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就是力量2024年第2期

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2024年第2期

月刊 人文科普

简介

《知识就是力量》创刊于1956年,由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刊名,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

目录

卷首语 | 建筑多学科的艺术

建筑是关于空间的艺术,当我们环顾周围的建筑、回顾人类居住史时会发现,建筑是凝结了地理学(气候学、地貌学等),物理学(力学、热工学、光学、声学等),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的艺术。中国建筑在历史发展中从未断绝,

特别策划 | 建筑中的学科之美

上海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其上方的球体正好处在黄金分割点上,使整个建筑看起来更挺拔、美观物理学在建筑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筑的防风、抗震、保温、遮阳、隔声……无不与物理学密切相关。上海花博会竹藤馆的

特别策划 | 抗震“大力士”

斗拱是中国古建筑特有的组成构件,在许多古建筑的屋檐下,都能见到它的身影。细观斗拱,它层层叠叠,紧密排列。富有规律的纵横之间,暗藏着什么样的科学智慧呢?&nbsp 斗与拱的进化史斗拱,又称斗栱、斗科、铺

特别策划 | 屋檐之上的数学密码

走进古都西安,历史的烙印随处可见。其中,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当之无愧的文物宝库,其建筑外观也彰显着独特的中国风——和许多中国传统风格建筑一样,它的屋顶被设计成经典的凹曲屋面。为什么凹曲屋面会成为流传千年的

特别策划 | 让音符在音乐厅“舞动”的奥秘

让音符在空间中“舞动”设计师运用建筑声学原理(例如声波的传播、反射与吸收),通过对音乐厅形状的巧妙设计、建筑材料的精心选择、吸音结构的合理设置,打造出能够引导和控制声音的理想空间。如图所示,音乐厅内设

特别策划 | 让建筑回归大地

建筑史群星璀璨,有的宏伟庄严,有的玲珑精致,有的蕴含着厚重的历史,也有的代表着高科技的未来。还有一类建筑,它们根植于本土,着眼于当下,抛却了绚丽的外表,与当地的自然、时间、人文融为一体,因地制宜,浑然

特别策划 | 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这一词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建筑师保罗·索莱里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个单词合并为“Arology”,首次提出了生态建筑的理念。生态建

特别策划 | 在黄河入海口 邂逅多彩湿地

山东东营被誉为“东方湿地之城”“黄河水城”,是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之一,拥有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广阔、最完善、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2月2日是第28个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与人类福祉

特别策划 | 揭秘湿地中的“生态医生”

只要听鸣叫声,它就能分辨出是什么鸟;在人类眼中,仿佛长得一模一样的灰鹤,它却能逐一识别;它还能和野生动物一起遨游世界,它就是湿地中神奇的“生态医生”!在它的帮助下,研究人员可以监测并获取湿地中的实时数

特别策划 | 少年建筑师养成记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设计与构造融合了科学、技术、美学和社会需求,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你了解建筑师这一职业吗?如何才能成长为一名建筑师呢?童年的偶然接触,结缘建筑师严格说来,我属于一

特别策划 | 博物馆设计师的科研日常

走进博物馆,一件件奇珍异宝让我们沉浸其中。在这些展览的背后,是博物馆设计师的精妙演绎:展品如何陈列,场馆的空间如何布局……这些问题充满了设计的学问。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博物馆设计师的科研日常吧。参

探索发现 | 给中国空间站拍张“全家福”

近日,中国空间站首次获得高清“全家福”。通过这张“全家福”,空间站的每一个部分都可以一览无余。此前,我们只能通过安装在空间站外部的高清摄像机,拍摄空间站的局部照片,或是通过与空间站交会对接的飞船的舱外

探索发现 | 从侏罗纪游来的昆虫

昆虫 是世界上物种最多、分布最广的动物,几乎占据了陆地生态系统的每个角落。约4.8亿年前的奥陶纪,昆虫的祖先成功从海洋登上陆地,并在陆地上分化出高度多样化的类群。但你知道吗?有极少数的昆虫选择了一条艰

探索发现 | 飞机的“传感器”

飞机相对于空气的运动速度叫空速,空速管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测量飞机空速的管子。根据空速,飞行员可以判断作用在飞机上的空气动力情况,计算飞机相对于地球表面的运动速度,从而正确操控飞机,确定飞机的飞行距离和

科学微距改 | 前沿

三色堇与授粉昆虫科学家发现一些花朵逐渐“放弃”昆虫授粉近日,法国科学家指出,随着授粉昆虫数量的逐渐减少,一些开花植物的繁殖变得更加困难,它们正在向自我授粉的方向进化,对昆虫的吸引力越来越小。研究人员发

科学微距改 | 观点

“时空位置信息是探索认知宇宙与世界中物质、能量及其性质的钥匙。”—刘经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经南院士在近日的文章中提到:“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国之重器,是国家战

科学微距改 | 数字

5 亿年近日,在云南省曲靖市的一个高速公路在建项目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发现了大量古生物化石。为保护好化石,当地紧急暂停化石地区域的施工作业,竖起了“禁止施工”的标牌并设置围挡区。相关工作人员正在抓紧对化

科学微距改 | 趣闻

全球最大蚊子工厂将在巴西运营非营利组织世界蚊子计划(World Mosquito Program)将在巴西建造全球最大的抗病毒转基因蚊子生产工厂,并于今年开始运营。这种转基因蚊子能阻止蚊子传播病毒,是

科学有料 | 自泥土和废弃物中来

建筑师维努·丹尼尔如今,城市已经成了闳(hóng)宇崇楼的聚集地。建筑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消耗能源和资源,建筑的碳排放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期TED大会邀请到了印度建筑师维努·丹尼尔(Vi

学海新知 | 埋在大地里的“香肠”

香肠我们并不陌生,但你听说过“石香肠”吗?在野外,地质工作者常会在地层中看到一种独特的“香肠”——石香肠构造,它就像埋藏在地层中的一节节香肠。这种形态是如何产生的呢?让我们听听地球的回答吧。石头制成的

学海新知 | 眼见不为实

人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然而,眼见也不一定为实。当我们的感知受到形、光、色的干扰时,再加上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产生一些与实际不符的偏差,这就是视错觉。如果将视错觉应用到建筑或绘画中,会

艺术中的科学 | 衡水内画:于方寸中现千里江山

衡水内画,是一种鼻烟壶内壁绘画技艺,是河北省衡水市的民间传统艺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粘跃峰超写实主义内画技艺鼻烟壶作品(供图/粘跃峰)&nbsp 存千里河山内画鼻烟壶诞生于清代乾隆晚期,人

艺术中的科学 | 水中腾出一条火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传说中,龙神通广大,可以上天入海、呼风唤雨。明朝时,人们根据龙的形象制造了一种武器,它也被认为是二级火箭的鼻祖,它就是火龙出水。这条火龙长什么样?火龙出水由“火”“龙”“水”

艺术中的科学 | 从历史中走来的错金银云纹铜犀尊

犀牛是一种生活在热带草原和丛林中的珍稀大型野生动物,目前仅存于南亚和非洲。然而,在距今7000~3000年的中国大地上,野生犀牛曾成群结队地出现过。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错金银云纹铜犀尊,就是古代匠

兵器与谋略 | 海上“救护车”

潜艇救援舰如同海上救护车,是海军重要的保障舰艇。中国拥有哪些潜艇救援舰?它们有哪些救援装备?又是如何在深海展开救援的呢?什么是潜艇救援舰潜艇是能够在水下运行的舰艇。但时至今日,潜艇救援仍然是世界公认的

兵器与谋略 | 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的韬略

兵法解析以逸待劳,《三十六计》的第四计,是一种后发制人的韬略。中国古代名将面对气势正盛的敌人时,会先以守势养精蓄锐,用防御消磨敌军的士气,形成体力和精神状态上的优势,待敌军疲于奔命时,再审时度势,寻找

行知天下 | 走!去看青藏高原上的奇妙蘑菇

在青藏高原上,早晨的云雾会将山分成明显的三层,我们采蘑菇的地方通常在山体最底层的云冷杉林中蘑菇,也叫大型真菌,是一类肉眼可见、手可触摸的真菌。它们有着多种多样的形态和功能,有些可食用,有些可药用,有些

科学起航 | 杨廷宝:烟雨南京中的建筑传奇

杨廷宝(1901年1月1日~1982年12月23日),字仁辉,河南南阳人,中国杰出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是中国近现代建筑学科和建筑教育的奠基者之一,致力于将民族风格与现

科学起航 | 刘更生:一艺一道,一生一事

“心无旁骛,制心一处”。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它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刘更生,更是积极投入相关的研究和修复工作中,保护、发扬了传统文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劳动模范、2

生活解码 | 电与磁的生热“魔法”

电与磁似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兄弟,它们相伴相随,互相影响。在它们的作用下,许多物理现象就此诞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电与磁是如何交织生热的吧!电生磁,磁生电,而后因电阻生热或许你还记得,在2024年1月的《

青春密语 | 少年,别在白日梦里深陷

&nbsp 案例小涵是一名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最近,她发现自己总是沉浸在不着边际的幻想之中:她幻想自己见到了崇拜的明星,和他们互动交流;甚至幻想自己也成了明星,手捧鲜花,老师和同学都为她鼓掌……与此同

漫画科学 | 给裸蛤吃点小“零食”

裸蛤(ɡé),学名船蛆,是一种喜爱钻木头的海洋穿孔贝类,属双壳纲。世界环境不断变化,利用陆上的广阔空间和更先进的技术设备饲养海产品、大力发展离岸海水养殖,不仅标志着技术的飞跃,还是水产经济的新未来。因

漫画科学 | 隔空打印的超声波墨水

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超声波墨水,用来实现生物深层组织的3D打印。它在吸收超声波后,能够凝固成各种形状和结构的打印制品。超声波是一种波长极短的机械波,由于它能够穿透比光波大百倍的深度,在医学、工业上有很多应

科幻空间站 | 月球除夕

任务地球时2060年2月1日,农历腊月二十九,除夕,己卯兔年的最后一天。18时,我正在紫竹林农场追兔子。我扑过去一把揪到兔子的耳朵,把它拎起来笑话道:“还跑!一会儿把你红烧了,给年夜饭加个荤菜!”突然

科幻空间站 | 时光方糖

天上的飞机发出刺耳的“尖叫”,磁悬浮汽车从我身边“轰隆”驶过。我低着头,不知道要走到哪里去,心里只想着我的小狗麦茜——它刚刚因车祸失去了生命。“砰”的一声,我撞到了一个人,抬头一看,是一位面容和蔼的老

科幻空间站 | 小故事如何展现好创意

想要创作科幻作品,要从一个好的创意点出发。阿瑟·克拉克(英国科幻小说家)的《2001太空漫游》,从“人类的进化受到了外星文明的影响”出发;菲利普·K·迪克(美国科幻小说家)的《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编读互动 | 因地制宜的建筑风光

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之间的环境差异巨大。自古以来,人们为了让生活更舒适,都会因地制宜改造自己的居住环境,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房子。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的祖先可以追溯至上古时期(夏朝以前

编读互动 | 小榫卯,大智慧

悠悠历史、千年文明,朝代更迭中,多少建筑屹立不倒。以前,我觉得古建筑古老、优美,但又有些残破。去年,我和妈妈一起去故宫博物院参加活动,听到了老师的一席话——“立在砖石基座上的柱、梁、枋(音fāng。比

百问百答 | 百问百答

氢能,因其出色的特点,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然而,氢能的生产和利用,离不开新能源材料的技术发展。2023年12月30日,中科馆大讲堂邀请到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向中华老师,带我们一同走进新能源材料的

百问百答 | 一卷在手 学科全有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4个跨学科概念和13个学科核心概念,以及倡导读科学家故事,学习科学家精神。本刊携手权威科学家、一线科研工作者,紧密结合教育部新课标中的核心

往期杂志

更多