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最大公约数” 谱写法治新篇章
作者: 俞仁近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第三批29个基层立法联系点正式获得授牌,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数量达到了39个,实现了全市38个区县全覆盖。
“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明确要求,2023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将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正式纳入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中,以法律形式固化了这一民主立法的重要实践创新。
自2020年5月以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批、第二批10个基层立法联系点结合自身特色优势,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建成法律法规草案线上意见征集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双征询、组建川渝基层立法联系点专家库、走进中学校举行征询会、聘请中学生当立法信息采集员……
通过这些探索实践,不断延伸立法信息采集的触角,广泛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针对49部法规草案汇总提出修改建议2370余条,被完全采纳140余条、部分采纳160余条。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和基础;善治是良法的目标和任务。一部法律是否属于良法,最根本的检验标准在于是否顺应广大人民的意愿,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使法律成为增进人民福祉、增进社会认同的“最大公约数”。
基层立法联系点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意直通车”,建立好、运行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广泛、真实、有效地听取民声、汇聚民智,能不断提高立法质量,使法律最大限度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充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使法律获得更大认同感,扩大法律的社会基础,为全民守法奠定坚实根基。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近年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注重“小快灵”“小切口”立法,积极探索区域协同立法,加强经济发展领域立法,创新社会治理领域立法,强化民生保障领域立法,以高质量立法护航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已从“全面部署”到“纵深推进”,方向更清晰、路径更精准,对地方性立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将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新征程立法工作,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好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民主立法“直通车”作用,架起畅通民情民意民心的“连心桥”,在细微处听民声、汇民意,最大限度凝聚民意“最大公约数”,确保制定的每一部法规都满载民意民智,以良法引领改革、促进发展、保障善治,谱写新时代法治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