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公里环湖绿道 让山水人城更相融
作者: 宋婷婷 张山
巴山渝水逶迤处、川陕鄂渝交汇点,重庆市云阳县因“四时多云、山水之阳”而得名。
数年前,人们初识云阳县,张桓侯庙历史悠久、天下龙缸景色壮丽;数年后,云阳县再度声名鹊起,一条长约33公里的城市绿脉蜿蜒江岸。
云阳县沿江库岸环湖绿道因江岸治理而生、因文脉传承而建、因市民所需配置,书写了云阳县城市建设的新篇章,让世界知道了云阳、让云阳走向了世界。
生态蝶变
1999年,因三峡工程建设,云阳县城实施整体迁移。距离老县城32公里的双江镇,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新云阳县城拔地而起。
新县城“百业待兴”,经年累月施工修建,必定会出现大量建设弃土。长江、澎溪河两江环绕的云阳县城,受三峡蓄退水影响形成了30米高差的消落带。
这条消落带,除了容纳弃土,还被倾倒垃圾。不知不觉间,长江与澎溪河两江的库岸成为了大型而隐匿的垃圾场。
在云阳县委宣传部、县文联策划实施的一部重大题材作品——《三峡彩虹——云阳环湖绿道建设纪实》一书中这样记载道:
“这是2013年初夏时节的云阳。加固或尚未加固的库岸边,垃圾、土石堆积如山,除了脏乱还有一番闹热景象。”
“乍一看,江岸似乎被人为划分为好几块‘功能区’:有多年来一直被默认‘存在即合理’的菜地,居民们挑肥种菜、收割装筐,一切恰似乡村田园的繁忙。也有人搞生产经营,搭起了棚子充当店铺,并且生意不错,来来往往;有人靠岸建起了砂石堆场,非法小码头应运而生,货船往来其间;有人搭起窝棚,租给周围的农民工居住。”
“江湾隐蔽之处,隐约可见一座座坟头,清明过后,坟头一直插着纸串,纸幡迎着江风招摇。”
未经整治的江岸线,不仅没有为三峡库区腹地新城增色,反倒成了城市的一道生态“疮疤”。
留下伤痕,也留下隐患。
云阳县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陡坡土层流失、基岩裸露,随时都有塌岸、滑坡等危险,县城滨江地带地灾隐患突出,严重影响城市安全,库岸生态环境脆弱。
从2014年开始,云阳县抢抓国家三峡库区后期扶持机遇,对县城沿江库岸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着力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一时间,全国各地寻觅到的设计界“千里马”们,集聚云阳新城参与项目设计规划。按照“生态保护修复+”理念,创造性地将库岸整治与城市文化、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围绕县里提出来的“骑走跑坐可享、山水花石可赏、文史科艺可品”建设策略,以及“一天的公园、一年的公园、一生的公园”建设愿景,绘制了一张“一道两江、七彩生活”规划蓝图。
一场与生态民生等一揽子大事密切相关的硬仗,轰轰烈烈拉开了帷幕。
修复沿江库岸14处,治理河堤25公里、护坡7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330公顷,建成8大主题公园……历时7年精心雕琢,一条长约33公里的城市绿脉蜿蜒在两江四岸,昔日伤痕累累的库岸成为“三峡腹心”的“绿色明珠”。
这项举全县之力打造的民生工程,由始至终也伴随了人大关注的目光。
杨桂林、蒲红军、王建东、刘道春等13位往届和本届县人大代表持续接力,先后提出关于加强江河岸线消落带治理的建议21件次,建议重点推进植被恢复,高标准建设“一江四岸”环湖绿道,增设移民文化等元素;呼吁在环湖绿道线内禁止引入污染企业、不搞商业房地产开发。
据了解,自2014年云阳县委、县政府启动县城沿江库岸环境综合整治以来,县人大常委会连续8年将此作为监督重点,依法讨论审议环湖绿道建设方案,人大代表参加环湖绿道会商、评估、视察等事项500余人次。
人大的助力加快了云阳县城沿江库岸环境综合整治的步伐。
2021年9月28日,环湖绿道全线建成开放,2022年9月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3年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美好生活
在环湖绿道建成之前,人们有过不少抱怨——
老年人,抱怨公园广场太少,没地方活动;年轻人、中小学生抱怨,缺少打球锻炼的场所。甚至有游泳爱好者反映,需要迈过垃圾堆、拨开漂浮物,才能游到江里去。
直至环湖绿道建成开放,云阳人民终于有了一条“幸福道”。
什么是绿道?这一概念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是一种与景观相交叉的人为开发的走廊。
如今,更多人认为绿道是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在我国,绿道从珠三角地区兴起,随后在浙江、安徽等地推广发展,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定规模,为人们提供了景美、畅达的城市休憩空间。
正如云阳县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长约33公里、总面积约500公顷的环湖绿道集园林绿化、休闲观光、健身娱乐、生态旅游为一体,三条平均宽度分别为3米的自行车道、跑步道和漫步道,串联起月光草坪、滨江公园、外滩公园、四方井公园、白鹭公园、立新公园、福星公园、白兔井公园八大主题公园。
在这里,建起了占地面积500余亩、西南片区最大的人工草坪,长江三峡最大的连片草坪公园——月光草坪,打造了“天地人和”婚庆文化产业园,布局有“七星广场”“月光剧场”“宇宙星座”“一生一世廊架”等景点,世界大河歌会、七夕音乐会等大型文艺演出在这里唱响,恋人在这里牵手浪漫。
在这里,建起了西南片区最大的人工海沙沙滩——阳光沙滩,成功举办了四届全国沙滩排球赛、沙滩足球锦标赛预选赛。
“一老一小”关系千家万户,环湖绿道也承载着欢乐的童年和幸福的晚年。
据说,在建设环湖绿道的考察时期,县领导曾走到一个收费的儿童乐园,发现一些小孩站在围栏外眼巴巴地看着里面,便决心要修建儿童乐园就一定免费。
于是,在环湖绿道上,就有了西南地区最大的无动力儿童乐园——彩云阳光儿童公园。公园布局有海陆空七大功能区,同时大量采用自结纹类防摔伤材料,防止儿童摔伤,保障安全,让儿童尽情跑、跳、攀、爬,锻炼运动协调性。
还有不少老人独爱环湖绿道上的智慧健身长廊,这里有扭腰器、漫步机、蹬力器等智慧健身器材。
智慧健身器材上面有遮阳挡雨的顶棚,还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人们可以一边健身,一边通过USB接口,为手机等移动设备充电。
此外,每部器材上还配置有智能显示屏、安装了传感器模块,一旦开始运动,智能系统会语音播放动作要领和运动指标,屏幕上也会显示运动时间、卡路里消耗、心跳频率等数据。
从晨光熹微到夜色笼罩,人们在这里跑步骑行、散步聊天、打球锻炼,流连忘返。
据介绍,环湖绿道辐射邻近13个社区、10万居民,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都能免费享受到这份“城在山水间、人在公园中”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乡愁寄处
滨江公园位于云阳县长江大桥北桥头,是环湖绿道的一个重要景点。云阳人尤为眷恋之处——“云江叙事”,就位于滨江公园回水溪段。
淹没在水面之下的云阳老县城回不去,人们的乡愁该往何处寄?
于是,云阳县邀请专业团队一比一还原了老城建筑,将温暖而亲切的老城记忆还给人民。
此处以一条长680米、蜿蜒曲折的自然小溪为依托,串联起了长江云阳段68公里经典节点,微缩集聚了原巴阳镇、双江镇、老县城、新津乡、故陵镇、龙洞镇等乡镇近20处人文精华,用写实手法再现记忆中的故乡。
“那里是电力公司,以前我的家就在旁边!”“看这边,是百货公司,还有菜市场。”站在“云江叙事”前,老人们久久不愿离开;迁往外地的云阳人,每每返乡流连此处,总忍不住潸然泪下。
在环湖绿道上,还有一处可供人品味农耕文化、回忆点滴乡愁的地方——四方井公园。
“公园构思很好,有文化底蕴,有怀旧特色。”居住在四方井附近的张先生曾在老县城居住过,现在几乎每天饭后都爱到这里来走一走。
在四方井公园,对人们最有吸引力的就是“石来运转”迷宫建筑。走进迷宫内,镶嵌的石磨、脚下踩的石板都是难得的老物件,古朴气息蔓延开来。
这是从乡村搜集而来的一万多件石碾、石磨、水缸、碓窝等“老物件”,组成了一个承载了数千年农耕文化的石器石具博物馆,其中大多数都是由老百姓自发捐赠。
彼时建设中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将上万件老物件既安全又考究地堆砌成这个大迷宫。
施工方首先设计了初步施工图纸,随后建设了墙体试验段,试验段反复试验成功后,再将方法复制到其他墙体。如此反复,历时一年半,才成就了如今的石来运转“大迷宫”。
走在环湖绿道上,欣赏满目葱绿的秀丽景色,抚摸历经沧桑的岁月痕迹,感受公园城市的美好生活,浓浓的暖意不由自主地在人们心头升起。
云阳县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自豪地介绍,环湖绿道的建成,对保障云阳县城沿江库岸生态安全、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完善城市功能品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