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周刊·高一版2023年第13期

作文周刊·高一版

作文周刊·高一版2023年第13期

周刊 学生必读

简介

创刊于1980年11月的《作文周刊》,由中国写作学会山西省分会主办的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教学辅导类专业报纸。《作文周刊》秉承“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的办刊宗旨,不仅着眼于培养小作家,更致力于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办报,配合各级各类学校搞好写作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发表习作的园地,给语文教师提供一个交流教学经验、研讨写作理论的平台。

目录

作文指导 | 写与讲并重 情与理共存

演讲稿又叫演讲词或演说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或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讲得精彩是结果,写得精彩是前提。那么,如何写好一篇演讲稿呢? 一、体现应用特征,格式要有规范性。 演讲稿一段包括标题、开场白、正文、结尾四部分。演讲稿属于应用文体...

知识延伸 | 梳理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观点

入乎其内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剖析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学习议论文,不仅能训练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使我们明白事理,知晓方法,提高认知水平,学会解决问题。议论文阅读的关键之处在于梳理...

素材天下 | 道义良知

主题阐释作家余华说:“一个人文化再高,高不过善良;一个人容貌再美,美不过良心;一个人才华再好,好不过美德。一个干净的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不染世俗,而是其灵魂深处有净土,思想背后有初心,坚守良心和道义,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段话,揭示了道义...

素材天下 | 陶冶:用义举温暖身边每一个人

在2021-2022年度“最美王江泾人”评选中,浙江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闻川小学的陶冶老师榜上有名,被评为“助人为乐最美王江泾人”。陶冶是一名美术老师,17年教龄,现任学校校安处主任。他时时以一名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满爱心、乐善好...

素材天下 | 范惠容:用乐观和善举做人生的“保洁员”

2022年5月16日晚上10点,海口市京兰城市环境服务有限公司保洁二中心五班员工,38岁的范惠容在东湖南路与五指山路交叉口附近路面保洁时,捡到了一个装有近2万元现金等物品的手提袋。她冒雨在原地等了1个多小时,终于将失物“完璧归赵”。此时的她...

素材天下 | 灾害性天气频发,呼唤人类生态良知

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造成世界各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损失惨重。例如,2021年2月中旬,美国德克萨斯州经历百年一遇的寒潮,全州254个地区同时受到强暴风雪袭击,不仅陆运和空运交通严重受阻,还造成了城市大规模停电、停水。2021年8月底,一...

素材天下 | 对柏林墙守卫的审判

这个故事发生在柏林墙倒塌之后的德国。1991年9月,在统一后的柏林法庭上,举世瞩目的柏林围墙守卫案开庭宣判。这次接受审判的是4个30岁不到的年轻人,他们曾是柏林墙的东德守卫。两年前的一个冬夜,刚满20岁的克利斯和他的一个叫高定的好朋友一起偷...

写作指津 | 论据充实

文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孔子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代表响亮喊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这是新时代中国青少年应该有的样子,更是党的青年组织必须有的...

写作指津 | 传承先辈精神,勇挑国之重担

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各族人民奋勇前进,在面对外国势力不断侵袭时,中国人民不怕苦、能吃苦,勇敢坚毅的奋斗精神,让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开启了一个新纪元。今天,我们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目标,应继承先辈精神,有所作为。(开篇入题是...

写作指津 | 传承先辈精神,勇挑国之重任1

毛泽东有言:“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党的二十大感召下,面朝星辰大海,我在此庄严地承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我辈青年定会在风雨兼程的伟大复兴路上咬紧牙关,行稳致远,传承先辈精神,勇挑国之重任。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

读写快车 | 语言生动

名家引路 沙漠隐泉 余秋雨沙漠中也会有路的,但这儿没有。远远看去,有几行歪歪扭扭的脚印。顺着脚印走罢,但不行,被人踩过了的地方,反而松得难走,只能用自己的脚去走一条新路。回头一看,为自己长长的脚印高兴。不知这行脚印能保存多久?挡眼是几座巨大...

佳作秀场 | 于黑夜匍匐潜行,于白昼策马奔驰

人们常说,青年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最活跃,最富朝气,拥有开风气之先的力量。诚哉斯言,青春的确是张扬而充满活力的,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要有十年磨一剑、韬光养晦的谦虚潜行,也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一鸣惊人的魄力。于黑夜匍匐潜行,于白昼...

佳作秀场 | 芝兰盈袖,匠心依旧

电气化时代,工厂兴起,制造业繁盛,一件件从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商品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让人们的审美转向单一,让器物蕴含的人文情怀渐渐消失。你可曾见过故宫如今依旧嘀嗒作响的古钟?你可曾见过篾匠编织的精妙绝伦的花篮?你可曾见过光滑如镜的...

佳作秀场 | 只此烟雨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这首歌的意境很美。关于“天青色”,我听过一种最富有诗意的说法:宋代汝窑为研制宋徽宗梦中所见之色——天青色的瓷器,特意研发了一种烧陶方法——唯有在烟雨朦胧之时、泥土芳香之际,才能烧出天青色的汝瓷。这个故事让我想起...

佳作秀场 | 演讲稿阅读

阅读指要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或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传递给...

同步写作 | “常识中的‘理’”导写

文题亮相常识对我们的生活、学习都很重要。它们有些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有些与文化相关,如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多采用对称布局;有的则凝结着人生的某些经验,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些常识的背后其实都存在某...

同步写作 | 说说“知足常乐”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这句话告诉我们,知道满足,就能常常感到快乐。那么,何为“知足”呢?我认为“知足”强调的是个体对主观欲望的掌控力。“足”即足够,是就实际占有和主观需求的关系而言的。一般来说,实际占有总是有限的,而主观需求往往是无限的。...

同步写作 | 知常识,明事理

常识,即生活中的寻常知识,它蕴涵着人类生活的智慧。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意识地积累一些生活常识,能让我们明白更多的事理。你听说过“七不出,八不归”吗?你是不是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初七不出门,初八不回家”?其实,“七不出”是说,如果柴、米、油、盐...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