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周刊·高一版2024年第9期

作文周刊·高一版

作文周刊·高一版2024年第9期

周刊 学生必读

简介

创刊于1980年11月的《作文周刊》,由中国写作学会山西省分会主办的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教学辅导类专业报纸。《作文周刊》秉承“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的办刊宗旨,不仅着眼于培养小作家,更致力于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办报,配合各级各类学校搞好写作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发表习作的园地,给语文教师提供一个交流教学经验、研讨写作理论的平台。

目录

作文视野 | 如何清晰地说明事理

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往往会涉及很多特有的概念和专业术语,也会涉及一些复杂的原理、严密的推理等。因此在写作相关的事理说明文或理论文章时就要做到清晰地说明事理。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诠释重要概念和专业术语 诠释重...

百字快讯 | “数智未来”教育展呈现数字教育中国方案

2024年1月31日,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开幕,同期举办的“数智未来”教育展受到广泛关注。从信息化历程、数字化转型,到智能化发展、数字化教育装备,展览用4个篇章展现了中国发展数字教育的理念和做法。在2012年~2021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工...

百字快讯 | 你好,中国南极秦岭站

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秦岭站位于南极罗斯海恩克斯堡岛,是我国在南极的第五座考察站。极地考察站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具有较高的国际显示度,各国历来都非常重视考察站的命名。我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被命名为秦岭站,...

知识延伸 | 阅读学术性论文,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

入乎其内 学术性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的学理性文章,按研究的学科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林庚先生的《说“木叶”》属于社会科学论文,通过分析文学现象,提出新的理论,体现了他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我们阅读学术...

素材天下 | 乡村文旅扮靓龙年新岁

1月18日下午,2024年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济宁启动仪式在济宁邹城后八里沟村拉开序幕。活动现场准备了丰富的节目,包括文艺演出、民间艺术展演等。仪仗式群舞《知书识礼》、山东梆子《穆桂英挂帅》选段、琴书表演《农家春》、传统杂技表演《顶花坛》...

素材天下 | “海上大熊猫”背后的倾力守护

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海上大熊猫”之称。厦门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可以在城区附近海域就能够观赏到中华白海豚的城市。 在多年以前,由于围海造田、海漂垃圾泛滥、渔业过度捕捞等问题,中华白海豚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在科研工作者的呼吁下,19...

素材天下 | 让“红色种子”在孩子心中扎根

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各地各单位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血脉。1月2日,枣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老兵宣讲团”成员、退役军人姚兴民和何肖颖走进枣阳市第三实验小学,为该校师生进行爱国主义宣讲。1月25日,襄城区马王庙...

素材天下 | 让艺术节与城市相融共生

戏剧节、音乐节、舞蹈节……随着近年来各类艺术节在各地开展,艺术节如何挖掘当地文化特质、打造品牌、赓续文脉,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 好的艺术节要充分发挥当地自然风光优势和历史人文特色,将艺术汇入城市,文化融于山水。2023桂林艺术节以“共生”为...

写作指津 | 叙议精当

[文题][亮相]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前行的路上,没有别人的掌声,我们可能会失落;而得到的掌声过多,我们可能会迷失。此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读写快车 | 人生的第二志愿

人们常常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第一志愿。这些年,随着考试严酷性的不断升级,关于填报志愿的说法,也越来越霸道了——那就是,全力以赴关注你的第一志愿。某些大学的录取人员公开宣布,我们是不会录取第二志愿的学生的。因为你的热爱不够专一,录来也学不...

读写快车 | 微火成炬,家国永安

“这身躯承受得住偷盗者的歉意,却载不动故人留恋的目光”“愿山河无恙,家国永安”……流落海外的文物那一句句掷地有声的回家告白,燃烧了我血液里的民族基因。 还记得那天,语文老师在课上播放了一部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剧中一盏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佳作秀场 | 生死之间的永恒

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以诚挚的文字,将他的经历与心绪娓娓道来。地坛里的一草一木总是能让他泛起内心的涟漪,让他深深体会到此处的情感与意蕴,转而思考生命的意义。人生在世,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他独坐于地坛中,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发挥想...

佳作秀场 | 心之所安,斯为吾乡

家乡,我们生于斯长于斯,谁能割舍这方热土? 我的家乡不像江浙小镇那么温婉,也不像北方小镇那样粗犷。它并不繁华,只是一个十分普通的小镇。红砖青瓦,水泥小巷。巷虽不宽,却十分温馨。 每当清晨的第一声鸡鸣撕破了天空的黑暗,小镇便开始喧闹起来了。阳...

佳作秀场 | 梦想随想

“梦想”在每个人心里都犹为炙热,它不只是现在内心的渴望,更是未来,更是远方的风景和人。梦想会在每个人的心里种下一颗种子,然后悄悄发芽,最后长成参天大树。 人生因梦想而出彩,梦想因奋斗而升华。梦想始终闪着耀眼的光芒,在黑暗中照亮前路,照彻长夜...

写作训练 | 说明事理

[文题亮相] 探索生物世界的奇异现象,追寻天宇中的神奇星光,调查民间文化的各种形态,观察人们不同的劳动方式,凡此种种,都可以让我们有所发现,增进我们对某些道理、规律的认识。请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说明你所发现的某一事理。[思路导引] ...

写作训练 | 消失的萤火虫

社会的不断发展,让我们在享受现代化生活的同时,也失去了身边的许多美好。小时候在农村经常见到的萤火虫,如今也是少得可怜了,在城市中更是见不到的。我们再也看不到夜晚树丛中繁星点点的景象了。那么,萤火虫为什么日渐减少了? 我们需要先从萤火虫的习性...

写作训练 | 瓜豆待清明

中国二十四节气各有各的明媚,各有各的精彩。清明作为春季的重要节气之一,对于农业来说是一季播种的开始,是农民播种希望的时节,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辛勤劳作的身影,故有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可为何种瓜点豆,独独在清明? 清明种瓜点豆,自有其自然...

阅读时光 | 探索发现

【导语】科学的进步,帮助人类走出荒原,迈向文明。通过科学,人类认识世界,探索万事万物的奥秘。如今,科学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在各个领域显示出巨大影响力。...

阅读时光 | 中国之蒿(节选)

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是家中五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父亲摘引《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为她取名呦呦,意为鹿鸣之声。谁能想到,诗句中的“野之蒿”,竟真的与屠呦呦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专业,毕...

阅读时光 | 我们今天如何对话博物学(节选)

中国古代有源远流长的博物文化,虽然没有建立起博物学这个学科。借鉴民国时期学者的视野,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博物文化与西方博物学科对接的过程。例如,王国维在《国学丛刊序》中指出:“特余所谓中学,非世之君子所谓中学;所谓西学,非今日学校所授之西学而已...

阅读时光 | 克隆技术:人类自己铸造的一把双刃剑(节选)

从英国的第一例克隆动物“多莉”羊的降生,到美国成功克隆了猴子胚胎,以及随后的各种克隆动物的相继出现,克隆技术在不断的探索中一直向前发展。作为一种极具应用价值的生物技术,克隆技术在基础生命科学、农业科学研究与生产以及医学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