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澳門行後的機遇及挑戰

習近平總書記澳門行後的機遇及挑戰0

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在2024年12月20日於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並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澳門回歸祖國25年來,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實踐取得巨大成功,澳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他希望,新一屆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團結帶領社會各界,搶抓機遇、銳意改革、擔當作為,更好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不斷開創“一國兩制”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這番重要的談話是研究澳門發展的必讀文獻。習近平指出,澳門回歸祖國25年來,一國兩制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得到有效維護;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歷史性躍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增強;對外合作持續擴大,“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作用日益彰顯。

對此我們可以觀察到,習總書記不斷闡釋一國兩制具有顯著制度優勢和強大生命力,是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好制度,是服務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好制度,是實現不同社會制度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好制度,必須長期堅持。一國兩制蘊含的和平、包容、開放、共享的價值理念,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值得共同守護。足見大陸當局對於一國兩制的堅信及信守是不會改變的。

2024年12月下旬習近平總書記訪澳門,習近平總書記表示,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步,迎來了發展的最好時期。澳門完全有條件有能力飛得更高、走得更遠、實現更好發展。習總書記並對澳門提出三點期許:一是登高望遠;二是海納百川;三是銳意進取。這番談話,不只是對澳門有更深的期許,更重要的是對澳門發展的期待,正視澳門發展中所面臨的各項問題,親自走訪走親,期間諸多談話頗值研究思考。

無疑地,澳門發展取得的顯著成績,得益於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得益於北京中央人民政府和內地大力支持,得益於國際社會積極參與,是特別行政區政府團結社會各界所拚出來的成績。

一、 習總書記對澳門回歸

25周年的感想與概括

距離習近平總書記上次2019年來澳門已隔五年了,習總書記提到過去5年,是澳門歷史上很不平凡的5年。面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和世紀疫情嚴峻考驗,當時的賀一誠行政長官和第五屆特別行政區政府在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大力支持下,團結帶領澳門社會各界,迎難而上、務實有為,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各項事業全面進步,譜寫了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嶄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同時全面概括澳門諸多發展及成就。包括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取得新成效;博彩業依法健康有序發展,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內涵不斷豐富,重點新興產業生機蓬勃。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琴澳一體化深入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封關運行,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規則機制軟聯通水平提升。同內地科技合作深化拓展,澳門科學一號探測衛星成功發射並運行良好。2024年後的澳門,經濟發展基礎更堅實、空間更廣闊,和祖國內地同發展共繁榮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民生問題是最主要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到民生福祉水平邁上新台階。積極回應居民訴求,持續加大民生投入,紮實辦好住房、醫療、教育、養老等惠民實事。長者公寓和澳門新街坊項目落成,澳門大橋建成通車,基礎教育質量不斷提高,高等教育事業持續進步,電子政務加速普及,宜居城市加快建設,居民生活舒適度顯著提升。2024年後的澳門,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有效,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成為安居樂業的一方福地。

對於澳門與內地間的法治建設與聯繫,習近平總書記也提出愛國愛澳政治社會基礎日益鞏固。完善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和制度機制,順利舉行第七屆立法會選舉和第六任行政長官選舉,澳門居民的民主、人權、自由等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加強憲法和基本法、國情國史和國家安全教育,全社會牢固樹立國家民族觀念、厚植家國情懷。不同族群友好相處,文化盛事精彩紛呈。2024年後的澳門,愛國愛澳主旋律更加響亮,多元文化共存共榮的特色愈發彰顯。

澳門不能自外於世界的發展之外,澳門的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大幅提升。深入推進“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建設,成立中國-葡語系國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和葡語國家交流合作更加密切。深化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合作,擴大締結友好城市、姊妹城市範圍,同更多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穩定的經貿關係。澳門獲評東亞文化之都、最佳亞洲會議城市等稱號,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上述這些都是習總書記有感而發,對於澳門過去發展的總結,足以作為澳門發展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 習總書記對澳門的

期許與盼望

習近平總書記對於澳門的期許是坦白且直率的,他對澳門提出三點期許。

包括一是登高望遠。要著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變局,緊跟時代潮流,進一步找準自身定位,科學謀劃澳門未來發展,更加積極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發展戰略,在國際舞台上展現更大作為。二是海納百川。要在愛國愛澳旗幟下更加開放包容、團結聚力,廣納天下英才,共建美好澳門。只要擁護一國兩制方針,熱愛澳門這個家園,都是喝了亞婆泉水的澳門人,都是建設澳門的積極力量。三是銳意進取。“廣州諸舶口,最是澳門雄”,澳門人向來具有拼搏精神。富不可自滿,安不可忘危。要展現更大魄力,勇於變革、敢於創新,更好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開創澳門發展新局面。這三點期許,將是岑浩輝行政長官及行政團隊所共同努力的方向。

對於一國兩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香港、澳門回歸以來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繼續推進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需要把握這些原則:

一要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始終堅持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高於一切,落實中央全面管治權,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同時,尊重兩制差異,充分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繼續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確保不會變、不動搖,確保不走樣、不變形。

二要維護高水平安全、推動高質量發展。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維護安全和推動發展都要堅定不移。要珍惜當前來之不易的安定祥和局面,集中精力拼經濟、謀發展、搞建設,不斷塑造新動能新優勢。

三要發揮獨特優勢、強化內聯外通。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廣泛拓展國際聯繫,提升全球影響力和吸引力。深度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更好扮演橋梁角色。

四要弘揚核心價值、促進包容和諧。傳承愛國愛港、愛國愛澳核心價值,增進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凝聚一切積極力量,畫出海內外支持一國兩制事業的最大同心圓。

這些原則的把握確實十分的重要。

三、 澳門發展的機會與挑戰

(一) 澳門的機會

2023年澳門本地生產總值達到3794.8億澳門元,是澳門回歸前的7倍,人均生產總值位列全球第二,失業率也僅不足1.7%。澳門特區政府還大力發展會展業、文化產業及高科技產業等其他產業,主動 粵港澳大灣區和橫琴深合區建設,努力實現經濟適度多元化。澳門特區政府重視教育、醫療、住房等民生領域的改善。澳門全面實施了15年免費的基礎教育制度,在建設現代化醫療設施的同時引入協和等國際知名的醫療機構,本澳居民平均預期壽命83.1歲,位居世界前列。推動公共住房建設,解決了低收入群體及長者、特殊人群居住困難的問題。

此外,澳門是世界上唯一以中文和葡文為官方語言的地區,與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國際組織等建立了廣泛的聯繫。未來要繼續鞏固地位,澳門應積極發揮“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作用,促進中國與葡語國家的經貿合作,更好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和橫琴深合區建設,為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更多貢獻。

平心而論,澳門的機會有:

一、澳門特區政府應建立和完善深度參與橫琴開發建設的制度機制。澳門可以制定參與橫琴建設的本地立法,以法律方式建立澳門參與橫琴建設的頂層設計,建立健全與粵方合作共建的體制機制,規範澳門公務員到橫琴任職的制度等。

二、歸納澳門具有發展潛力的產業,找準定位,加大對橫琴的資金投入力度,發展特色重點產業,盡快形成產業優勢。

三、聚集人才。積極推動澳門居民到橫琴就業、生活等,建立吸引各類人才的橫琴機制,打造人才聚集之地。

四、旅遊業與娛樂業生機無限。澳門一向以旅遊和娛樂業為主,尤其是博彩業。隨著中國大陸中產階級的增長,澳門有機會吸引更多的遊客,尤其是在高端旅遊市場和會議、獎勳、展覽(MICE)領域。澳門可透過擴展文化、藝術和休閒設施,打造一個多元化的旅遊目的地,而非僅依賴博彩。

五、金融業與金融服務中心。隨著大陸經濟的升級,澳門可發展成為大灣區的金融服務中心。澳門的金融業可以吸引外資,並提供跨境金融服務,尤其在金融創新、資產管理和風險管理等領域。澳門的人民幣離岸市場也有潛力成為亞洲重要的金融樞紐之一。

六、大灣區發展。澳門作為粤港澳大灣區的一部分,在交通、經濟合作和產業轉型中扮演重要角色。隨著粵澳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澳門可在大灣區的合作中提供更多的市場機會,吸引跨境企業,並深化與鄰近城市的經濟融合。

七、科技創新。隨著中國大陸政府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澳門也有潛力成為科技創新的熱點。特別是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高科技領域,澳門可以借助其地理優勢,吸引科技企業設立研發基地,並通過創新驅動的產業發展提升競爭力。

八、文化和創意產業。澳門的歷史背景使其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未來可進一步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包括文化旅遊、藝術展覽、電影產業等都將是發展的潛力領域。此外,澳門還可以利用其獨特的中西合璧文化優勢,吸引更多國際文化交流和活動。

九、可持續發展與綠色經濟。隨著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全球關注,澳門可將環保與綠色經濟作為未來發展的一部分。發展綠色能源、環保技術以及可持續旅遊等領域,澳門有望成為區域內可持續發展的先行者。

因此,澳門的發展機會主要集中在多元化經濟轉型、區域合作、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隨著大灣區的協同發展和澳門自身優勢的發揮。

(二) 澳門的挑戰

澳門地小人少,儘管澳門有多種發展機會,但也面臨一些挑戰。這些挑戰可能影響其經濟增長、社會穩定以及可持續發展。關於澳門的挑戰:

一、 經濟結構過於單一。澳門的經濟高度依賴博彩業,特別是來自中國大陸的遊客和賭客。雖然政府正在積極推動多元化經濟,但博彩業仍占澳門GDP的很大比例。這樣的經濟結構使得澳門容易受到外部經濟環境、政策變動以及全球疫情等因素的影響。

二、過度依賴中國大陸市場。澳門的經濟對中國大陸市場的依賴非常大,尤其是依賴大陸遊客。這使得澳門在面對中國政策調整、政治變動或是經濟放緩時,風險較大。未來,若無法實現經濟多元化,澳門可能會在全球經濟和政治變動中處於較弱位置。

三、土地和住房問題受限。由於地理面積有限,澳門的土地供應緊張,這導致了高昂的房價和租金,尤其是在住宅市場。這不僅給市民帶來生活壓力,也限制了商業和工業用地的發展,阻礙了部分企業的成長。土地供應不足可能會影響到新興行業和創新產業的發展。

四、人才短缺。儘管澳門有多所高等教育機構,但在高端專業人才方面仍存在短缺。由於大部分人才仍依賴大陸或其他地區,澳門在某些技術和創新領域的人才吸引力較弱,這可能影響到科技創新、金融業和其他高端服務業的發展。

五、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隨著旅遊業和博彩業的發展,澳門的環境壓力逐漸增大。過度開發可能會對生態環境、空氣質量、水資源和綠地造成損害。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和可持續發展的挑戰,澳門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來推動綠色經濟和環保技術的發展。同時,這也涉及到如何平衡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