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產業發展高地 崗位帶教實踐應用 澳門青年人才上海學習實踐計劃

作者: 少楓

置身產業發展高地 崗位帶教實踐應用 澳門青年人才上海學習實踐計劃0

上海被形容是世界觀察中國的一扇窗,去年上海社會科學院發布的《上海經濟發展報告(2023)》指出,上海經濟在新冠疫情後實現快速復甦,乃得益於上海自身的經濟結構、“五大中心”優勢以及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穩經濟措施。即使2022年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沉重打擊,同年上海經濟總量仍居全國經濟中心城市首位,保持經濟韌性。近年來,上海與澳門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兩地在金融、會展、文化、旅遊、青少年交流等領域開展的務實合作成果顯著。上海的產業結構多樣化、人才培養、建設新型產業體系等經驗,正好在澳門特區“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關於建立滬澳合作會議機制的安排》下,為滬澳兩地創設廣闊合作前景。

談到滬澳人才培養的合作成果,不可不提“澳門青年人才上海學習實踐計劃”,該計劃曾獲國家主席習近平點讚說:“‘第八期澳門青年人才上海學習實踐計劃’全體學員給我來信提到,從學習實踐中深刻感受到我們的國家制度是符合實際、與時俱進的,他們有信心把‘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堅持好、發展好、完善好。這充分展現出澳門新一代愛國愛澳、自信自強的精神風貌,讓我十分欣慰。”該計劃由2012年起舉辦至今已派選260位青年骨幹接受培訓。

參與計劃的學員經過嚴格甄選,來自澳門社會服務界、工商及青年等團體,2023年“第九期澳門青年人才上海學習實踐計劃”共有27名學員獲選派到上海,他們在上海行政學院學習基礎理論,以及分組到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浦東新區政府及徐匯區政府部門完成為期三個月的學習實踐。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寄語學員要抓緊機會,在地、在場、在崗體驗祖國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感受上海迷人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更期望學員們能秉承澳門新一代愛國愛澳、自信自強的精神,努力學習,用心實踐,學成後把上海的經驗帶回澳門,在投身報效祖國、服務特區的事業中借鏡應用,造福社會,成為國家和特區發展與進步的重要力量。寄語學員抓緊機會,用心實踐,把實踐成果應用在特區發展。

任職於投資公司的呂娜惠,經常走訪內地不同城市,2023年獲選參與“第九期澳門青年人才上海學習實踐計劃”,於上海市商務委口岸管理處進行實習,口岸管理處位於上海外灘,直觀東方明珠塔和陸家嘴的中心地帶。呂娜惠主要工作是參與市綜合保稅區內重點企業和相關部門的調研,以及開展綜合保區政企圓桌會議,根據調研和會後情況完成調研簡訊和報告,企業通常不是派代表參與會議,而是由企業副總裁或總裁親自出席,讓她掌握到不同行業拓展國外業務時的最新行情,“口岸管理處經常與不同企業召開會議,過程中讓我了解上海整體營商環境,如郵輪、汽車等外貿市場趨勢,以及企業拓展國外業務時要克服的困難,同時亦認識到不同國家對中國產品的需求種類各有不同,這對有意創業的青年十分重要,可更具目標性地開拓外貿市場。”

“那時為了籌備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我和工作人員一連七天在機場留宿。”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是上海年度國家級展會,2023年第六屆“進博會”共有154個國家、地區或和國際組織代表出席,呂娜惠所屬的口岸管理處負責的接待任務十分繁重,展會開幕前兩星期,需與海關及邊防人員協調溝通、到機場及主要動車站踩點,還要確認與會人員信息,包括警衛團的隨身配備和媒體器材的申報等,呂娜惠表示,能夠接觸很多新事物,十分振奮,“‘進博會’的協調環節眾多,我最難忘是獲部門為我辦理特許證自由進出機場任何區域,處領導告訴我此證的配額不多,能夠用它來學習是很光榮的事,我很珍惜這機會。”呂娜惠在“進博會”參與接待了南非副總統伉儷、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等其他國家政要人員,親身體驗到國家級展會的規模如此盛大,她形容內心感到自豪和興奮。

“我以前參加的實習大多是輸出自己的專業能力,而參與澳門青年人才上海學習實踐計劃的我,每天都在吸收。”呂娜惠表示,學員在上海行政學院學習的理論課緊貼國際時事脈搏,幫助他們客觀分析中美關係、俄烏戰爭對全球經濟的影響。27位學員雖然各自到不同單位實習,主辦方每逢周五都會組織學員參與文化活動、參訪政府單位或論壇活動等,呂娜惠認為,澳門基金會籌辦的實習計劃為學員提供了高質量平台,啟發青年探索發展之路,“不論是‘進博會’或是安排我們參與的論壇,都是國家級專家分享最新觀點,通過這些數據和經驗,掌握國家的優勢所在,思考如何與其他國家優勢互補,也幫助我思考未來發展的路向。”

“我沒想到是如此實務的學習,實習單位十分無私地分享他們的經驗。”梁恆佩憶起參與澳門青年人才上海學習實踐計劃時如此說。她的實習單位是東方明珠國際交流有限公司屬下文創中心,主要負責協助藝術節活動、撰寫方案、協調志願者培訓工作等。實習期間,梁恆佩參與著名的上海國際藝術節,活動集演出、展覽、節目交易、論壇、藝術教育等功能於一身,既是優秀作品的交流創作舞台,亦是文化貿易的專業平台。就讀會展專業的梁恆佩,現正從事新媒體工作,她在藝術節中負責節目交易會的接待和志願者協調,並把握機會了解展演行業的最新趨勢,“我在節目交易會上有機會與藝團負責人直接交流,了解品牌的營運模式、成本考量、數字藝術的興起等,透過與不同領域人士接觸,令我相關知識愈來愈豐富,思考如何把國外優秀演出引入澳門。”

“老師常提醒我們,雖然協調工作細小如螺絲釘,但若有一粒出問題就會掉鏈子。”節目交易會期間,梁恆佩與團隊要接待近600位藝術家或嘉賓,並協調四間院校約110位志願者分工,正好讓梁恆佩應用自己在社團服務經驗,“志願者們好熱血,好盡責,我以前在學生團體工作的經驗派上用場,透過雲端共享、騰訊問卷等方式,統整學生們提出的問題,提升解決問題效率。”梁恆佩表示,帶領她的實習老師和團隊敢於創新,亦樂意採納不同意見,“有次我提出為來自各國的藝術節嘉賓整理一份Travel Tips,包括酒店交通、如何註冊內地電子支付、購買電話卡等資訊,整理好方案給老師後,最終獲得採用。”梁恆佩稱,此舉讓她感受到實習單位對學員的重視和尊重。

“以前我沒有太大興趣去大灣區發展,但見識了上海的發展規模和專業水平,原來國內發展有很好的機遇。”梁恆佩表示,參與此實習計劃讓澳門青年的視野更上一層樓,也成為滬澳合作橋樑,“我們學員當中有來自教育界的,希望參考上海藝術普及教育經驗在澳門推廣;我在實習期間至少看了十場演出,認識節目交易平台如何把本地演出引向世界,每位學員就是連動兩地合作的橋樑。”澳門基金會並要求學員在完成實習後按其專業提交調研報告,以學員視角及對行業的觀察,務實探討滬澳不同領域的合作空間。

“上海展現了敢為人先的奮鬥精神。有時候創新不一定成功,現實中提出十項創新方案,可能只有一項順利落地,他們仍不斷嘗試與努力。這種堅韌不拔的姿態,正是推動城市和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動力,這種精神對我頗有啟發。”學員曾劭翀表示,這三個月在上海度過的實習體驗,令他對內地金融和科技業發展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曾劭翀在銀行從事本澳及跨境大型企業信貸風險管理,他獲安排在上海浦東新區金融工作局機構服務處實習,參與的項目包括協助金融機構集聚和功能提升,分析企業在浦東面對的問題和訴求,再向相關部門提出建議,透過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截至2023年10月,上海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外資研發中心分別新增49家和20家,累計分別達到940家和551家。曾劭翀稱,當地政府在招商引資方面的積極進取令他印象深刻,“雖然浦東新區的金融市場要素充足,但政府依然保持主動積極的姿態。他們不僅吸引重點企業落戶,還促進配套機構及人才集結。這些企業是各地爭奪的對象,也會基於最佳條件選擇投資地。政府深入評估企業對區域的綜合效益,迅速組織相關單位協調,提供稅務、通行、住宿等多方面便利措施,致力於實現互利共贏的局面。”

“實習不僅是提升專業技能的機遇,更是深入理解國家發展大局的寶貴時機。”曾劭翀表示,實習內容豐富而具挑戰性,遠超預期,“金融工作局安排我參與‘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十周年主題論壇’,當時以為坐在我身旁的是一名外籍中層管理人士,誰料對方竟是世界500強外資企業在中國區的董事長,如果沒有參與澳門青年人才上海學習實踐計劃,我未必有機會在這個平台與對方交流。”曾劭翀認為,這種高層次的交流機會體現了國家對澳門青年的重視和培養,以及澳門青年在國家發展平台的機遇,加深了他對國家、澳門發展和個人責任的認識,“我們報名參與計劃時,會思考課程內容對自己有何意義,但如果從國家層面出發,課程核心意義是培養社會發展的骨幹。”

實習期間,曾劭翀有機會參與實習單位與當地外資企業的閉門會議,感受到當地政府支持外資金融機構發展的積極務實作風,亦在上海行政學院接觸到上海市主要政府和機構的青年幹部,當地政府定期舉辦跨部門青幹班,讓涉及社會治理的部門成員共同學習,加深認識,目的是日後提升政府跨部門協作的效率,曾劭翀認為做法值得澳門借鏡,“澳門青年人才上海學習實踐計劃已邁向第十期,而中青年亦是服務社會的核心之一,未來可考慮拓展計劃對象至在職中青年,定期匯聚他們共同學習,掌握澳門和國家發展需要,讓跨部門協調更加紮實和鞏固,溝通效率更高。”曾劭翀稱,此次實習是他職業生涯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期待將這些經驗運用於更廣闊的發展平台,促進澳門與內地的深度合作,為社會和國家貢獻力量。

澳門青年人才上海學習實踐計劃為澳門社團青年骨幹提供務實和寬廣的舞台,走進產業市場最前線,實地了解行業實際情況,探索適合澳門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陸續開展,逐步促成區內深度融合,為灣區青年帶來各種機遇。澳門基金會將持續開展交流實踐項目提升青年素質,助青年緊貼時代發展步伐,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自身的本領和熱情回饋社會、建設特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