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語:將智能科技融入健康服務 適時修法及加大執法力度
1.今年是“澳門健康城市”成立20周年。澳門特區政府於2004年響應世界衛生組織的倡議,推行“健康城市”項目,成功實施多項健康措施,都取得了哪些成績?
澳門立法會顏奕恆議員:這20年來,澳門特區政府推行“澳門健康城市”項目,各個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在疾病防控、醫療設施、公共衛生、健康促進、食品安全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澳門博士智庫何鍾建博士:今年是“澳門健康城市”成立20周年,回顧這20年,我認為特區政府在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疾病防控、健康促進等方面均取得顯著成績。
澳門醫務界聯合總會副會長黃駿傑醫生:政府在推進健康城市建設方面的决心與行動力,爲澳門居民的健康福祉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蔡通副會長:自2004年推行“澳門健康城市”項目以來,在特區政府、社會各界及全體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亮眼成績。澳門居民的預期壽命、新生兒死亡率和孕產婦死亡率,以及癌症五年存活率等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2.您認為特區政府在公共衛生及健康促進方面,還有哪些提升的空間?
澳門立法會顏奕恆議員:在防範各類傳染病上,特區政府需防範於未然,完善疾病預防和控制體系,加強與鄰地政府防疫部門的合作,繼續強化流行傳染病趨勢的監測和預警機制,盡早將流行傳染病的苗頭遏止,保障全澳居民的健康,同時要加強居民防範流行性疾病的意識,推動居民掌握最新資訊。
澳門博士智庫何鍾建博士:在此我想提出來的是,澳門有無可能做一個全民健康數據的追踪庫,用以推進公共衛生建設,如按照不同的年齡層,按照性別等組別進行分析,也是深度數據分析。
澳門醫務界聯合總會副會長黃駿傑醫生:特區政府在公共衛生及健康促進方面,可以著重考慮以下兩個方面的提升:一是在公共衛生方面;二是在健康促進方面。
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蔡通副會長:衛生局從“預防優先,妥善醫療”的理念部署,推動和落實各項衛生政策和措施,當中免費醫療制度及初級衛生保健體系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為“太平洋地區典範”。在肯定相關工作成效的同時,廣大居民亦認同在澳門“看病難”是一個普遍而迫切的訴求。
3.您認為澳門在環境衛生治理方面做得如何?是否應該進一步加大對社區內存在的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等行為的處罰力度?
澳門立法會顏奕恆議員:本澳目前規管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等行為的《公共地方總規章》是在2004年頒佈,已有20年未進行修訂,建議政府與時俱進檢討有關法律,同時持續加強宣傳,提升守法意識。
澳門博士智庫何鍾建博士:如果我們澳門市民都注意自身的衛生行為,相信遊客見到也會受到好的影響。澳門作為國際大都市,作為健康城市,特區政府需要更加重視這些基本的衛生狀況,尤其是社區的衛生環境。
澳門醫務界聯合總會副會長黃駿傑醫生:建議在各個口岸加大宣傳力度;在一些衛生黑點或節日臨時行人步行區內加大執法力度,並且收集數據作分析,適時評估需否調整處罰措施。
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蔡通副會長:特區政府確有必要進一步加大處罰力度,透過有序修改已生效將近20年的《公共地方總規章》的相關條例,配合社情民意提升對這些違法行為的懲處,以起到警示和威懾作用。同時,政府還應加強對相關法規的宣傳與普及,讓市民及遊客充分了解並遵守這些規定,共同維護城市的環境衛生。
4.《藍圖》立足長遠規劃、動員全民參與,政府如何更好推廣健康城市的概念?如何做好在社交媒體平台的宣傳工作?有何建議?
澳門立法會顏奕恆議員:未來,希望特區政府加大力度做好藍圖的宣傳工作,吸引居民充分了解藍圖目標,提升居民對“健康澳門”整體認知,並可考慮利用“一戶通”、常見的社交平台發佈更多健康資訊,或以獎賞活動引導居民實踐健康生活習慣。
澳門博士智庫何鍾建博士:隨著人口老化等,我們更加需要在社區層面做多些工作,注重做好早期防治。建議可以有社區健康專員,推動開展運動、推動心理健康等,助力建設健康澳門。
澳門醫務界聯合總會副會長黃駿傑醫生:在推廣健康城市概念方面,建議更有效地提升公衆對自我健康的管理意識,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推動居民融入大健康生活型態。
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蔡通副會長:政府還應積極開發線上健康教育資源和工具,如提供健康日常保健、疾病康復保健、健康飲食指南和健康運動教程等,並統一發佈在資訊專頁或帳戶當中,讓市民能够隨時隨地獲取健康知識,並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藍圖》的實施中來。
5.其他地方在推進健康城市發展方面,有值得澳門借鑒或參考的嗎?如有,請具體談談。
澳門立法會顏奕恆議員:未來希望特區政府可研究繼續引入智能科技,應用在環境污染監測、疫病的預警和治療、健康管理當中,有助更好從數據層面了解本澳健康城市項目的進展,亦有助居民更好地依靠科技手段培養健康習慣,合力打造健康城市。
澳門博士智庫何鍾建博士:新加坡已經建立了一個良好的醫療保健體系,由政府主導,聯合商企、市民,三方聯合推出全民健康生活計劃。我認為新加坡的這種鼓勵市民運動的模式值得澳門參考。
澳門醫務界聯合總會副會長黃駿傑醫生:蘇州市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爲核心數據,利用分級診療和數據共享,解决居民看病難問題。
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蔡通副會長:內地近年來,持續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與健康服務供給,廣州在城市規劃與設計方面,注重創造有利於居民身心健康的環境,如增加綠地面積、改善空氣質量等;積極發展健康產業,推動健康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
今次的探討,各位嘉賓就健康城市話題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及其建議,可以說從不同的視野和角度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探討。綜合各位嘉賓的意見,本刊認為:澳門特區政府推行“澳門健康城市”項目20年以來,在多個方面如疾病防控、醫療設施、公共衛生、健康促進、食品安全等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值得稱讚。建議特區政府研究繼續引入智能科技,應用在環境污染監測、疫病的預警和治療、健康管理當中,有助更好從數據層面了解本澳健康城市項目的進展。
政府應大力推動健康知識普及化,聯動機構持續優化健康企業、健康校園、健康餐廳等計劃。除了加大在社交媒體平台的宣傳之外,還可以採取積分獎勵等方式,大力推動居民融入大健康生活型態,合力打造健康城市。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澳目前規管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等行為的《公共地方總規章》是在2004年頒佈的,至今已有20年時間,建議特區政府與時俱進檢討有關法律。相信在特區政府主導下,部門合作、全民參與,共同落實執行《健康澳門藍圖》,澳門將會成為一座更加美好和諧的健康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