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教育2022年第3期

中国科技教育

中国科技教育2022年第3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中国科技教育》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主办的一本关于科技教育的国家级综合性专业科普刊物。

目录

观察 | 浅析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中的若干问题

科学教育理念 近年来,科学教育在国内受到广泛重视。但由于理念的模糊,不乏出现把科学教育等同于“科学+ 教育”,即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和提高教育素质和教育质量。也有人把科学教育仅仅看作是一门学科专业,因为容

专题 | 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的实践化探索

引言如今,科学素养已经成为现代人在社会生活中参与科学活动的基本条件。青少年科学素养水平关系着国家的未来,是推动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水平,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关

专题 | 引导学生回归和探究生活世界

议题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当今社会的高标准、高需求,越来越多的转基因产品流入了社会。转基因棉花的问世减少了虫害,提高了产量 转基因番茄延长了保存时间 转基因玉米迎合了大家的不同口味需求 转基因大豆抵

专题 | 帮助学生建构生活与社会的联系

随着雾霾天气的增多,人们开始发现雾霾会对我们的健康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大量调查研究表明,雾霾是导致人类呼吸系统疾病迅速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个议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究行为,并能产生一系

科教展台 | 未来之城・我的未来“悦来越美”

活动背景重庆市悦来生态城是国家首批16个“海绵城市”试点之一,通过一系列山地城市雨水系统,实现城市内雨水渗透、滞蓄、净化、调节及回用等功能,达到生态可持续发展。开展跨学科、综合性的“未来之城·我的未来

匠心育人 | 培养英才既要顶天也要立地

成为英才计划导师的契机和初衷一开始,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只有王晓阳院长一位英才计划导师,前期我协助做了一些与英才计划相关的工作,包括招生面试、项目培养等。英才计划对导师资格要求很高,2018年我

活动设计 | 制作水果条

今天我们尝试一下食品科学吧!做这些水果条就像做苹果派一样简单。实验完成后,可以把你的工作成果放在午餐盒里,作为一种甜甜的美味零食(图1)。实验条件及材料任何种类的水果甜味剂和香精,例如糖、蜂蜜和香草(

活动设计 | 泡泡余子棋

这是一个带有现代元素的古老游戏,你可以与朋友们一起玩,看看谁能按下最后一个泡泡。实验条件及材料一个按按乐泡泡玩具一起玩游戏的对手活动步骤(1)将按按乐玩具上所有泡泡都按下去,然后翻过来(图1)。(2)

追踪 | 探究式教学在科技馆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阶段1:引入活动——寻找彩色影子阶段目标提出问题,引入主题。设计意图以神秘邮件为开始,设置任务情境“让我有个彩色影子”,明确本次活动要达到的目的。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增强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对影

追踪 | 普及STEM教育,培养具有中国心的学生

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是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特色单位,江苏省STEM教育示范学校,学校现有近4000名学生,400余名教职工,学校拥有正高级教师1人,特级教师4人,市级名

追踪 | 基于Python的简单文本情感分析

教学背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军事、交通、环境等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悄然发生改变。2017年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要重点突出加快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逐步开展具有广

科学新闻 | 科学新闻

TheCover封面故事人类基因组项目是如何革命性地改变我们对于DNA的理解的:人类基因组项目的完成是一个巨大的里程碑,但是在确保使用我们DNA信息的合理性方面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Features特写

专栏 | STEM教育的应用范畴(十五)

前一讲我们将探究分为4种方式和形式上的基本类型,本讲我们仍继续解读不同方式和形式的探究中又是如何更能满足STEM的教学过程设计的。这是基于基本类型阐述基础上的更深层次的解剖,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设

专栏 | 此乡彼乡谈种竹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脍炙人口的这首《竹里馆》以简朴清丽的遣词造句传达出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而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也是气节、挺拔、高逸品格的象征。竹本质上是一种

专栏 | 青春靓丽活力四射身心健康幸福一生

人失去健康的时候,也就失去了一份宝贵的资源。健康问题影响了我们的身心和生活。身体越健康,就越能享受生活,我们就越能找到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选自《端粒:年轻、健康、长寿的新科学》引言“今年的诺贝尔生理

阅读 | 《院士的中学时代》(第一辑)

青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是进行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最容易、最集中、持续时间最长、最为有效的时期。共青团湖北省委联合中国青年报开展“追寻院士中学时代”活动,以纪实访谈的形式,深度挖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