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编写体系的“三个突出”
作者: 樊锐【摘 要】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写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全国迄今为止公开出版的读物中,反映和记载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时间跨度最长、内容体系最完整的一部权威正史著作,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论述精神,突出反映了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重点反映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此书的编写出版,有助于全党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切实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动力。
【关键词】党的历史;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历史决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6644(2023)01-0005-07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百余年光辉历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写出版了《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这部党史基本著作,是全国迄今为止公开出版的读物中,反映和记载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时间跨度最长、内容体系最完整的一部权威正史著作。学习这部著作,有助于牢固树立正确党史观,有助于进一步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有助于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有助于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一、突出反映了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论述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论述以及关于党史和文献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严格遵循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特别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党的历史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从而使全书体现了新的时代高度和理论高度。
一是充分吸收之前经党中央批准出版的党史基本著作的成果精华。《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充分吸收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二卷和《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的内容。《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议和悉心指导下编写完成的一部权威正史著作。为保持党史著作的权威性、稳定性和连续性,《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前90年的内容,以《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为基础修订原书稿;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部分为新编写的关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容。《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全书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卷。
二是总体框架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决议》精神进行了充分修改。比如,《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增加“绪论”,录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这篇讲话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时代方位,系统回顾了党100年来走过的峥嵘岁月和光辉历程,高度评价了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立的伟大历史功绩,精辟概括了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伟大精神,系统总结了党在百年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实践启示,深刻阐明了在新征程上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篇讲话对《决议》的起草起到了决定性的指导作用,很多内容被《决议》直接吸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全书的绪论,起到提纲挈领的引领作用。《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的结束语,采用《决议》第五、六、七部分,即“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这三部分内容,以更宏阔的视角阐述了党的百年奋斗对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对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进步事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所作的历史性贡献,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十条历史经验,并围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对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提出政治性、方向性、战略性、原则性的要求,这既是对党的百年历史的总结和升华,也是对历史、现实、未来的汇融和贯通,作为结束语,起到对全书的提炼和对未来的展望的作用。同《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相比较,《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不再设“每章提要”,而是在每一卷后增设“小结”,采用《决议》对党的百年历史各个时期的总结内容,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进行最新最权威的概括。
三是章、节、目的设置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系列重要讲话和《决议》精神进行了全新修改。比如,根据《决议》把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作为整体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第一章以“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为题,将《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的第一章建党之初的内容和第二章大革命的内容合并书写。根据《决议》把14年抗日战争时期作为一个独立的历史时期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突出了14年抗日战争的历史,并妥当解决了抗日战争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史分期的6年时间交叉等叙述难点问题等。章、节、目的标题也根据《决议》精神进行调整修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党的主要任务的提出和完成是贯穿《决议》的重要线索,《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章、节、目的标题突出了这两条重要线索,同时在节和目的标题中体现党的初心使命的确立、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等重大的新观点。例如,第一章第一节第一目“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改为“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原第三章第四节“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左’倾错误的严重危害”,改为第二章第四节“民族矛盾的上升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广泛开展”;原第七章第一节第二目“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改为第六章第一节第二目“党的八大和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原第九章第二节第一目“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改为第八章第二节第二目“制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明确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第十一章第八节“党的十九大和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下增设一目“明确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等等。其他一些重大论断也都按照《决议》进行了重要的修改完善。
四是党史重大问题的表述和评价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对标对表。比如,《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中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根据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上所作的报告,将相关内容表述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中国人民从此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比如,关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的评价,根据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增写了“四个基于”的内容,改为“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由此,中国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关于创办深圳、海南经济特区和开发开放浦东等重大决策的评价,吸收了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对有关内容进行了补充。此外,关于五四运动、长征胜利、遵义会议、抗美援朝战争等的历史意义,关于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关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策措施等的相关评价等,也都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
五是明确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作为党的历史的第四个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明确以党的十八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标志,充分记述和反映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积累的新鲜经验,充分记述和反映“两个确立”形成的历史过程和决定性意义。《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努力体现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重点和着力点为纲,带动全书铺展,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重视战略策略问题、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等重大问题。
二、突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主题主线,把握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这一主流本质,着重叙述和评价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战略部署、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及其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在叙述中注意用史料进行阐述,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夹叙夹议、有质有文,既注重讲出历史的本然,又注重讲出历史的所以然。
一是突出反映了党百年不懈奋斗史。《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讲清了1921年7月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在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贡献。《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讲清了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讲清了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讲清了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讲清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举旗定向、谋篇布局,砥砺前行、开拓创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使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让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二是突出反映了党百年理论探索史。《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反映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程。《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讲清了毛泽东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革命军队建设、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外交工作和党的建设等方面,怎样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讲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何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讲清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的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如何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讲清了围绕这些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突出强调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