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2024年第24期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2024年第24期

周刊 学生必读

简介

创刊于1980年11月的《作文周刊》,由中国写作学会山西省分会主办的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教学辅导类专业报纸。《作文周刊》秉承“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的办刊宗旨,不仅着眼于培养小作家,更致力于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办报,配合各级各类学校搞好写作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发表习作的园地,给语文教师提供一个交流教学经验、研讨写作理论的平台。

目录

封面 | 《人间草木》导读

作家名片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被誉为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端午的鸭蛋》等。他出生于一个旧式地主家庭,初中毕业考入江...

封面 | 咸菜茨菇汤(节选)

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菇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菇,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我承认他这话。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他是对什么事物都讲“格”的,包括对于茨菇...

封面 | 闹市闲民(节选)

老人七十八岁了,看起来不像,顶多七十岁,气色很好。他经常戴一副老式的圆镜片的浅茶晶的养目镜——这幅眼镜大概是他身上唯一值钱的东西。他眼睛很大,一点没有混浊,眼角有深深的鱼尾纹。跟人说话时总带着一点笑意,眼神如一个天真的孩子。上唇留了一撮疏疏...

封面 | 枸杞(节选)

枸杞到处都有。枸杞头是春天的野菜。采摘枸杞的嫩头,略焯过,切碎,与香干丁同拌,浇酱油醋香油;或入油锅爆炒,皆极清香。夏末秋初,开淡紫色小花,谁也不注意。随即结出小小的红色的卵形浆果,即枸杞子。 我在玉渊潭散步,在一个山包下的草丛里看见一对老...

精批细改 | 有个性色彩

文题呈现 人生如同一场盛大的旅行,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旅行者。旅途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味道,每个站点都有迷人的风景。这一路,风光无限。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在这条路上遇到的美好。 请以《这一路,风光无限》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

精批细改 | 这一路,风光无限

“咱村收入比去年增加了一倍!”村民大会上,大家激动地接过分红,腰包鼓了,生活更好了,底气更足了。自从有了先进科学技术的助力,老家村子的“复兴之路”可谓风光无限。 “收麦咯!” “娃,来收麦。”我紧跟爷爷的步伐来到田里。眼前金黄色的麦田灿烂无...

读写指津 | 情趣 意趣

主题导语 拥有高雅的情趣和意趣是一个人健康、科学、文明、向上的表现,它体现了一个人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状态。读有情趣的文章,是一种诗意的栖居,是一次精神的修行,是一次灵魂的洗礼;读有意趣的文章,品味其中高雅的趣味,可以让我们抛却生活的...

读写指津 | 那年 那月

童年如茶,醇香、浓厚;童年如水,清澈、纯洁;童年如画,惟妙惟肖、美丽动人。 小时候,有一年暑假在舅舅家过。中午吃饭,比我略大几岁的超超哥哥在外婆家与我“共进午餐”。但我和哥哥碗里的饭有所差别——哥哥碗里只有白米饭,而我的呢?还有一个荷包蛋。...

佳作秀场 | 课文读后感

文题呈现 阅读某部名著,我们会有思考;朗读一首诗歌,我们会被陶冶;学习一篇课文,我们会有所触动;观看一部电影,我们会得到启发……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请就你读过的某部名著、某篇课文进行思考和分析,选择最值得分享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题目...

佳作秀场 | 藏在心底的回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题记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我静静地闭上眼睛,品味其中的“韵律”,那声音仿佛在我心头蔓延开来。每当我心情烦躁、焦虑不...

佳作秀场 | “社戏”之意不在戏

豆是普通豆,但终究不普通;戏是无趣戏,但终究也不无趣。 ——题记 “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阁楼,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这如诗如画般的夜晚是鲁迅先生儿时...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