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2023年第9期

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2023年第9期

月刊 农业乡村

简介

《农家书屋》杂志是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主管的综合性新闻月刊,刊号CN11-5824/Z。《农家书屋》杂志作为推进农村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央新闻媒体,主要工作任务是指导农家书屋的建设和管理、推进农村文化发展、传递农民致富信息、三富农民文化生活。杂志社运用期刊、杂志官网、学习强国号、人民日报号、新华社客户端号等,形成全媒体平台宣传矩阵,开辟“封面专题”、“美丽乡村”、“魅力书屋”、“乡土文化”、“好书荐读”、“法治乡村”、“乡村文旅”、“农家特品”等栏目,致力于通过丰富且具深度的报道,在文化强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中讲好农村故事,并为农村文化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公益服务。《农家书屋》杂志创新服务模式,决心把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工

目录

封面文章 | 辽宁:守护乡土乡风 留住乡韵乡愁

编者按: 传统村落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基,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厚重的文化价值。本刊策划推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系列报道,本期走进辽宁省。今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将1366个村落列入...

封面文章 | 绿水青山映北镇 传统村落焕生机

传统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2016年,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富屯街道龙岗子村、石佛村,大市镇华山村三个村落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它们的入选,印证了北镇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史,多个传统村落保存...

封面文章 | 传统古村落 壮美八盘沟

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北四家子乡政府以北有这样一个传统村落,坐落在西大柏山脚下,依山而建,群山围绕,如盘如碗,静卧在山脚下的九沟、四洼、十八岔之中。村子里人口数量不多,以果业为主,是享誉省内外的水蜜桃产区,它就是美丽传统村落——八盘沟村。 关于...

封面文章 | 绥中县:喜看沧桑古村换新颜

盛夏时节,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李家堡乡新堡子村里商旅穿梭、游人如织,因为这里有著名的旅游观光地,世界文化遗产九门口水上长城。 燕山山脉蜿蜒如龙,风景如画、曲径通幽,辽冀交界的加碑岩乡黄木杖子村迎来一批批的游客探访,“辽西...

封面文章 | 许屯镇:“世外桃源”里探寻古韵乡愁

许多人是因为苹果和温泉,知道了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的许屯镇。这里拥有百年苹果种植历史,所产苹果果质优良、全国闻名,每到丰收季节,满山红果挂满枝头,仿佛大自然铺下的一幅油画;这里还有大连市唯一的地表自渗泉龙门汤温泉,因“龙门野浴”风俗闻名国内...

封面文章 | 河口村: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桃林环抱着秀丽的村庄……”40多年前,著名军旅作家邬大为和魏宝贵来到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河口村采风,挥笔写下《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后经蒋大为演唱,红遍大江南北。 伴随...

封面文章 | 赫图阿拉村:体验特色满族民俗田园生活

远离城市喧嚣,享受陌上静好;寻一处山水田家,温一壶诗与远方。 金秋时节,风吹稻香,走进传统村落赫图阿拉村,一排排具有满族民俗特色的白墙灰瓦与金灿灿的稻田映入眼帘,游客在村子内采摘鲜果蔬菜、品尝农家菜,一幅特色鲜明、饱含乡愁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

魅力书屋 | 百丈村:农家书屋成为乡村振兴“助推器”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暑假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百丈乡百丈村的农家书屋里传出琅琅读书声。背诵《三字经》的是已经放暑假的小学生,而负责讲课的则是暑期返乡的大学生。 “我觉得这种形式很好,我学的正好是师范,虽然不是语文专业,...

魅力书屋 | 许庄村农家书屋:花田乡舍里 书香沁人心

透亮的大片落地窗,暖调木质格子式阶梯书柜,拾级而上,就能看到二楼整齐排列的大小书籍,悬挂在墙上的朱红色剪纸艺术品,还有自然光穿射屋顶天窗。从外向内看,这里就是一座简约大方、极具现代风格的前卫建筑,置身于古老的青砖四合院内,与村里保留多年的老...

魅力书屋 | 高山铺村:用好农家小书屋 释放文化新动能

农家书屋,是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堡垒,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精神粮仓”。去年7月,湖北省黄冈市漕河镇高山铺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向外辐射,新建了农家书屋,这进一步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丰富群众的阅读体验和精神文化生活。 沿着...

魅力书屋 | 用好农家书屋 筑牢乡村振兴的“精神粮仓”

“这里环境好,平常有空就来书屋坐坐。”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城关镇红华村村民王海丽来到农家书屋,翻开一本《种植栽培大全》,便认真地阅读起来。 近年来,黄冈市把农家书屋建设作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惠民的“村字号”工程来抓,把农家书屋打造成农...

魅力书屋 | 农家爱心小书院成为孩子们的“七彩乐园”

“叔叔,你看我画的太阳,像不像?”“粉笔你要拿稳了,像这样竖弯钩……”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忻城县安东乡安东村拉单屯,有这么一方小天地,是全村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村民都叫它“小书院”。 近日,笔者有幸走进这间农家小书院,见到了书院的创办人莫...

魅力书屋 | 书香弥漫农家书屋,文化点亮乡村振兴

墨香润芳菲,书声入翠微。日前,在全民阅读大会·阅读与乡村振兴论坛暨2023年“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启动仪式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师双河市九十团八连农家书屋成功入选全国“最美农家书屋”榜单,成为兵团第五师双河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农家书屋...

美丽乡村 | 柏树乡孔龙村:“小金叶”书写致富大文章

采摘、分拣、烘烤……9月6日,走进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柏树乡孔龙村,到处可见烟农们采烟、分拣、烘烤的赶“烤”景象,烟农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我种植了30亩烤烟,平均亩产300斤左右,产值约16万元。”种植烤烟20多年的孙书强说,今年的...

美丽乡村 | 湖北黄冈市:共同缔造和谐幸福太平桥村

“你们是真心为村里做事的,一直很照顾我这个老人,钱不多,尽个心。”一边说着,谢奶奶一边拿着100元交到村干部手里。谢得意奶奶是村里的低保户,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蔡河镇太平桥村塆组建设募捐时,村干部们意外收到了谢奶奶的捐款,谢奶奶说自己一直是被...

美丽乡村 | 杨岔河村:田园风光美 露营烧烤香

群山环绕,浓浓的肉香从丛林露营地飘来。随着乡村旅游从“景点游”转向“全域旅游”,一些消费新业态正在融入乡村生活。 在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室内烧烤与户外休闲露营扎下了根,这样的烧烤营地在靖宇县景山镇杨岔河村已有3处。 帐篷外溪水潺潺,绿荫环绕...

美丽乡村 | 全南县:特色产业铺就致富之路

初秋时节,笔者行走在江西省赣州市全南乡间,只见庄稼苍翠、瓜果飘香,一派丰收景象。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立足优势资源,发挥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把“菜篮子”“果盘子”转变为富民兴农的“钱袋子”,着力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

美丽乡村 | 山西寿阳:传统古村落 古韵新下洲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古村落,这就是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下洲村的两张“国字号”名片。 下洲村的“古”和“传统”源于它1500年的历史。据记载其名因北魏夏州而来,为北人南迁建立的州衙。整村的古建筑星罗棋布,现存古建筑多为明清时期商贾、官员居...

美丽乡村 | 肖炉村:众人划桨开大船 乡村振兴有实招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九龙街道肖炉村有135名党员、4400多名村民。几年前,村里的日子过得一直“不上不下”,说穷也不穷,说富也不富。 肖炉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盛产樱桃、软枣猕猴桃等优质水果,因村民“各自为战”,农产品没有形成品牌,进而...

美丽乡村 | 叶岭村:陆浑湖畔丹参红

豫西嵩县,秋高气爽。周末,在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城关镇叶岭村的千亩丹参基地里,游客三五成群,或拍照或骑行,好不热闹。 城关镇叶岭村位于陆浑湖畔,距县城3公里,是丹参种植专业村,能观景、可餐宿,乡村成为了县城居民的“后花园”。而在两年前,叶岭村还...

乡村文旅 | 江西赣州:玲珑秀美雅溪围屋

“不到雅溪,枉来全南。”民间的一句话,就足以说明雅溪古村在全南人心目中的位置。雅溪筑围传世,因人闻名。这里群山环绕,溪水潺潺,美景如画,玲珑别致的雅溪土围和雅溪石围恰似两只大鸟,在这片青山绿水中振翅呢喃,并相互守望。 雅溪围屋位于江西省赣州...

乡村文旅 | 以藤为甲看三国,铜鼓传唱在“阿歪”

每年的正月和六月六,当你来到阿歪寨的藤甲谷,就会看到身穿藤甲的士兵们手持盾矛,两队人马兵戎相见。在铜鼓敲击的指令下,士兵们前进、突袭、包围、砍杀,在统一规范的步伐和动作中,双方队伍正在激烈战斗,仿佛穿越到那烽火不断的三国时代……这可不是冷血...

好书荐读 | 《晴耕雨读,得闲饮茶》: 写给大家的生活美学之书

恰逢周末,你会做点什么?一星期的忙碌后躺在床上睡觉?起床整理一下凌乱不堪的房屋?或坐在窗前,静观窗外的蒙蒙细雨? 倘若独自在家,那么又会如何消磨时光呢?刷着短视频,还是重复观看早已重播多次的电视剧? 不妨拿出茶具,精心烧制一壶热水,沏上一壶...

好书荐读 | 《远道苍苍》: 一代铁路建设先驱的奋斗人生

每每谈到中国人自己修建的铁路,人们往往只能想到詹天佑,而忽略“南陈北詹”中的陈宜禧。有着“中国侨办民营铁路之父”之称的他,于许多人而言,是生疏的,是模糊的,甚至是毫无印象的。刘怀宇、刘子毅二人所著的《远道苍苍》是一部小说,以第一代华工陈宜禧...

好书荐读 | 《中国扶贫》: 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在2020年,中国骄傲地向全世界宣布已经彻底摆脱“绝对贫困”,“中国的脱贫成就于自身、于世界,都有着伟大的意义,”雷明、李浩等在《中国扶贫》一书中,用纪实手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中国扶贫进行全面总结和梳理,中国人为了“富起来”,通过一代...

好书荐读 | 《成名》: 真正的强者,懂得为他人着想

自媒体时代,普通人因此获得了更多展示自我、成就自我的机会,似乎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逆袭并成名。那么,成功之路是否有迹可循,成功后又应当如何应对?商业演讲策划人、专栏作家马徐骏在其新出版的《成名:如何正面影响并帮助更多人》一书中,介绍了一种安全...

好书荐读 | 《吉祥时光》: 体味诗意的温情 童年的真趣

那个叫“吉祥”的小男孩生活在 1948 年到 1957 年的北京,对中国人来说,那可真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大时代。这个大时代落在一个小孩子的眼里,经过一颗稚嫩心灵的过滤,那差不多是从大海中捞起一滴水,从整个冬天采撷一朵雪花。然而,在一个老到...

好书荐读 | 《人间滋味》: 终于识得“葵”和“薤”

汪曾祺不是湖南人,却与湖南及湖南人有着颇深的渊源。 汪曾祺是沈从文的弟子,这在他写的散文《命中注定要当沈从文的学生》中,说得再也明白不过:“我选读了沈先生的三门课。”“我追随沈先生多年,受到教益很多,印象最深的是两句话。” “一句是:‘要贴...

好书荐读 | 烽火年代里的“红星杨”

去山西,见着蒋殊,我说:“嚯!蒋殊哎!”她没听懂,憨憨地朝我笑。其实,我说的话里加一个“祝”字,谐音就是:祝贺蒋殊。不加那个字,则是“获奖书”。但蒋殊没听懂,不过这并不重要。 我说的书,是指蒋殊的《红星杨》。 《红星杨》是一部反映山西武乡八...

好书荐读 | 《时代与肖像》: 故乡的记忆碎片

胡适曾说:“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从具体的某一文学作品中,我们也可窥见弥散其中的时代风貌,时代的力量在作者脑海中烙下钢印,作者又以文字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为时代发声。《时代与肖像》一书中的系列散文原是王尧发表于2020年《雨花》杂志的专栏...

好书荐读 | 《大地如歌》: 点亮自己的心灯

我们国家的辽阔大地上,有着许多了不起的人,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更加感到世界的美好,生活遍洒阳光,也让我们觉得,来这个世界生活,所有的美好都是不可辜负的。紫金的《大地如歌》写的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他叫高宝来,是北京的一位普通民警,他在平凡的...

农家特品 | 盐亭火烧馍

盐亭火烧馍是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的特产,其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口感好、香味浓且价格低廉,保存期较长,是人们居家旅行比较理想的方便食品。 盐亭火烧馍,主要是因其用火烧制而得名,俗称锅盔、烧饼、干饼子。这与其他地方制作的烧馍,无论在制作工艺和色、香...

农家特品 | 武城辣椒

辣椒在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主要以益都红、望都红、朝天椒为主。辣椒是武城县的特色产业,武城辣椒以其优良的品质享誉古今,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县人民引以为豪的产业。 武城辣椒自明末已有种植...

农家特品 | 临涣烧饼

临涣烧饼是一种流行于淮北地区的半干式火烤面点。 制作临涣烧饼的主要原料是面粉、猪油、芝麻、葱花等。采用传统的面点发酵工艺,发酵后的面团和面揉匀,揪成可以做成一个饼的剂子,揉成椭圆形,接着拉成长薄饼,抹上猪油、撒上葱花,再叠加成马蹄形,表面粘...

农家特品 | 梓潼片粉

梓潼片粉号称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乡土风味小吃三绝之一。有人说,梓潼片粉,如梓潼的民风一样,朴实无华,刚柔相济,这些话似乎有一定道理。片粉,食之有麻、辣、冲之味;秉性尚热,嚼之,柔韧凉爽。一道小食,寒热均俱,阴阳相宜,不怪人称其绝。 片粉,不仅...

农家特品 | 萍乡腊肉

正月里来江西省萍乡市人家里做客,餐桌上均有几样色香味俱佳的腊制肉食品待客,初次品尝的外地人都赞不绝口。腊肉是萍乡一种特有的饮食风俗。腌渍时,若是腿肉,要用刀划几条口子,便于腌透。之后将肉悬挂在离火盆高1米处,用木柴、锯末、谷壳等熏烤。熏烤的...

农家特品 | 沙湖豆皮

沙湖豆皮是湖北省仙桃市的传统食品之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因原地产沔阳,如今也被称为老沔阳豆皮。作为如今仙桃市的特色小吃,既可当下酒菜,又能当主食用以填饱肚子。其主要的原料为绿豆、红豆和少量的黄豆再掺上细米,以早谷细米为佳。经过磨制、摊敷而...

农家特品 | 黎川草菇

黎川草菇是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的特产。黎川县草菇,被视为菇中之王,属于天然绿色营养佳品,其风味独特,香馥可口,且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等物质。 黎川有三菇,分别是茶树菇、原木香菇、草菇。在这三菇里,味道最为鲜美的应该是草菇,黎川人也把草菇叫做“...

农家特品 | 含山红瓜子

含山红瓜子是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特产。含山红瓜子,又称红打瓜籽,颜色深红、大小均匀、壳薄肉厚、独具香味,是县内重要的出口产品,深受港澳同胞和东南亚国家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含山特产红瓜子主要产地为含山县内清溪、环峰等乡镇,是全省最大的红打瓜籽...

农家特品 | 攀枝花芒果

攀枝花芒果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的著名特产,该芒果产品具有纤维少、味甜芳香、质地腻滑、香气怡人、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集热带水果精华于一身。 攀枝花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和干热河谷气候特征,以及丰富的待开发土地资源,具有我国乃至世界上海拔最高、纬度最高...

法治乡村 | 以国门之名 护少年成长

在吉林省东北边陲图们江畔,有一座以“国门”命名的小学,全称中国工农红军吉林图们国门红军小学(即图们市第一小学)。1922年建校,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该校紧邻国家图们口岸,该口岸同时拥有两座国门、三座国境桥梁,于20世纪初建立,又被称为百年口岸...

法治乡村 | 创新“警地融合”举措 筑牢社区安全防线

8月2日,在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粮丰社区“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矛盾双方在社区民警、社会公益律师和司法所“一站式”调解下握手和解,双方一年多的邻里纠纷得到彻底解决。 “一站式”调解服务是由吉林省通化市边境管理支队集安边境管理大队开发区边境派出所...

法治乡村 | 激扬青春 逐梦边疆

“嫂子好!欢迎嫂子偕队长归队!”伴随民警们的欢呼声和热烈掌声,刘义夫妇手捧鲜花和证书,在政委封明贤的带领下步入硕龙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大门。 八月中旬,广西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在南宁隆重举办“国门风采·榜样力量”先进典型主题报告活动,...

法治乡村 | 入警初心不变,梦想落地生花

“徐老师,您好!到了新学校,也不知道还能不能保住全县第一的成绩。但有一点我很确定,我要考国防科技大学,像您一样卫国戍边。如果有机会,将来我还要到外交部工作。” 前不久,辽宁省葫芦岛市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四队民警徐超,陆续收到了广西三江民族初...

法治乡村 | 云南金平县:峡谷深处“蝶乡红”

哈尼族的“新米节”是一个隆重的传统民俗节日,是每年稻谷成熟时,哈尼族人喜庆丰收、品尝新米的日子。 8月21日,红河边境管理支队马鞍底边境派出所结合辖区群众过“哈尼族新米节”的实际情况,提前部署,派出警力以“车巡+步巡”和“走访宣传+随机盘查...

法治乡村 | 云南勐弄乡:把警务室“背”进边境村寨

勐弄乡地处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的西北部,与缅甸接壤,最高海拔2500米,每年霜期150天。“半年雨水半年霜”是这里最真实的写照。全乡的森林覆盖率超过60%,山林面积大,人员居住较分散。 今年,为解决群众办事路途远,纠纷小事不愿上报,久拖成患等...

乡土文化 | 清凉解渴的地椒茶

在黄土高原上,生长着一种很普通的植物——地椒,端午前后花期正盛,紫色的小花开遍山野,清香扑鼻,像画家彩笔点缀出的紫色宝石,耀眼夺目,一片片、一簇簇,嫩绿绵软,踩上去像地毯一样舒服,人们都亲切地称它“香儿宝宝”。 据元代马祖常《北行》诗:“雨...

乡土文化 | 烧麦穗

俗话说:“杏黄一时,麦黄一晌。”六月的阳光,滚滚麦浪将大地浸染成一片金黄,蝴蝶在麦田里翩翩起舞,蛐蛐撒欢歌唱,喜鹊在枝头“喳喳喳”地叫个不停。这个时节,厚重饱满的麦穗上,寄托着人们丰收的希望,沁人心脾的麦香里,蕴藏着一些关于味蕾的记忆。 记...

乡土文化 | 悠悠紫穗槐

一夜细雨,欣欣然迈进夏的门槛,转身已是绿的海洋。深的、浅的、交织的、层叠的,就仿佛那些回忆,就算在没有太阳的暗夜,依然不断疯长、堆砌着。布谷鸟保持着一如既往的勤劳,野鸡、山雀偶尔发出鸣叫。风景如画般美妙,似当年,亦非当年。 辽北的夏与南方相...

乡土文化 | 广灵剪纸

作为中国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的广灵剪纸,以其独特的风格、艳丽的色彩、生动的造型、纤细的线条和传神的表现力独树一帜,自成一派,奠定了剪纸行业的至尊地位,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 广灵剪纸在山西当地俗称“窗花”,大部分出自世世代代不知名的农...

乡土文化 | 淮北花鼓戏

淮北花鼓戏是在安徽淮北地区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剧种,因发源于淮北地区,表演时男角上场背花鼓,乐队伴奏时也以“花鼓”为主乐,因此被称为淮北花鼓戏。主要流行于安徽北部和皖豫苏鲁交界地区,大致可分为三路。 淮北市郊农村的集镇一直有花鼓戏小班...

乡土文化 | 粤北采茶戏

粤北采茶戏,旧称唱花灯、唱花鼓、采茶戏或“三脚班”,流行于广东粤北地区,原有南雄灯子、韶南大戏、连阳调子等3种流派。1950年后逐渐交融汇合,1959年统一被称为粤北采茶戏。 采茶戏源于唐宋,盛行于明嘉靖期间,现搜集的传统剧目有一百五十余个...

乡土文化 | 硖石灯彩

灯彩,民间又叫“花灯”“彩灯”,多用于传统节日、婚寿吉庆之时悬挂,以烘托喜庆氛围。硖石灯彩始于唐盛于宋,其制作工艺在海宁硖石世代相传,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早在唐代,它已经闻名遐迩,从宫廷到民...

乡土文化 | 傩戏面具的雕刻技艺

傩戏,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之一,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意蕴,至今仍在江西省德江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等地流传。 与京剧等传统戏剧不同,人们在表演傩戏时会佩戴形态各异且表情夸张的面具,杨云霞则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傩戏面具女雕刻...

乡土文化 | 远去的樊湖硪歌

硪歌就是劳动号子,曾流行于鄂州的樊湖硪歌有其独特魅力。 樊湖硪歌是在特殊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民间曲种。鄂州素称百湖之市,数百年来屡遭水患,民众为了生计,经常与洪水搏斗,修堤筑坝。同时,也创作了无数打硪号子,硪歌应运而生。 据《武昌...

乡土文化 | 讲书锣鼓

讲书锣鼓是一种由民间艺人根据古今小说故事、民间传说和戏曲情节,即兴编词演唱的曲艺形式,因借助锣鼓伴奏,所以称之为讲书锣鼓。它传播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鹤峰县的走马一带,其中以大典河最为盛行。2016年7月,讲书锣鼓入选湖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

乡土文化 | 潜江麦秆画

麦秆画也被称为麦贴画、麦秆贴画,是湖北省潜江市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品。 中国麦秆画起源于隋唐时期,20世纪80年代在河南信阳发掘的秦怀王墓发现了麦秆画,经过2000多年的腐蚀,其色泽依然如故,不失庄重古朴的本色。 潜江麦秆画由河南籍的苏光友...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