翹首期待新一份 建澳“施工圖”出台面世 與逐一落實
繼今年3月全國“兩會”勝利召開,李強總理作了凸顯“強化宏觀政策民生導向”,且為“十五五”規劃奠定更加堅實經濟社會發展基礎的《政府工作報告》後,澳門4月又將迎來新一任行政長官岑浩輝的首份《施政報告》。由於今年不僅是新一屆特區政府開局之年,更是基本法賦予澳門五十年不變當中,第二個二十五年的開局之年,承先啟後,這份《施政報告》意義特別重大。
行政長官岑浩輝一再強調,將把“兩會”精神轉化為實際行動。無疑,特區政府擘畫澳門的發展藍圖和擬定的施政目標,只有赴諸實際行動才會成為事實;而特區政府的建澳藍圖、施政目標、行動方向與前進路徑,又必須透過科學和切合澳門實際的《施政報告》向社會展現和作出導向。
在此,不妨先看一看今年李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透露出濃濃的民生暖意。其中,今年重大政策取向之一的着力點是,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以消費提振暢通經濟循環,以消費升級引領產業升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今年的主要工作任務之一。
《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港澳方面,明確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從中清楚看到,中央政府無論面向全國,抑或針對港澳特區,都始終把改善民生,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平情分析,當前澳門的民生問題,正面臨重大考驗。儘管2023年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強勁增長80.5%,並在此基礎上,去年再按年錄得8.8%的增幅,全年總量已回復至2019年的86.4%,至於最新一期(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澳門的總體失業率、本地居民失業率、總體就業不足率分別為1.8%、2.3%和1.1%,均處於歷史上較低水平,但是,這些表面亮麗的經濟與就業數據,未必可充分反映民生亟待改善的另一面。
根據民間一項“掃街式”盤點調研,澳門民生區街舖空置率普遍逾一成,最高逾兩成。其實,每一位市民走出街區看看,都可以有一種民生區市道冷清的強烈感覺。捱過了疫情,上月仍然在營業的店舖,下個月便可能關門結業。店舖結業原因是多方面的,與疫後消費模式改變有關,也可能與部分本澳市民北上消費或因手頭拮据,用錢乾脆可省則省,不願隨便消費有關。至於社區經濟欠佳,中小店舖有陸續結業之勢,意味着經濟存在隱憂,且部分市民正面臨失業壓力。商户苦撐、民生艱苦,每個背後的辛酸故事,恐怕不是澳門每月薪高糧準的人士可全面理解。
當然,我們應該肯定現屆特區政府在改善民生,促進社區消費,助力區內中小店舖改善經營狀況是積極有為的。推出“2025年社區消費大獎賞”便是一例。此項大獎賞由3月24日開始,為期十周至6月1日止,超過兩萬家商家可使用優惠。不過,特區政府只預算投入約2.95億元,透過槓桿以聯動約11億元的消費額,這不論對紓解民困、改善民生,以至對真正刺激社區消費、支援中小商户的力度,似乎極為有限,有點不痛不癢的感覺。
去年澳門全年零售業銷售額為719.9億元,較2023年的845.7億元減少125.8億元,今年首季的零售業銷售額估計仍然疲弱。在這種消費狀況下,特區政府目標僅着眼聯動約11億元消費額,與去年減少125.8億元的零售業銷售額相比,差距可大啊,從補回的角度看,是否低了些?
值得指出的是,應該沒有人不認同治本比治標重要,但治本之道有哪裏,探究需時,落實也非一蹴而就。面對痛苦的病人,若不給予適當藥物治療,或連起碼劑量的止痛藥也欠奉,只鼓勵病人振作自強,恐怕不切實際。
反觀今年李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作為今年政府工作任務之首,並提出“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頗具深意。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在“兩會”結束後不久便印發了《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從八個方面提出了三十項範圍廣、力度大的具體措施,把惠民生與促消費的目標結合起來,着力解決制約消費的突出矛盾問題,藉此讓老百姓敢消費、願消費。這是值得特區政府借鏡與深思的。
以“組合拳”進一步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固然有待現屆特區政府站在新的高度去推進。而為着做好經濟適度多元“必答題”,究竟是沿用“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還是重新佈局優化產業結構,並加快交卷成效,也是這一屆特區政府必須認真思索,積極處理的重大施政問題。習近平主席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作重要講話時,提出了四點希望,排首位是着力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今年“兩會”期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在接見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團時,也提及了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問題。可見,習近平主席和中央領導人是多麽關切澳門的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行政长官岑浩輝出席全國“兩會”精神傳達會時,結合澳門實際情况談了六點體會:一、堅决貫徹落實好習近平主席視察澳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打開發展新天地,不斷創造新輝煌;二、深化公共行政改革,加强統籌協調,全面提升治理效能;三、以澳琴一体化为目標,以法律制度創新為突破口,加力加快推进横琴合作區建設;四、拼經濟、增動能、謀長遠,切實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取得實質成效;五、堅持以市民为中心,辦好民生實事,持續提升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六、鞏固提升澳門獨特地位和優勢,深化國際交往,在國際舞台上展現更大作为,更好融入服務國家發展大局。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澳門確實面對眾多新舊問題。有關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以及推進經濟適度多元和澳琴一體化等系列施政重點,都不是靠敲鑼打鼓可以實現的,特區政府真是任重道遠。但相信行政長官岑浩輝和特區政府管治班子只要敞開胸懷,集思廣益,把上述六點體會深化、細化為現屆特區政府首份《施政報告》——建澳“施工圖”的具體内容,並帶領特區政府工作團隊逐一落實工作目標,澳門將會愈走愈光明。對此,廣大澳門市民正在翘首以待。(本文作者 陳錚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