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实事 为群众美好生活加码

作者: 周晏如

办好实事 为群众美好生活加码0

如何选出群众普遍满意的民生实事?在重庆,已有不少基层探索。随着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运行扩面提效,基层民主焕发更旺盛活力,进一步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选票连着民意

“我们平时到巫溪县城要坐大巴车,全程2—3小时,娃娃读书放假回家也很辛苦,我们都眼巴巴地望着这条路,希望它能变短一点。”

“每次进城,大部分时间都耽搁在路上了,到了雨水多的季节还会有山体滑坡,走起很危险。”

……

在巫溪县鱼鳞乡,目前唯一一条通往外界的县道狭窄而崎岖,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给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了很大不便。

在群众的热切盼望下,巫镇高速鱼鳞互通工程于2023年2月开工建设,项目位于巫镇高速双金隧道与鱼鳞之间,辐射鱼鳞乡、乌龙乡近两万人。

今年年初,出席巫溪县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232名代表,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确定了巫溪县2024年度民生实事项目9件。除了“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等项目外,“巫镇高速鱼鳞互通惠民工程”也赫然在列,以期通过人大持续监督,助推这条“民心路”早日建成投用。

“从项目启动以来,我们组织了4次人大代表到项目现场监督项目质量,查看项目进度,共收集了20余条建议意见,涉及到安全排危、山林损毁、滑坡治理等,并第一时间反馈给项目责任方,反映了群众呼声,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真正做到了在一线监督,监督在一线。”鱼鳞乡人大代表、乡人大主席吴计村表示。

乡人大代表、长丈村支部书记王代敏谈到这条“民心路”也表示:“从项目的前期征地、开群众会,到挨家挨户讲政策,我的腿长期爬得‘打闪闪’,喉咙讲得‘冒烟’。由于项目用地牵涉到300余名群众,从最开始的部分群众不理解,到后来支持配合,真是花了不少功夫,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长丈村居民李正学,从最初的与之对立变成了现在的义务宣讲员,经常为邻居解释政策,以帮助项目顺利实施。”

近日,好消息传来,鱼鳞互通预计今年7月底建成。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当地老百姓出行和农特产品运输条件,对加强区域互通交流,加大巫溪县乡村公路网的通达深度和连接程度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每一件实事汇聚民愿,每一张选票彰显民意。

民生实事项目如何按序时、高质量推进?今年以来,巫溪县人大常委会制定年度监督方案,按照民生实事项目分类组建专业监督小组,并根据民生实事工程的计划安排,开展视察、调研、座谈等活动,了解项目施工进展,对项目的预算执行、时间节点把控等方面进行跟踪监督。对工程滞后或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督促县政府或相关部门予以整改,为民生实事项目开展按下“快捷键”。

实事撬动民生

“没想到我提出的‘在成渝高速路下道口旁原青杠汽车站修公厕’的想法,这么快就实现了。”近日,璧山区青杠街道大兴社区议事代表冉义芹站在新建的移动公厕旁,高兴地说道。??

该厕所原位于青杠汽车站,后来因车站撤销无人管理,荒废了。周围的摊贩、居民都觉得很不方便,希望新建公厕。

冉义芹将此事反映后,区人大代表林静一纸建议把群众呼声带到了人大街道工委,同时也得到了区交通局和区运输管理中心的重视。相关部门实地考察之后决定重建厕所,并将此事委托给青杠街道。

据悉,今年青杠街道先后在原青杠汽车站、塘坊社区云台路观景台、莲花社区群众集中的地方新建3个公厕,是今年区政府办理的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公厕建成后,受到群众好评。

“修建公厕看似一件小事,却是群众的一心期盼,为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小事’,就是我们人大代表的‘大事’。”林静说。

据介绍,2023年,人大青杠街道工委积极探索街道的民生实事项目议事代表票选制,制定《关于街道年度民生实事项目满意度测评办法》《关于街道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票选办法》,通过群众“点单”、代表“选单”、办事处“买单”、人大“验单”的形式,把民声民需民愿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当中,实现了民生实事项目的决定由“为民作主”转变为“由民做主”,让群众所需所盼得到有效解决。

在青杠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召开前,由街道办事处牵头,人大街道工委参与,通过“三级院坝会”、走访群众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和有关部门征集2024年民生实事候选项目29件,在征求村(社区)干部、相关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意见的基础上,形成12件民生实事项目候选清单,提交议事代表会议票选,最终选出安装摩托车充电桩、建设公厕等10件民生实事项目。

“这种方式好!真正把群众呼声高、普惠面广、可行性强的民生实事项目选出来,让群众成为民生实事的建议者、监督者,代表成为决策者、评判者。”区人大代表赖晓民坦言。

对票选出的10件民生实事项目,街道办事处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岗位、工作措施、资金来源、完成时限,并通过建立“周研判”“月调度”“季通报”制度,将需及时办理的项目提交基层治理指挥中心,让办理驶上数字化“快车道”。

代表票选出民生实事项目后,并不意味着工作就此结束,相反,相关监督工作才刚刚开始。人大青杠街道工委将75名区人大代表、议事代表分成4个组,每季度对10件民生实事项目进行跟踪督查,对落后于年度计划的项目进行提醒;对了解到的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主动想办法、出主意、找对策。目前,10件民生实事项目平均完成进度为25%,其中建设生态停车场3个、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推进堰福路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已完成50%以上。

督办有力有效

渝北区石船镇关兴村位于铜锣山脉山上,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

“以前我们没有自来水,生活非常不便。”家住关兴村17社的李应秀说。原来,石船镇有部分社因地理位置较高,未能安装自来水,长期由政府安排车辆定期送水,这种情况在铜锣山片区尤为突出。虽然定期送水保障了群众用水安全,但也对他们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去年2月,石船镇二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高区自来水安装建设”高票入选2023年度民生实事。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在关兴村新建配水主支管网长度约7公里、入户管约4.5公里,增设加压设备1套并配套加压泵房1座,改善关兴村高区居民80余户、300余人的日常用水问题。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别提有多高兴了,期盼已久的自来水确定要来了。”关兴村17社村民梁正红表示。

但左等右等,已经到了当年的7月,自来水还没有安装到自己家门口。梁正红决定到关兴村民情联络点了解情况。

到了民情联络点,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他,并仔细记录下情况,向镇人大反馈。随后,此条民情作为“民生菜单”分给了驻点的镇人大代表段志明。

调研中,段志明发现,高区自来水工程迟迟未能安装到位,“堵点”在于部分不受益的群众对于安装工程不支持、存在疑虑,认为管线安装下去后会对自己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村民辜夕万也担心自来水管道的开挖会影响到周边苗木生长。去年7月12日,段志明冒着酷暑,前往他家里做工作。“自来水安装是关系到高海拔地区群众生活的一件大事,虽然工程对你会造成一定影响,但我相信施工方肯定会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经过段志明的努力,双方最终协商出了解决方案。

为了推动项目早日落地,作为镇二十届人大代表第一联系小组组长的段志明,还在去年7月13日组织代表小组全体代表开展视察活动,各位代表也为高区自来水安装早日落地建言献策,相关建议同时也转给了镇政府承办部门。

“我没想到效果这么好,7月反映后,8月我家就来了自来水。”梁正红喜笑颜开地说,“终于彻底告别了储水的日子。”

这是石船镇人大监督民生实事落地的“三有”工作法的一个案例。在“三有”工作法中,有民生实事项目监督计划,有片区代表小组集中活动,有驻地代表“贴身”关注,实现了项目的全程监督,确保了民生实事不仅要落地,更要让群众“真满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