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門感受古堡浪漫風情
澳門的酒店各具魅力,成為澳門這座國際大都市靚麗的風景線,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打卡。聖地牙哥古堡酒店位於澳門西灣民國大馬路,其前身是聖地牙哥炮台古堡(或稱媽閣炮台、西灣炮台),由當時的澳葡政府於1629年修建而成,位處內港的入口處,是澳門昔日的軍事防衛系統之一,用於抵禦歐洲敵國和當地海盜的入侵,肩負保衛澳門的重要使命。
1981年,澳葡政府將炮台古堡改建成極具葡式風情的酒店,時至今日,聖地牙哥古堡酒店仍保留著原始的風貌,獨特的葡式風格的設計與城牆、隧道、教堂等文物巧妙地融合為一體,成為澳門的歷史性地標。置身其中猶如親臨世紀建築,體驗古堡浪漫。
庭園許願池
酒店一樓處還有一座庭園許願池,池高於地面逾半米,整體是用紅磚製成,池邊兩側還有一個充滿葡式風情的拱門形狀鐵架屹立在其上。據記載,庭園許願池的前身是一個蓄水池。昔日為了應對持久戰時士兵的飲水問題,聖地牙哥炮臺在其內部建有一個蓄水池,池內蓄有源源不斷的清水以供士兵飲用。戰時,士兵為了寄託對和平生活的嚮往,每逢出征前都會對著蓄水池默默許下自已的願望,久而久之,這個蓄水池就變成了如今的庭園許願池。
聖雅各伯小教堂
小教堂建於1740年,小堂内奉祀的聖雅各伯(St.James)又名聖地牙哥(S.Tiago Statue),守護葡萄牙戰士長途遠征。於是媽閣炮台的葡文名稱便定為聖地牙哥炮台,改建後的酒店亦沿用此名。每年7月25日為聖雅各伯宗徒慶日,故於葡軍駐耋之時,每年只在此日開放教堂,讓信徒朝拜。聖雅各伯的小教堂曾在1978年復修,並正式對外開放。


聖地牙哥炮台
聖地牙哥炮台建成於1629年,曾裝備有16門大炮直指海面,與大炮台及東望洋炮台組成堅固的外圍軍事防線,以防禦水路進侵之敵人。炮台城牆長110米,寬40米,構成一個長方形平台,高出海平面約3米,並設有一個多角形碉堡用作防禦。整座炮台位於昔日內港的狹窄入口處,能有效控制所有海上活動,成為當時保護內港的一座重要屏障。1981年,炮台被改建為聖地牙哥古堡酒店。
山泉
在隧道石梯旁邊的石牆,完整地保留了一口標誌著1629年的山泉,其上刻有一個中世紀的女人帶著戰利品坐著驢子歸來的壁畫,寓意著"勝利、祝福”一說。據說在很多年前,征戰沙場歸來的戰士會在此處暢飲山泉水,或洗去雙手污垢來慶祝凱旋回歸,如今此處已然成為步入酒店大堂的標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amyk20250520.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