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安科技:过会一年提交注册新业务稳定性存疑

作者: 杨阳

宁波利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安科技”)是一家主营精密注塑模具以及注塑产品的企业,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玩具日用品、汽车配件和医疗器械等领域。早在2022年12月,利安科技就已通过创业板IPO审核会议,然而此后却一直没有进展,直到2023年年末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在停滞长达一年之后,利安科技终于提交了注册申请。

过会后迟迟未能提交注册,说明利安科技自身“成色”或许不够过硬。报告期内,利安科技存在研发费用异常突增的情况,同时,公司突击增加的主要供应商与主要客户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助推报告期业绩大幅增长。另外,种种迹象显示公司似乎有开拓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业务的计划,但公开披露信息中却对此语焉不详,相关情况或许仍有待公司进一步说明。

研发费用突增合理性存疑

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利安科技研发费用分别为1,744.29万元、2,388.65万元、2,500.59万元和1,224.04万元,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大幅增加,分别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的4.00%、5.10%、5.09%和5.84%,从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提升至超过平均水平。

利安科技表示,研发费用增加主要系研发人员增加、2020年单个项目的塑料材料等领用增加,2021年支付浙江大学400万元研究经费所致。

根据公司披露,自2021年起,利安科技与浙江大学开始合作研发项目,计划三年内投入联合研究中心的资金规模不低于1,000万元,首期2021年经费为400万元。一期合作研发经费在2021年度支付或已执行应付金额共计316.28万元,占一期预算总额的79.07%。

对此利安科技表示,因在研发经费支付至浙江大学后,无法控制并及时获悉相关研发经费的使用情况,无法按照实际研发经费支出情况进行财务处理,因此,公司将相关经费支付给浙江大学的时点作为公司研发经费的发生时点,并于当期全额计入研发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利安科技设立了一家名为视宇软件的子公司,根据说明,这是公司在杭州开展合作技术研发的企业。从视宇软件的控股结构来看,利安科技持股85%,剩余15%股份则为自然人汪凯巍所持有。根据公司披露信息,汪凯巍目前担任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也正是浙江大学-利安光学联合研究中心主任。这不免令人好奇,公司为何要与浙江大学教授兼联合研发中心主任共同成立子公司,与公司突增的研发费用之间又是否存在关联?

另外,报告期内,利安科技享受研发加计扣除优惠金额分别为157.00万元、319.41万元、334.40万元、175.00万元,享受税收优惠占利润总额比例分别为10.68%、11.72%、12.44%和14.50%。利安科技是否存在虚增研发费用以获得税收优惠,也有待公司的具体解释。

主要客户供应商携手空降

客户结构方面,利安科技的客户集中度较高。报告期内公司对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1.2%、88.24%、82.95%、82.43%,其中对第一大客户罗技集团的营收占比分别为59.99%、62.27%、57.33%、51.80%,业绩对其存在重大依赖。

2020年,利安科技开拓玩具日用品类新业务,新增客户SpinMaster在当年度直接成为第二大客户。与此同时,相关供应商宁波尚引塑胶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首次成为公司第一大供应商。而SpinMaster与宁波尚引之间的关系却并不寻常。

根据披露,2019年10月前,SpinMaster为宁波尚引的客户;2019年10月SpinMaster成为公司客户,宁波尚引为公司提供外协生产服务,宁波尚引在履行完毕在手订单后不再向SpinMaster销售。

利安科技解释称,这是由于宁波尚引的生产组织技术不能满足SpinMaster日益趋严的质量要求,导致多次质量缺陷、交货不及时被SpinMaster罚款,至2017年末宁波尚引已处于资不抵债状态。2018年8月起,公司开始向宁波尚引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持,2019年4月,利安科技设立全资子公司宁波赫钡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开始与SpinMaster接洽,此后SpinMaster向赫钡贸易下订单,公司全部交由宁波尚引外协生产。

简单来说,就是宁波尚引将自己的客户资源介绍给利安科技,并取得利安科技的外协订单作为交换条件。报告期内,利安科技向宁波尚引采购金额分别占宁波尚引自身营业收入的73.11%、86.25%、75.56%、32.66%,可以看出宁波尚引营收对于公司存在较大依赖。

一系列操作下来,宁波尚引在利安科技的“慷慨相助”之下成功实现扭亏为盈,然而利安科技自身从中却没得到太多好处。2020年至2023年1-6月,利安科技的玩具日用品类产品毛利率分别为14.49%、12.35%、26.18%、9.41%,不仅变动较大,且明显低于其他主营业务的毛利率(见表)。同时,负责SpinMaster订单的子公司赫钡国际贸易2022年和2023年1-6月的净利润分别为-285.99万元、9.81万元。商业合作不是搞慈善,利安科技为何选择如此吃力不讨好的方式?公司相关业务的商业合理性及稳定性恐怕令人担忧。

表:利安科技注塑产品毛利率及其变动情况

利安科技:过会一年提交注册新业务稳定性存疑0
来源:公司招股书

人工智能业务规划语焉不详

前文曾经提到,报告期内利安科技与浙大教授共同设立了一家名为视宇软件的子公司。公开信息显示,该企业的经营范围包括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软件销售、电子产品销售、光通信设备销售等。

与此同时,利安科技与浙江大学合作研发项目中包括一项“基于视觉定位的智能导游项目”,具体内容为利用智能视觉算法,开发无需场内标记点的自动视觉定位解决方案,形成可以代替传统景区人工导游的智能电子导游。公司表示,该项目是为了丰富消费电子类产品的品类而开发研发的物体识别和语音转换技术,技术成型后方便公司对外展示消费电子智能穿戴产品样件,进而拓宽相关消费电子注塑件的应用领域,开拓新市场。

不仅如此,2023年,利安科技又新设立了一家名为宁波灿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该公司的经营范围也包括人工智能硬件销售及智能机器人销售。招股书显示,其为公司拟用于生产玩具类塑料制品和销售人工智能硬件的全资子公司。这或许意味着利安科技未来有计划进军人工智能设备相关业务,不过招股书中对此却几乎没有任何提及。若公司确实有相关规划,则应当补充披露相关具体信息,确保信息披露的全面完整,才是对投资者的负责。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