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向善力量 助力共同富裕

作者: 俞仁

慈善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制定实施慈善法,推动慈善组织有序发展,慈善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2006年,全国慈善捐赠总额为100亿元。2014年,这一数字扩大到了1000亿元。目前,全国年度慈善捐赠总额已突破2000亿元。

近年来,慈善力量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支持民生兜底保障、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批批爱心企业家慷慨解囊,一位位平民楷模点滴善行汇聚成海。慈善力量整合资源,刨穷根、救病难、扶自立,以扶助项目为突破口和抓手,通过实施定点帮扶、精准帮扶等方式奉献爱心、贡献力量。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稳步迈向共同富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慈善事业不能缺位,并且大有可为。

共同富裕既是发展问题又是分配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还要把“蛋糕”切好分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提出,“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慈善作为第三次分配的主要形式,将有助于解决“蛋糕”切好分好的问题。虽然以慈善为主体的第三次分配规模较小,但慈善能够引导社会形成健康的财富观,提升国民的社会责任感,这是慈善的特殊价值所在。因此,慈善正成为促进社会公平、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与新发展阶段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慈善事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因此,在贯彻落实慈善法的同时,有必要通过地方立法,保障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培育、培强慈善力量,有助于形成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协调联动格局,同向发力促进共同富裕。

6月9日,重庆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了《重庆市慈善条例(草案)》。制定慈善条例,旨在加强监管,保证慈善活动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比如,完善监管手段,提升信息化、数字化监管水平;严格落实对诈捐、骗捐、侵占慈善财产等行为的处罚;强化慈善行业自律和信息公开。同时,完善和落实激励政策措施,鼓励慈善组织和机构开展扶老助残、恤幼济困、助学助医等公益帮扶活动,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共同兜牢民生底线。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在迈向共同富裕的大道上,全市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积极担当作为,以良法促善治,并推动法律的实施,用奉献诠释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使命和担当,汇聚向善力量,助力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上一篇:
下一篇: 视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