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和完善企業治理,推動可持續發展

作者: 黃仁民

優化營商環境和完善企業治理,推動可持續發展0

優化營商環境和完善企業治理應視為一籃子來看,是相輔相成、共同推動發展的關鍵因素,通過協同作用來激發市場活力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當中,以綠色環保為例,國家於2020年提出致力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這不僅體現了國家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國際擔當,也為全球氣候行動樹立了標杆。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不僅需要政策引導和技術創新,更需要構建一個有利於綠色產業發展的良好營商環境。

澳門作為國家重要的對外窗口,以及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之一,其在推動綠色產業方面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因此,澳門在優化其營商環境時,亦要與時俱進,以更好地配合國家“雙碳”戰略。不斷創新和完善相關政策,以確保能夠有效地支持和促進綠色產業的發展。這包括簡化審批流程、提供稅收優惠、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鼓勵綠色金融創新等措施。

同時,澳門的企業也應積極回應國家的“雙碳”戰略,通過改進管理方式、採用清潔能源、提高能效和減少廢棄物排放等方式,來降低自身的碳足跡。企業治理的完善將有助於形成良好的企業內部控制機制,確保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能夠承擔起社會責任,實現可持續發展。

另一方面,國家提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完善企業治理,企業可借助推動ESG的發展(環境保護Environment、社會責任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並結合新質生產力的要素,如四大產業中,會展業已開展了綠色轉型的工作。以澳門會展業為例,通過採用環保材料、節能減排技術和數字化管理等方式,減少了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同時提高了運營效率和參與者的體驗。其他產業如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業、中醫藥等,也可以通過引入ESG理念和新質生產力的要素來加快實現轉型升級。

改善營商環境,

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近年來,澳門政府為了改善營商環境,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其中,最為顯著的舉措之一是將原有的貿易投資促進局改編成為招商投資促進局,聯合深合區主力組織全球招商工作,吸引“1+4”產業落戶澳門及深合區。這一改革旨在更有效地吸引境外投資和人才,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招商投資促進局在聯合深合區主力組織全球招商工作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該局專注於吸引“1+4”產業落戶澳門及深合區,這些產業被視為澳門經濟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柱。

具體成效方面,今年上半年,招商投資促進局通過其投資者“一站式”服務,收到了199個新投資計劃,並完成了對153個投資計劃的跟進。根據投資者資料,這些已完成跟進的投資計劃創造了817個就業崗位,涉及投資金額約13.2億元澳門元。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落實的投資金額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水準,這反映了投資者對澳門營商環境及發展前景的信心。

事實上,特區政府在改善營商環境方面付出了相當的努力,包括政策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等。然而,近年來,由於周邊環境的變化以及疫情等多種疊加因素的影響,澳門經濟面臨了一定的挑戰。這些挑戰包括國際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貿易摩擦的增加、澳門經濟過於單一下面對旅遊業的下滑等。在這樣的背景下,除了要做好固本培元的工作外,我們還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

正如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於今年五月考察澳門中華總商會並與企業家代表座談時所指出的,澳門具有六大優勢,社會各界應當充分利用這些優勢,做好“引進來、走出去”的工作。這六大優勢包括:具有“一國兩制”的最大制度優勢;具有充足的發展空間優勢;具有國際化程度高的營商環境優勢;具有實力雄厚的經濟基礎優勢;具有中西文化薈萃的人文優勢;具有愛國愛澳的傳統情感優勢。日前第六任行政長官候選人岑浩輝在政綱宣講及答問大會上分享他的六個施政方向,以及在記者會上強調要發揮好夏主任提及的六大優勢,包括把“1+4”經濟多元發展策略與橫琴“四新產業”對接,促進澳門經濟多元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發揮自身優勢深化與葡語國家的合作

夏寶龍主任提及的六大優勢,其中一個優勢是澳門具有國際化程度高的營商環境的優勢。澳門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穩固的經貿關係,是190多個國際組織和機構的成員,獲得145個國家和地區的免簽或落地簽的待遇。此外,澳門保持單獨關稅區和自由港地位,實施簡單的低稅制是全球企業所得稅最低的地區之一。本澳營商環境的不斷改善和提升,是世界貿易組織認定的全球最開放的貿易和投資經濟體之一,位列美國傳統基金會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亞太區前10名。這些優勢使得澳門成為吸引國際投資者的理想之地,為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中央賦予澳門“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的發展定位,我們的發展離不開這個基本盤。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相比,澳門不僅是四個中心城市之一,而且澳門與葡語系國家聯繫緊密的優勢,為中國與葡語國家交流合作搭建了重要平臺,也為大灣區與葡語國家架起連接互動的橋樑。中葡論壇是我國目前唯一一個以語言為紐帶的多邊合作機制,成立以來,中國與葡語系國家貿易增長了近20倍,中國與葡語國家的貿易額從2003年的110.3億美元增加至2022年2,148.3億美元,中國與葡語國家的經貿往來日益提升,經濟活力不斷釋放,中葡經貿合作潛力巨大。

這一戰略定位凸顯了澳門在國家整體發展中的獨特作用和重要地位。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交流的重要樞紐,澳門利用其語言、文化和歷史優勢,有效地促進了雙方在經貿、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的合作。特別是在中葡論壇的框架下,澳門不僅加強了自身與葡語國家的聯繫,還帶動了整個大灣區乃至全國與葡語世界的交流合作。

隨著中葡經貿合作的不斷深化,澳門的戰略地位愈發重要。它不僅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也是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平臺。未來,澳門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深化與葡語國家的合作,推動中葡關係邁上新臺階,為國家的繁榮發展貢獻更多力量。同時,我們也期待澳門能夠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時,進一步加強與內地城市的協同發展,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實現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新局面。

剛才談到了中葡平臺的優勢作用,這方面主要能夠帶動澳門有更多商機。在推動中葡平臺發展上,本會十分重視“一平臺”、“一帶一路”等方面的建設工作,以往,中總下設的策略研究委員會曾就“一平臺”、“一帶一路”開展專項的研究工作,這些研究包括“澳門中葡平臺優勢及合作機會研究─新常態下‘一帶一路’戰略帶來的機遇、挑戰與應對”;“中葡經貿合作發展報告”;“澳門參與國家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研究;“澳門中葡平臺與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遊協同發展─基於航空業發展視角”等。此外,中總策略研究委員會曾舉辦“中國與葡語國家智庫高峰會”,藉此探討智庫發展、“一帶一路”與中葡平臺等發展。

去年,中總成立一百一十周年會慶的契機,舉辦了“澳門平臺助力‘一帶一路’高質量建設”論壇。舉辦論壇的目的是澳門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發揮澳門平臺所長,更好配合國家所需,為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貢獻澳門智慧、澳門力量!

建立人才制度,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高地

倘若以經濟層面來看,就一個深圳的GDP已經大於港澳加起來的總和;但是,站在國家發展的高度來看,港澳的獨特作用是十分之大的。在不久之前,二十屆三中全會順利召開,這次全會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了戰略部署,全會通過的《決定》,其中對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特別講到了支持香港澳門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這還不是一般的人才集聚,是國際的高端人才。

因此,港澳的獨特作用並非一味的追求經濟發展的最大化,而是多維度,包括剛才提及的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另一方面,三地的優勢互補、互動合作,可以從明年三地合辦全運會,我相信這是一個很好的合作案例,對推動本澳打造“體育之城”以及體育產業起到促進作用。

在加強粵港澳三地營商環境一體化過程中,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人口超過8700萬,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4萬億元人民幣,以不到全國1%的總面積創造了全國九分之一的經濟總量,這充分展示了大灣區作為中國經濟新引擎的重要地位和巨大潛力。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到2035年要建成國際一流灣區,這是一個宏偉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三地營商環境一體化是關鍵。在這一過程中,澳門可以借助深合區作為重要的橋樑和平臺。自深合區成立以來,已推出許多政策,其初衷就是為了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增強澳門經濟的韌性和競爭力。與此同時,本會於2022年12月在橫琴設立了中總廣東辦事處,旨在為工商界提供“引進來、走出去”的服務,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和橫琴深合區的建設,為企業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和平臺。

眾所周知,澳門是微型經濟體,以服務業為主,每年大量旅客訪澳,人力資源的支撐十分重要。為了應對這一挑戰,特區政府於去年公佈《人才引進法律制度》,並開展三類人才引進計劃。本澳現正全力推進“1+4”產業適度多元化發展,正是急需人才的關鍵時期,加上各地搶人才,求才若渴,畢竟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企業治理專才需要一段長時間。從短期來看,引入人才方面,政府應該加大力度,以配合實際發展。

特區政府可利用不同行業長期和短期的外地僱員輸入數據資源,優化勞動力市場管理和建立人才引進制度。通過數據分析,政府可以更好地掌握各行業人員的流動情況,為企業和求職者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同時,政府還可以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制定更加合理的人才引進政策,吸引更多優秀人才來澳工作,為澳門的產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具體措施包括:優化外地僱員輸入計劃、建立人才庫、提升培訓與教育、簡化簽證和居留手續、增強就業服務、促進產業多元化、加強區域合作等措施,澳門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和利用人力資源,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增強其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競爭力和吸引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