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天佑:團結科技人才 促進科創發展
作者: 謝瑜
崔天佑:廣州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臨床醫學學士,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及麻省理工學院 清華MIT全球工商管理碩士(GMBA)。現任嘉猷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環科監控檢測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其主要社會職務: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州市委員會第14屆廣州市委員,科創中國大灣區青年百人會主席團主席,廣東省科協澳門特邀委員,澳門同善堂值理,澳門中華總商會理事,澳門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理事長,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副理事長等。
澳門回歸祖國後,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社會湧現出了一大批青年才俊,活躍於各個領域。崔天佑,具有三大愛國人士家族美譽之一的崔氏家族後人,積極參與國家的發展建設,在推動“科創中國”落地方面,他作為科創中國大灣區青年百人會主席團主席,組織和參與了多項活動,展示了青年力量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今期的人物訪談,我們邀請到澳門青年才俊崔天佑,請他分享自己的人生和事業等。
人生發展路上充滿熱忱
崔天佑幼承庭訓,一直以大蓮花勳賢祖父崔德祺、金蓮花勳賢祖母何麗貞,澳區全國人大代表父親崔世平為榜樣,傳承愛國愛澳的家國情懷。他既是成功的青年企业家,亦身兼多項社會職務,以服務社會為己任。
談及自己的人生經歷,崔天佑說:“我在美國加州中學畢業後,於2012年完成廣州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臨床醫學學位,然後在澳門鏡湖醫院工作。在做兒科醫生的同時,也在從事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項目。當時留意到澳門控煙法的實施,導致了室內空氣檢測的需求,因此我創辦了環科監控檢測有限公司,人生開始邁進了雙軌道”。
對於事業他充滿熱忱,“我很熱愛自己的兒科醫生職業,曾被香港兒童呼吸學會邀請分享澳門在兒童呼吸方面的情況。在職業發展的道路上,我有過困惑,也曾陷入深深的思考。是繼續做兒科醫生,還是去嘗試不同的發展路向?當時公司的業務發展勢頭良好,不少大企業客戶,所以就大膽做了一個決定,讓自己停一停,暫時不做醫生,去進修深造,最後決定去清華讀MIT 全球工商管理全英文碩士學位”。
崔天佑由醫生轉行至金融行業,可以說是一個相當大的跨度,當記者問及這中間會否遇到很多障礙?他坦言:“學醫和做醫生的經歷,給我在其他行業的發展打下了一個良好且堅實的基礎。學醫其實給我最大的好處是教會我做一件事的過程,如要先計劃,然後去做,做好後檢查,然後改正,改好後繼續去計劃,這是一套完整的流程;做醫生使我養成了許多好習慣,例如每日要交接班,定期寫病情記錄,一定要‘三查七對’等,這些習慣的養成,使我在接觸不同的行業時,也有這些嚴謹的醫學習慣,對我在其他行業上的發展也有啟發和幫助,因此一直感恩母校中山醫學院和鏡湖醫院對我的培養”。
“如果沒有當年打下的好基礎,就沒有我今天的成長。在我看來,如果一個人的基礎打得好,知識水平達到一定的水准後,跨行業發展不是一件困難的事。在大學打下的知識基礎和形成的思維模式,使我非常受益”。他笑言自己是個“愛折騰”的人,也是一個好奇的人,需要不斷學習,最近又在學習消防工程。“我的人生字典內有‘好奇’二字,有一顆好奇心,對很多事情充滿好奇,想一探究竟,這也是我事業發展的動力。我們要保持一顆好奇心,要有求知欲,去擁抱世界的變化,創造有意義的人生”。
年輕人需要有自己的偶像
談及當下青年的發展,他誠懇地説道:“年輕人需要有自己的偶像,了解自己的偶像當年的奮鬥,爲自己找到努力的方向和動力。我的偶像是父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我的眼中,他也是位‘愛折騰’的人。當年父親大學畢業後在美國是結構工程師,事業成功,但爲了自己的使命,後來還是選擇回到了澳門發展”。
“年輕人的努力上進、良好的共情能力等會使自己受人歡迎,較易得到支持或幫助。青年朋友應相信,當你在努力中,當你擁有一定能力的時候,自然容易遇到幫助你的‘貴人’。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平時自己需要做好儲備,一旦有機會,才能更好展示自己,才有可能獲得認可。作為年輕人,不要怕吃虧,要勇於追求自己的特色,勇於創新”。
崔天佑回憶道:“難忘當年讀大學的一個經歷,記得在上實驗生理課程時,因爲我平時就喜歡玩試管,所以在課堂上我做實驗的動作較為標準,並得到了老師的贊許,說我的動作做得不錯,和實驗室的研究員都差不多水平了。我聽后心中不禁歡喜,問自己能否去做實驗室的研究員,老師笑言沒所謂”。他津津有味地笑談當年的故事,“下課後,我又走到老師面前,問道:‘您之前在課堂上説的是否算數’?老師說還要再看看情況,我説自己暑假也會留在學校,時間充裕,到時我去旁聽也可以,待您有時間我去找您。此時老師亦被我的誠懇和一追再追的精神打動了。其實機會常常在我們的身邊,有時就是看你是否有勇氣問多一句話,命運或者因此改變”。
學成歸來貢獻專業力量
清華全球工商管理全英文碩士學位項目(Global MBA)是兼具清華品格與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簡稱“MIT”)元素的兩年制全職MBA項目, 致力於培養具有綜合管理能力的未來領導者, 植根中國, 面向世界。2019年崔天佑取得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清華MIT 全球工商管理碩士(GMBA)學位,畢業後分別於中金、星界、弘暉等知名資本任職。2020年回到澳門擔任嘉猷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除管理家族資產外,亦同時負責管理嘉猷資本及嘉猷科技兩大核心全資家族企業。為鼓勵粵港澳大灣區企業互融發展,先後投資如弘暉基金、博維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芯耀輝科技有限公司、普強(國際)科技有限公司等新興企業,助力企業配合國家發展大局。
作為青年企業家,他富有內涵也有愛心,他會關愛身邊的每一個人,會主動且細心關心員工,包括健康狀況,甚至是員工子女的學習,員工對此很是感激。對此崔天佑真誠地說:“這與家庭的教育有關,因為我們希望‘一直一起’,如果員工不健康,怎麼可以一直一起呢?”
崔天佑在事業成功發展的同時,亦熱心服務社會。作爲澳門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理事長,通過舉辦或推動多元化的活動,創設條件及契機,促使澳門科研成果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及海外的科技企業及資本進行對接,助力具條件的科研成果實現轉移轉化,引導社會資金投資優質科研項目;促進產學研及企業交流的機會,了解企業的實際需求,進一步轉化成果,提升發展潛力;組織學生和青年創業者訪問海內外知名企業和創新園區,增廣見聞,學習先進經驗。
2023年8月,澳門產學研合作促進會訪問無錫,推動兩地在科技、商務、金融、文旅等多領域的深入合作。訪問期間,雙方在科技、醫療、食品產業、金融、文化創意等領域達成了重要合作意向,並在科研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創新項目落地等方面探討了具體合作路徑。雙方將共同推進創面修復技術、醫療科研平台建設、食品產業發展、金融創新及文化創意產業等方面的合作,為促進澳門和無錫的共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他稱,未來將繼續深化與無錫的合作,推動成果轉化、人才交流、金融投資、商業文化等方面的互補與共贏,續寫“雙灣融合”新篇章。
作為澳門同善堂值理,崔天佑致力於延續同善堂130年的慈善精神,關注教育和公益領域等。為推動科普教育和青少年成長計劃,培養新時代的青年志願者,作為廣州海外聯誼會常務理事、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他通過參與海峽兩岸暨港澳協同創新論壇、澳門產業與專業未來發展等活動,舉辦滬澳的教育和公益活動,如與包達三基金會包鴻勛合作,為自閉症兒童舉辦藝術品比賽等。
循大道,至萬里,盛世成就青年。崔天佑用信念照亮人生,以行動書寫青春。他表示,未來將力盡己任,團結澳門科技界精英,促進人才培育及科技創新發展,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貢獻專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