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周刊·高一版2022年第39期

作文周刊·高一版

作文周刊·高一版2022年第39期

周刊 学生必读

简介

创刊于1980年11月的《作文周刊》,由中国写作学会山西省分会主办的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教学辅导类专业报纸。《作文周刊》秉承“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的办刊宗旨,不仅着眼于培养小作家,更致力于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办报,配合各级各类学校搞好写作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发表习作的园地,给语文教师提供一个交流教学经验、研讨写作理论的平台。

目录

阅读视野 | 探寻思辨说理 感受古人胸襟

古代议论散文是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所谓“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多体现在古代议论散文中。从先秦诸子哲理散文到汉代论说散文,再到劝谏类奏疏、表,等等,这些古代议论散文体现了古人的论辩艺术。我们通过这些文章感受古人思辨说理的艺术,学习古人...

知识延伸 | 多样选择 辩证思考

入乎其内 议论文重在剖析事理,阐明看法。有的充满智慧,给人启迪;有的分析全面,鞭辟入里;有的规劝疏导,如沐春风……阅读议论文,我们要学会从合适的角度以恰当的方式阐述观点。 一、从多角度入手,全面阐述看法。 角度不同,阐述的效果也不相同。角度...

素材天下 | “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

“中国好人”李培生在黄山之巅、迎客松畔“飞檐走壁”,凭借一根绳索,在悬崖峭壁上拣拾随风落向山谷的塑料袋、游客掉下的物品。20多年来,李培生累计放绳高度达1800公里,相当于200次登顶珠穆朗玛峰。不同于李培生的“惊心动魄”,胡晓春的工作更多...

素材天下 | “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戴明盟

如果将航空母舰比作展现国家军事力量的一把“尖刀”,那么舰载机无疑是利刃,而舰载机飞行员则被誉为“精英中的精英”。28年来,戴明盟完成数千次起降任务,成为中国舰载机首飞第一人。1990年,19岁的戴明盟考入空军飞行学校,开始了搏击长空的军旅生...

素材天下 | “用一生去改写未来”的彼得·斯科特·摩根

2022年6月中旬,英国机器人科学家彼得·斯科特·摩根,在被确诊渐冻症5年之后去世。彼得去世的消息引发了全世界关注,因为他是世界上首位实现了肉体和机械部件结合的“半机械人”,更因为他身上焕发出来的科学精神。彼得在2017...

素材天下 | 永葆奋斗精神的中国青年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1939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说的一段话:“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

写作指津 | 论述层次清晰

文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为建国家种子库而献出生命的钟扬曾在演讲中说:“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中国现代文学家夏衍在《种子的力量》中说:“一粒有生命力的种子,如果不落在肥土里,落在瓦砾中,它决不会悲...

读写快车 | 记叙文写作指津 立意深远

名家引路 锄 ◎李 锐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咳呀,锄...

佳作秀场 | 乡土情结

主题导语故乡的一切在每个人身上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每个人对故乡都有一种特别的情感,一种挥之不去的血脉之情。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根植于中国人心底的乡土情结蕴含着对家乡的思恋、对传统的认可,更是文化自信的根基。在中国长久的历...

阅读时光 | 《坟》导读

作家名片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在早年间曾赴日本公费留学,...

同步写作 | 议论要有针对性 《“劝学”新说》导写

文题亮相《劝学》是两千多年前荀子对学习问题的朴素认识,《师说》是一千多年前韩愈对“耻学于师”的批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今天在学习中又遇到了新的难题。针对当下学习中的某些问题,以《“劝学”新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