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D重庆的桥下空间
作者: 张士横
2024年10月26日,是赵若琳此次重庆之旅的最后一天。当天傍晚,她搭上轨道18号线,目的地是位于巴滨路湿地公园的白居寺长江大桥。
桥上还没有亮灯,桥下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大部分在拍照——白居寺长江大桥凭借科幻感与未来感在网上火出圈,成为重庆新晋热门打卡地。
“‘星际穿越’的入口就在这里!”热爱摄影的赵若琳加入其中。
重庆山环水绕、江峡相拥,是世界上少有的山水之城。因独特的地理环境,桥是重庆人民日常出行的交通便道,也是构建8D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以前,桥下空间被忽略,成为城市中的“边角空间”。如今,桥上车水马龙,桥下别有洞天。
白居寺大桥下的网红打卡点、鹅公岩桥下的篮球公园、苏家坝立交桥下的便民临时停车场……这些曾经的“边角空间”,正焕发着绚丽多彩的生机。
看桥下“别有洞天”
“桥塔底部很大,下面的人很小,对比强烈,整体看上去就很科幻。”赵若琳生活在一个北方平原城市,没有见过白居寺长江大桥这样具有设计感的跨江大桥,更未曾想过桥下空间能成为景点。
当天天气很好,赵若琳把拍下来的照片发到社交平台上,很快收获了1000多个点赞。
重庆摄影师陈秋说,进入秋天,江水褪去,江滩成了游玩的好去处,这个时候走到白居寺长江大桥巨大的桥塔下,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设计巧妙。
“桥塔底部的水滴形桥洞,被夕阳洒满金光,仿佛一个时空之门,渺小的人与眼前的庞然大物形成鲜明对比,构成现实版科幻场景,足以带给人震撼。”陈秋说,8D重庆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
重庆对桥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白居寺长江大桥只是其中一个案例。
在渝北区龙塔街道渝鲁园,蓝色的塑胶地面让人眼前一亮。不少居民在新建的桥下公园打乒乓、跑步、散步……
龙塔街道工作人员介绍,渝鲁高架桥桥下空间约6460平方米,通过地面铺装、色彩搭配,将“边角空间”打造成一个集休闲漫步道、健身运动场、儿童活动室等功能区域于一体的复合型活动场所,满足了周边不同年龄层居民的活动需求,提升了区域形象。
而为缓解南岸区铜元局轨道站周边停车难问题,铜元局街道结合路网改造,于今年6月中旬在苏家坝立交桥下修建了便民临时停车场。该停车场共设有停车位104个,并配备了智能洗车、充电设施及共享单车等服务功能。
目前重庆开发的桥下空间,基本打造为体育锻炼场地、社区休闲公园、小微停车场等,也有部分成为专业市场、商业运营场所、基层单位设施用房等。
让桥下空间更可达
“重庆依山而建、江水环绕,山、水、城深度融合,造就了极具特色的城市空间形态,也因此拥有了数量众多、形态丰富的桥梁,是名副其实的‘桥都’。”重庆市渝中区人大代表、重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资深首席总建筑师徐千里表示。
“从专业角度讲,重庆的桥梁与江河岸线、周边道路标高关系复杂,使桥梁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形成了独特的结构形式与造型。”徐千里说,特别是近年来,设计师们在桥梁工程设计和城市美学表达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取得了不少创新和突破,让重庆桥梁的独特结构与城市的立体景观“联手”,造就了独特而亮丽的城市风景线,“白居寺长江大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那么,重庆如何更好利用桥下空间?
徐千里表示:“桥下空间为城市提供了很多‘留白’,因上方有桥面等作为‘顶盖’,所以有一定遮风避雨功能,将其打造为公共活动场所,可以为人们提供独特的城市视角和体验。”
徐千里认为,在保障交通安全和行人安全的基础上,科学开发利用桥下空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比如,涉水的桥下空间,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水位涨落的问题。
此外,徐千里还提到了“可达性”。
“重庆桥梁的引桥部分和平面城市不太一样,通常比较陡峭。”徐千里认为,要将桥下空间利用起来,在桥梁工程设计中就应充分考虑桥下空间的可达性、便捷性,创造出优良的步行环境和条件,让人们可以安全到达桥边或者桥下。
“对于桥下空间的利用,还应当更多关注和强调公众的日常生活视角和意愿,体现‘人民城市’的建设思想和理念,充分利用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手段,创造出更多有趣、有价值的桥下空间利用范例。”徐千里说。
坚持公益优先
2023年10月,为加强城市桥梁桥下空间使用管理,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参考国内外城市做法,结合重庆实际出台施行了《重庆市城市桥梁桥下空间使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
管理规定填补了重庆城市桥梁桥下空间利用规范性管理的空白,解决了桥下空间“该不该用”“做何用途”等问题。
如管理规定明确了城市桥梁桥下空间的管理责任、使用原则和使用要求,划定城市桥梁桥下空间利用主要为市政维护需要设施类、园林绿化类、公共停车类、充换电设备类和文体设施类。
“桥下空间本质上就是城市公共空间,所以也要坚持公益优先。”重庆市城市管理局相关人士表示,结合区域实际需求,桥下空间鼓励尝试发展充电桩、停车场、特色文旅等业态。
据介绍,目前重庆城市管理部门正在进一步完善桥下空间管理相关政策和制度体系,积极推动桥下空间利用规划和技术导则出台,以桥梁设施安全为主线,进一步厘清桥下空间使用的具体条件和要求。
“下一步,我们会按照管理规定,指导各区县把以前使用不规范、新申请使用的桥下空间管理起来,打造出更多利民空间。”上述人士说,在确保桥梁设施安全的前提下,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将继续开展试点,鼓励基层探索,推动各区县因地制宜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桥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