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

视野0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

中央政治局主持全会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

新华社

7月15日至18日,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从三中全会公报读懂新一轮改革战略重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会议全面部署了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财税金融体制等方面的重要改革措施,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释放了一系列重要和积极的改革信号。

紧扣中心任务 重点部署未来5年改革任务

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和推进改革,是我们党领导改革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新征程上凝聚全党全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旗帜,也必然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全会公报中的这句话,深刻点明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改革开放之间的内在联系。

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锚定到2035年要实现的改革目标,重点部署未来5年,明确“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具有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全会鲜明提出“七个聚焦”,既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力点,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一系列明确要求,体现了紧扣中国式现代化来谋划和部署新一轮改革的鲜明指向。

总结宝贵经验 以“六个坚持”指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原则

全会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同时以“六个坚持”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进行了科学总结,分别从党的领导、思想路线、实践主体、科学方法等方面概括了“四个坚持”的重要经验。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和改革实践推进到新的广度和深度。如今,改革的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民心基础更加坚实。

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以理论创新指引新的改革实践。

“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改革规律的认识,是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遵循。

回应社会期待 牵住经济体制改革“牛鼻子”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

今年2月召开的中央深改委第四次会议强调,“要科学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聚焦妨碍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改革举措要有鲜明指向性,奔着解决最突出的问题去,改革味要浓、成色要足”。

此次全会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从全会公报可以看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是重中之重,十分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一个目标格外醒目:“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七个聚焦”之首,而且时间表和路线图十分清晰。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全会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关键点,为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注入改革动力。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会把创新摆在突出位置,鲜明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这是继党的二十大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专章部署后,又一项重大战略部署。

同时,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全会还特别强调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

在重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统筹谋划好其他各领域改革,充分彰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的鲜明特征。 (来源:新华社)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要点速览

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

(1)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 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

● 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

● 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

● 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

● 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

(2)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 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

●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

● 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3)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 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 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 聚焦建设美丽中国

● 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

● 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

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4)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

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以下原则:

●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坚持守正创新 ●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

●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 坚持系统观念

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 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 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三、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 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

● 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

● 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

● 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四、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五、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 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

●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 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

六、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 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

●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 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 ●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七、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 深化外贸体制改革

● 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

● 优化区域开放布局

● 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

八、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 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 ● 健全协商民主机制

● 健全基层民主制度 ● 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

九、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 深化立法领域改革 ●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 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

● 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 ●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

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