占房,谁抢的话,送回石家庄。”
在上述指令指导下,人民解放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其他接管守则,秋毫无犯,给阅尽“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北平各阶层人士以耳目一新感觉。这与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进北平的“劫收”形成鲜明对比。
4月中旬,北平接管工作大体完成,市委召开第一次全体党员大会。彭真在会上强调,革命的参谋部、司令部就是共产党,能领导革命,能粉碎国民党统治的,只有共产党。要把北平搞好,首先就要把党搞好。否则,一切事情都搞不好。随后,中共北平市委决定公开全市各工厂、学校、机关的党支部和党员名单,以加强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这与国民党在北平自始至终从未公开,也形成鲜明对比。
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彭真更加繁忙起来,因北京是全国的心脏所在,其形象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至关重要,马虎不得。
1949年12月,彭真在北京市文艺干部会议上作报告。在提到旧戏改造问题时,他要求干部一定要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比如,旧戏中有反动内容的要禁演,内容有毛病的要改造,但改造前要不要禁演呢?针对这一情况,彭真实事求是地指出:“我看不应该。因为有许多演员就是靠那么多戏吃饭的,把那些戏一禁演,就打了人家的饭碗,就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我们吃的是供给制,禁不禁,反正有饭吃,如果那么多的戏都禁演了,人家的生活怎么办呢?我们应该谨慎地处理这个问题。”
面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个课题,彭真强调:“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从实际中找出它的规律,再拿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他非常支持党员干部开展理论学习,在《站在革命和建设的最前线》一文中,他指出:“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学习毛泽东思想,提高理论水平。”
1952年春,北京市委召开研究“三反”“五反”会议。会后的一点空隙他都不放过,同记者王敬认真谈起如何搞好采访工作的问题。他打比方说:“你看过老鹰抓小鸡吗?老鹰不是瞎撞乱碰就能把小鸡抓住,而是先在天空盘旋飞翔,发现地面上的小鸡,看准了就唰地飞了下来,抓起小鸡腾空而起。老鹰盘旋飞翔,是在做调查研究,看准目标一下抓住。记者的工作方法,要学老鹰抓小鸡,先做好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发现典型事情或问题就要深入下去抓住不放,直到采写成功。”王敬信服地点头并铭记于心。彭真还形象生动地循循善诱道:“你们写的新闻,就像棉花一样,占的地方很大。一斤铁块,体积小,你挤不出它有什么空气和水分。一斤棉花,放在那里一大堆,用手一挤,多数是空气,虚的。新闻要写实的,文字要精炼,要学会写铁块式的短新闻,反对棉花式的长新闻。”
这段精思妙语比喻贴切,耐人品味,不仅指出记者要深入实际的工作原则,而且巧妙教给新闻工作者具体工作方法。彭真闪光的学识智慧和领导才能尽现其中。
1958年,全国在“大跃进”形势下到处放卫星。北京市也在天坛公园召开万人大会,为“大跃进”造势。会上,彭真也表示,我们亩产小麦要超过1000斤。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平均亩产只有二三百斤。
求真,就必须深入实际调查,掌握真实情况。于是,彭真经过深入调研,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刻指示纠正,并坦诚地告诉大家,他讲的指标不算数,定的指标高了,要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重新确定指标。
1959年,“大跃进”运动影响下农业生产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下滑;1960年又遭受百年不遇的灾害,占总耕地一半以上的农田受灾,由此城乡市场供应更加紧张。严峻的形势使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意识到,当务之急是正确判断客观形势,制定切合实际的国民经济调整政策。在1960年12月24日至1961年1月13日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为主旨的讲话,其中提议:“请同志们回去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把握就不要下决心。”在随后的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他再次就调研发表讲话,并提出,1961年要成为“实事求是年”“调查研究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为贯彻毛泽东“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指示,解决前所未有的困难,一场大规模的调研活动在全国开展起来。这年,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全都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实际情况。其中,四五月间,邓小平和彭真带5个调研组到京郊顺义县和怀柔县的农村,分别同社员、小队级、大队级、公社级、县级进行调查。在临行前的一次会议上彭真强调,到农村调查,主要是研究解决两个平均主义和改变作风问题,不是代替基层干部工作,要采取做小学生的态度。
围绕人民公社规模和体制等方面的问题,邓小平以顺义县为主、彭真以怀柔县为主召开县委书记回避的基层座谈会,进行实地调查、入户访问,直接听取群众意见。在此基础上,彭真在怀柔县先后主持北京市委召开的基层座谈会、怀柔县(区)委书记座谈会、到该县一渡河大队、梭草大队调查并主持召开北京市郊区10个县(区)委书记参加的座谈会等,听取调整人民公社社队规模及解决平均主义问题、食堂和供给制问题等情况汇报,组织与会人员进行讨论,最后他针对座谈会上反映的问题,综合判断并给出问题解决的指导性意见。5月4日,彭真和邓小平在顺义县听取中央5个调查组、北京市委调查组刘仁、李琪和各县(区)委书记汇报调查情况,主要针对供给制和食堂等问题集思广益商讨总结;5月7日,在顺义县主持召开中共北京市委扩大会议,市郊的县(区)委书记列席会议,讨论调整人民公社各项政策问题;5月8日,召开怀柔县一渡河村、范各庄、西三村、长园和北宅等生产队队长和社队干部座谈会,听取他们对有关政策的意见;5月10日,又同邓小平到密云县调查荒山所有制和加快绿化等问题。
为期一个多月的调研结束后,彭真和邓小平联名写信给毛泽东汇报调查情况,并就调整社队规模、公共食堂、家庭副业等提出改进意见。
5月13日,这封信被毛泽东批转给各中央局和各省、市、区党委参考。
在多年工作实践中,彭真非常注意调查研究和集思广益。他说:“我国历史上有一句话,叫作‘多谋善断’。多谋,就是要发扬民主,把各种意见提出来。多谋是基础,各种意见提出来了,经过比较,才谈得上集思广益,才有可能善断。”他强调,要鼓励大家讲不同意见,敢于争鸣;任何工作都不能搞一言堂,不然的话,是要出乱子的。他要求各级干部要以平等的身份和态度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交朋友,要求每个部门和每个负责干部至少直接联系一个工厂、农村或者学校等基层组织,经常听一听来自群众的意见。他本人更是身体力行,和许多工厂、农村的劳动模范,一些著名的科学家、作家、教授、医生交了朋友。
在领导立法工作中,彭真也一直恪守立法必须听取群众意见的原则。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始工厂法、合同法的立法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真召集并组织各部委副部长、司局长,到16个省(市)广泛调查。1985年初,国务院起草工业企业法草案后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因当时对工厂企业的领导体制问题意见不一致,彭真又扑下身子开始调研工厂企业体制改革问题,亲赴南方和东北许多省(市)调查走访,多方听取群众意见。
1986年初,国务院又将《企业破产法》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时工业企业法的许多问题尚未理清,意见还不一致,许多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不同意。他们认为,没有母亲,哪有儿子?企业破产后职工怎么办?当时中央电视台直播全国人大联组会讨论情况,代表们争论很激烈,这是电视台首次直播最高权力机关审议立法的实况。
彭真对破产法的审议十分关注。他在写给王汉斌并陈丕显、彭冲的一封信中说:破产法关系到各种经济单位负责人、职工及债权人债务人等切身利益,各方面意见这样不一致,反映这样强烈,这是近年立法过程中少有的。这点必须足够重视。通过、颁布这样一个法,要大体能解决有关问题。不能颁布一个在常委会审议过程中还议论纷纷、未能真正统一认识、带着许多漏洞或自己无大把握的法律下去,那样可能引起有关单位经济秩序和职工情绪的混乱。严肃立法是严肃执法的前提,他提议:在小组、联组讨论时,先讨论审议其他法案,最后集中几天时间深入讨论破产法,然后再定案;同时汇集印发人大常委、中央有关部门和企业的意见供大家参考,在高度民主基础上统一认识。
1986年12月,充分讨论和进一步修改后,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企业破产法(试行)》,并在附则中规定:“本法自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实施满三个月之日起试行。试行的具体部署和步骤由国务院规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在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全体会议上修订通过。
彭真认为,立法是在矛盾的焦点上划杠,要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原则,立法的立场是为人民。他指出,制定法律必须听取各方意见,特别是不同意见,既要找原告又要找被告,不能只反映一方意见。
一有机会就去全国各地走走看看的彭真,在总结历史、结合实践、深思熟虑中,一再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工作路线,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二者是统一的。要做到实事求是,一个人坐在屋子里苦思冥想是不行的,必须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各种意见特别是反对意见,践行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经过反复比较,集思广益。
1984年,80多岁高龄的彭真在天津一线考察时指出,国家的委员长也好,党的市委书记也好,都是一名共产党员,千万别忘了自己对党应尽的义务。他还意味深长地说:“经常与最基层的工人党员、农民党员、知识分子党员一起促膝谈心,以普通党员的身份与他们一起讨论党的工作,虚心地听听他们的意见、批评和建议,这是事关党的风气的大问题,应当形成一种风气!”
这些注重调研、知错即改的态度和作风,充分表现了彭真作为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清廉律己,绝不搞特殊
彭真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待子女和亲属,同样不允许有特权思想,不能搞特殊化。
彭真在山西老家有2个兄弟、5个妹妹,侄子、外甥众多,但他从未利用职权给他们谋取过福利。一次,老家亲戚到北京找他,想让给山西侯马市领导写封信安排儿子工作,彭真打断他的话说:“我的委员长是给全国人民当的,不是给咱家当的,你回去后给孩子们讲清楚,凡事都要靠自己的努力争取,不能依靠别人。咱们是革命家庭,我不能带这个头。”
1961年12月,彭真回山西调研。一路上他再三强调要轻车简从,不准搞浩浩荡荡成群结队的迎送,说这样会脱离群众。当时,省里为搞好接待派来几辆小轿车,彭真知道后只准留下两辆车,不让更多的人去接他。出于安全考虑,除随行保卫人员外,省、地、市还组织民兵和武装部人员,负责夜间在外围巡逻保卫。这些均瞒着彭真,因大家明白如果他知道了是绝对不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